香港民意大释放 建制派沦为“背锅者”(组图)
北京时间11月25日,香港2019年区议会选举完结,不管是投票率还是投票人数,都创历史性新高,投票率高达71.23%,294万人投票。民主派赢得452个民选议席里的385席,早前连续三届占据优势的建制派仅得59席,许多被寄予厚望的资深议员也意外落选,遭遇空前惨败。
这次区议会选举,在反修例运动持续了五个多月的大背景下,无疑是香港民意的一次大释放,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下香港社会的态度。不过,这也是充满政治口号和情绪的一次公投。香港民众利用手中的选票,表达着对港府施政不利的不满与愤怒,同时也将更大的情绪传导至千里之外的北京。
香港建制派已经连续多年在区议会占据优势。(HK01)
敢说能言的建制派成员何君尧的落选备受关注。(HK01)
建制派“背锅”
可以说,在反对和批评港府的舆论思潮席卷香港,而港府执政却消极失当的形势下,作为港府支持者的建制派在今次的区议会选举中陷入极为尴尬的处境,沦为了“背锅者”和“牺牲品”。
首先,建制派背了港府的“锅”。不管是持续了近半年的反修例风波中特区政府的作为,还是回归至今对于香港深层次矛盾的视而不见,都不难看出港人对于港府的怨气与怒气,而且这一怨气和怒气已经渐渐变为戾气,在一次又一次的暴力冲突中释放。刚刚结束的区议会选举,港人从街头转向庙堂,利用手中的选票表达着对港府的不满。所以,历史性惨败的建制派,首先是背了港府的“锅”。
香港政府对于局势恶化理应承担责任。(HK01)
奉命执法的香港警察成为香港舆论挞伐的对象。(Reuters)
其次,建制派背了警察的“锅”。香港警察在应对这场回归以来最大的风暴时,的确展现了很克制的一面,这一点放在世界范围内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是罕见的。但从大众心理层面来看,当鸡蛋与石头相撞,天然地会站在鸡蛋一边,这也导致港府对警察的做法产生质疑,示威者反复喊着的“五大诉求”中,其中之一便是追究所谓“黑警”的责任,而不少香港年轻人对自身暴力行为的辩解,也多是“警察暴力执法在先”。从这个层面来看,建制派又背了警察的“锅”。
第三,建制派背了北京的“锅”。虽然《逃犯条例》的修订由特区政府而起,但在港人看来,特区政府不过是站在前台的“傀儡”,真正的“话事人”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按照这个逻辑,建制派的历史性惨败,既是打了特区政府的脸,也被不少人认定为是北京的一次失败。回过头来看,北京在香港回归22年时间里,治港有没有问题?当然有,尤其是过去“井水不犯河水”的放任做法,直接加剧了港人对于“一国两制”这一制度设计的误解,以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就可以抛开“一国”,以为北京任何形式的介入和管制都是一种僭越和扩权。再加上铜锣湾书店等事件的发生,更是让港人对内地司法系统产生切实的不信任感甚至是恐惧。但对于北京的这些不满,港人并没有渠道去释放,只能借由这次区议会选举来宣泄。
最后,建制派毫无疑问背了整个社会怨气和怒气的“锅”。但凡看过暴力冲突现场的人,可能都会讶异:昔日和平安顺且讲文明讲法治的港人,何以一夕之间变成面目狰狞的暴徒?他们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怨气和怒气,甚至于到了非得“揽炒”的地步不可?的确,这次反修例风暴,的确让世人感受到了积压在港人心里很多年的怨气和怒气,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当怨气和怒气一直积压且得不到纾解和释放,总有一天会形成一场“民意”海啸。今天的香港,无疑是病了,而且病的不轻。因为整个社会被一股无以名状的怨气和怒气包围着,很难想象,在这样的氛围下,建制派怎么可能不惨败?
基于以上几点,所以即便今次区议会选举泛民大翻盘,也没人会认为这是泛民的胜利,反倒不约而同地认定这不过是一场建制派的惨败。而这样的惨败背后,确又连带着特区政府、警察、北京和整个香港社会不同层面的“失败”。
建制派应反思
当然,“背锅”之外,建制派自身也需要反思,必须重新定位自己在香港的角色。建制派尽管构成复杂,党派团体众多,政治立场则大致相同,普遍支持“一国两制”、拥护基本法。与此同时,建制派也被视为港府的执政联盟,对于港府施政过于言听计从而少有独立主张。
以今次惨败的民建联、工联会为例,原本长期扎根社区,理应对民情了然于胸,加上拥有执政联盟这一身份,它们本可善用自身的政治能量及社会资源,主动出谋献策,促成政府大刀阔斧推动社会改革。可惜,许多建制政客自甘堕落,忘记了其责任在于促进下情上达、监察施政成效,反而一味充当政治附庸,致使愚昧的政府高官有恃无恐,以为“数够票”便可鲁莽闯关。
另外,建制派也与香港年轻人和社会底层有所“脱节”,未能提早参与和疏导社会舆论情绪,未来更当考虑更有自己的角色与作为,与港府保持一定距离,而不只是政府的执行者与拥护者。不论什么派别,都应该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能与香港年轻人打成一片。在本届区议会选举里,建制派仍然握有四成选票,这是建制派大有可为的基本盘,可以形成对时局走向的一股不可或缺的牵制力量。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本届香港区议会选举有历史的必然性,对港府和建制派也未必完全是一件“坏事”。这对他们都可谓“猛击一掌”式的警告,是对以往工作方式的一次“否定”,需要补上的一堂“课”。港府与建制派也应该从持续5个多月的修例风波里吸取足够的教训了。
对民意而言,“知难行易”;对执政者而言,则是“知易行难”。港府如果早早痛下决心,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执政态度与工作方法,也不至于陷入如今进退两难的局面,对香港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2017年7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香港视察时,曾经对新一届香港政府官员讲了三句话:“一寸丹心为报国”、“为官避事平生耻”、“上下同欲者胜”。现在看来,这三句话确实切中香港问题的要害,应当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