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从上海回来,极度失望,难怪中国再也拍不出《大闹天宫》(组图)
”宫崎骏对中国动画的失望无以复加,我也如此。“
2014年,面对中国记者的采访,日本著名动画公司吉卜力的核心人物、宫崎骏的合伙人高畑勋缓缓说道。
1984年,《风之谷》制作完成,作为奖励,担任宫崎骏《风之谷》制片的高畑勋跟宫崎骏一同前往中国旅行。
当时的中国正改革开放,新鲜的事物充斥着这片古老的大地。
西服成为北京的流行服装,而高畑勋、宫崎骏一行却穿着夹克,显得格格不入。进入酒店时,里面的客人把他们当成服务员,朝他们做出了“嘘”的手势。
从那以后,宫崎骏再也没有穿过夹克。
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宫崎骏的心情,北京只是第一站,对他来说,更重要的一站是上海。
可以说,这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溯源之旅。
事实上,这不是日本动画大师第一次到上海溯源。
在四年以前,另一位日本动画大师,阿童木的创作者手冢治虫也在北京匆匆过站,直接奔向了上海。
目的地是上海美术制片厂,对他来说,那一个神秘而充满魔力的地方,那是一个圆三十年梦的地方。
三十八年前,当时只有十四岁的手冢治虫在电影院里看到了亚洲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看完之后,他惊为神作,并从此改变成了自己的理想,从当一名医生变成一名动画师。
“当时我还在读初中,也有幸观看了这部动画电影,影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这就是我们的动画片啊!影片上映时盛况空前,连影院的走廊都挤满了观众,场场爆满……大人、小孩,外行的、内行的都入迷地观看电影,这就是我想做动画片的原因。”
事实上,手冢治虫看的还是一部抢来的动画片。
这部动画片出自中国动画大师万籁鸣之手。
万籁鸣原本是上海商务印书的一名美工,因为受到美国动画的启发,决定做出中国的动画,从皮影等中国技艺中他获取灵感,开始创作出了中国一部部开创性的作品。
到1941年,万籁鸣创作出了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可刚上映,日军侵略上海,拿走了《铁扇公主》的拷贝当”战利品“带到日本播放。
没想到,《铁扇公主》一播出就引起轰动,用万人空巷来形容也不为过。
时到今日,日本的动漫中依然有《铁扇公主》留下的痕迹。
《火影里》六道仙人所留下的忍具就是芭蕉扇。
龟仙人同样有芭蕉扇。
而手冢治虫还看出了隐藏在动画背后的深意。
“抱着轻视的眼光去看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的人们,看到这部影片如此豪华,如此有趣,惊得目瞪口呆。我也有机会弄到了一部影片拷贝,一看就能清楚,地地道道,这是一个体现反抗精神的作品,粗暴地蹂躏中国的日本军遭到了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的痛击,这部影片的意图是一清二楚的。”
在《铁扇公主》的影响下,手冢治虫走上了动画的道路,最终成为了日本的动画大师。
在他的《阿童木》引进了央视后,他趁机到中国旅游,在北京短暂停留后直奔上海。
跟宫崎骏失望之旅不同的是,手冢治虫的上海之旅相当满足。他不仅见到了启迪他的中国动画大师万籁鸣,还一起观看了万籁鸣更多的作品。
当然不得不提那部至今让人惊叹不已的《大闹天宫》
六十多年后,有人在外网上传了《大闹天宫》的视频,顿时引来了无数人的点赞。
“当我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还是个小女孩。那时候英国4频道开播,它开始播的那些节目中有一个就是这个电影。我后来再也没有看过它,我曾经怀疑了很长的时间,它是否只是我曾经做过的某个好到难以相信的奇异瑰丽的梦境。现在再看到它,它就象我曾经记忆的那样华丽壮观。太谢谢你上传了!”
“我自从七八岁以后就没有看过这个电影,BBC2曾经有一季亚洲动画。试图获得这个电影有许多年了,它让我保持安静了45分钟”
“上帝啊,这是1960年代制作的动画片,那时候动画甚至还没有那么发达。嗯嗯嗯,而且它是中国制作的还不是日本。”
在上海美术制片厂,手冢治虫画下了阿童木跟孙悟空握手的漫画。
回国后,他创作的最后一部动画就叫《我是孙悟空》,在创作《我是孙悟空》时伏案逝世,留下遗言:我已经成为孙悟空了。
宫崎骏也是带着崇敬和期待的心情开启了自己的上海之旅。
同样,他也是来追溯自己的动画生涯的起源。
将宫崎骏带上动画道路的是东映公司的第一部彩色动画片,片名为《白蛇传》。
“我得很惭愧地承认,我爱上了女性英雄主义的动画。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大雪中,我跌跌撞撞的走回家中。与他们(剧中人物)的执著比起来,我为自己感到非常地羞愧,哭了一整个晚上。”
彼时,宫崎骏在大学就读的是政治经济学院。可在看过白素贞之后,他对这位中国的神话人物着了迷,他就此改行做了一名动漫师,并在毕业之后成功进了《白蛇传》的制作公司东映公司。
也许,他想看看中国的动画是如何描绘中国的神话故事。
旅程以惊艳开始。
“ 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特伟先生的水墨动画片,让我们惊叹不已。可以说,我们那些留白较多的作品正是受到了他的影响。有一些日本电影人在二战后留在中国,参与新中国的电影制作,其中,持永只仁先生做了很大的贡献,他和特伟先生一起参与创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我真心觉得这值得骄傲。”
“比起《牧笛》,特伟先生早期的《小蝌蚪找妈妈》,看的时候我都傻了,没想到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作品。”
二十八年后,当高畑勋谈起那次访问,依然惊叹不已。
可接下来的事情让宫崎骏感到有些尴尬。
宫崎骏向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赠送了《风之谷》的胶片,希望做一些业务上的探讨,但上海美术制片厂问的最多的是分配问题,尤其是询问计件工资的可行性。
之前的上海美术制片厂是国营单位,现在改革开放重新调整,不能所有人都是统一工资。上海美术院想到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应该有这方面的经验可以传授一下。
高畑勋说道:“宫崎骏对中国的失望无以复加。我在这一点上也是如此。因为我们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很尊敬的,没想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高层却只关心这个。一旦计件付酬,就再也拍不出中国学派的影片了。计件付酬不鼓励创新—不断投入新的短片很费钱,而系列片只要搞好开头的部分,角色和背景定下来以后就不会花太多功夫。之前中国同行那种每一部短片都尝试新手段的创作方式,在日本就是完全行不通的。我必须要提醒他们,中国有懂行的人。但是中国一下迎来了现代化,现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都已经没有原来的风格了吧。太让人失望了。我太失望了。”
事实上,当时的吉卜力也是采用计件工资,但后面,他们回到了职员固定薪酬制。
也许是艺术领域的创作,是无法按张计算的,按计只能产生流水线的作品,而无法产生伟大的作品。
让世界惊艳的上海美术制片厂的动画就是在完全不考虑成本,不考虑收益的情况下制作出来的。
在当时万元户还是土豪的年代,上影厂实行统购统销,获得的收入就达百万。这足以支持艺术家们潜心创作。
以《大闹天宫》为例。
当时没有计算机,也没有3D建模技术,所有的画面都需要画师人工完成。
孙悟空与哪吒的战斗,孙悟空拔出三根毫毛变出三个分身,连同真身四个攻击哪吒,光这一个镜头,只有五秒钟,却要画一百多张画稿。
共画了十几万张手稿,时间花去了两年。
而为了画好每一个动作,所有的画师先去看京剧学动作,而画仙女的画师则要求先学跳舞。
为了塑造“孙悟空”的形象,万籁鸣专程带领剧组去北京,先是找北京各地的庙宇,观察神态各异的神像。
里面的仙女便来自敦煌飞天的灵感。
又特地拜访了“南猴王”郑法祥,为“孙大圣”设计动作。
还专门邀请中央美院的张光宇教授一起来为孙悟空设计造型,
张光宇是设计届的大牛人,中国装饰艺术之父,也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人。
陈丹青说道:”真的现代艺术,真的前卫,有过么?有过,但视而不见,那就是光宇先生八十多年前做的事“
在四十年代时,张光宇先生就制造过孙悟空的形象,这一次算是重操旧业。
为了设计孙悟空的形象,张光宇数易其稿,最初是偏丑角的猴子。
虽然脸不太对,但鸡心形的面部装饰、大耳朵、帽子、以及最关键的豹皮裙留了下来。
第二稿,孙悟空头戴鸡毛帽,披竹盔甲,生动活沷,大王派十足,但太过复杂,不合适做动画。
第三稿,做简化,但造型有点方,没有了灵气。
连做三稿都不成功,张光宇也有些着急了:主角孙悟空的造型,我被他难住了,一时不能脱化,你们究竟做了最后决定没有。
最终,上影的首席动画师严定宪根据张光宇先生的三稿综合出了孙悟空的最终形象:脸似蟠桃,红鸡心,绿眉毛。鹅黄上衣,翠绿围巾,豹皮短裙,红裤黑靴。
这一形象,成为孙悟空最为经典的形象,就是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的六六老师也没有脱离这个形象。
现在有很多人感慨,为什么我们现在拍不出《大闹天宫》,原因之一,就是当年的制作就是为了制作一件艺术品,从来没有考虑任何的市场因素。
这才有了不计成本的投入。
1964年,《大闹天宫》制作完成,一出世就震惊了世人,屡获大奖。
现在的孩子提起动漫,不是日本火影海贼王,就是美国漫威,他们并不知道,中国的动画要早于日本,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成就更在日本动漫之上。
因为那些作品都是按照艺术品去打磨的。
《小蝌蚪找妈妈》,水墨画动画,流动的齐白石。
《聪明的鸭子》第一部折纸片
第一部彩色宽荧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今年大热的魔童哪咤也很不错,但我必须得说,那是成功的商业片,而这个是艺术。
黑猫警长
《葫芦兄弟》
《阿凡提的故事》
《天书奇谭》
《九色鹿》
《邋遢大王》
《舒克和贝塔》
1999年,上海美术制片厂第一部市场化的动画片《宝莲灯》上映,当时以为是中国动画的新开始,却没想到是一个结束。
自此之后,上海美术制片厂再也没有出过匹配艺术两个字的作品。
在那之后 ,中国的孩子只能看《喜羊羊》《熊出没》这些刚过及格线的作品,更不用提什么洛洛历险记,蔬菜宝宝,以及一堆动画扶助政策下出来的奇怪动画片。
中国现在的动画缺了什么?
也许是匠心两个字。
今年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经让人眼前一亮,但只能说它是成功的商业片,而不能说是艺术。
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哪吒闹海》可以说是一种艺术。
里面的服装设计富有中国风,画面融入壁画和水墨元素。
配乐,更是集民乐交响的于一体——唢呐、竹笛、笙、箫、琵琶、扬琴、筝、阮、传统打击乐齐齐亮相。其中的龙宫部分,据说直接使用了刚刚出土的曾侯乙编钟(镇国之宝啊)
哪吒闹海的美术设计张仃先生,还是当年国徽的设计者之一。
而李靖抚琴堪称神片段。
在长达40秒的李靖弹奏古琴的画面,音画神同步,双手指法、按压位置完全还原,连神态做到了神还原。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哪吒闹海》的作曲家金复载邀请自己的好友古琴演奏家龚一到美影厂演奏琴曲。
然后六位动画家围绕龚一,从不同角度速写龚一的指法。同时,还用摄影机拍下龚一演奏时的神态。
经过这样的努力,才达到了这样的神还原。
其实,就算指法不吻合,百分之九十九的观众也看不出来。随便画一下,就能省去不少时间跟金钱,但他们依然大费周章去做,倒不是为了能看出来的百分之一的观众。而是他们认为,这是艺术,艺术就得用真的态度去创作。
想想现在的演员,连台词都不背,全靠对嘴型,嘴型对不上,就靠切。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创作态度,反而能拿数千万一年的片酬。
也许,上海美术的这些创作是一个无法复制无法重来的巅峰。
这样的经典将永恒的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留在美术以及动画创作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