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学又“作妖”了!棺材抬进毕业展,学生体验极限逃生?(组图)
密室逃脱在几年前成为了风靡全世界青少年的娱乐活动,但不难发现,如今的密室逃脱却越来越难让人感到真实的“受困感”,房间的面积越来越大,玩法越来越复杂。
越来越多的道具和NPC,甚至还有表演元素使密室不再像一个令人绝望的封闭式空间。
我们都知道只要用对讲机就能得到工作人员的帮助,规定时间内逃不出来也不要紧,反正地方蛮大的,这里看看那里看看碰运气就好。
但就在最近,英国伦敦金史密斯大学的一名在校学生George Larkwright制造了一个与潮流背道而驰的线下密室逃脱游戏——全世界空间最小的密室。
The Subject外部
这间密室只有120cm x 70cm x 50cm,还不如一具棺材大,成年玩家在里面连腿都伸不开,翻身,起身都很困难。
而且密室里完全没有灯光,你必须先摸黑找到手电筒,才能在大量的密文中找出故事背景,和打开房间门的密码。
The Subject内部
你不能从游戏的名字中得知任何关于主题的剧透——它的名字就叫“The Subject”,你到底为什么被关进去得由游戏者慢慢发现。
不过创作者还是给了一点小剧透:
游戏的背景涉及战时人体实验,包括CIA在20世纪50年代开展的的“人类思想控制计划”(MKUltra)。
被锁在棺材里的玩家1是一名战俘,“棺材”在故事中其实是一个漆黑的实验室。玩家2则是一名特工,知道更多内幕,想要救出主角。
听着很憋屈很难受是不是?
这就是创作者George Larkwright想要达到的效果,他认为硬核的密室就应该让人感到实在的不安,恐惧和绝望;而不是三五好友不紧不慢的走完全程,拍照发朋友圈的时间比解密时间还长的网红爆款。
当然作为制作者他会确保玩家不会出现生命危险。
打开盖子后的密室内部
这个想法实际上是制作者George在看了《杀死比尔2》后突然被启发的。
电影中,新娘被Budd关在一个密闭的木棺材里等死,观众可以跟随摄影师的镜头感觉到那种小小空间带来的压抑感,也能感觉到新娘一拳拳把棺材凿开的紧张和恐惧。
杀死比尔2
George认为现在的密室逃脱更像是人们用来发在社交媒体上炫耀的工具,以至于很多密室本身也失去了推理和恐惧的魅力。
杀死比尔2
“人们带着手机在里面自拍,咯咯笑,这也太奇怪了,所以来我这玩先没收手机。”
因此就自己动手撰写剧本,然后利用一个废旧的集装箱,做出了密室的本体。
棺材的制作过程
当然在这个密室里,你不能像乌玛·瑟曼饰演的新娘一样暴力破坏游戏装置,棺材里的谜题够你解一段时间的。
但不用担心在里面真的被关到天荒地老,记住,这个全世界最小的密室逃脱是个双人游戏。
整个游戏只能两个人参与,一人被锁在逼仄的“棺材”里,只拥有一把手电,一支铅笔,一些纸。另一个人在箱子外控制着锁住棺材的密码锁,还有一系列文件。
外面的那个人需要寻找线索,帮助队友逃出“棺材”。
没什么花里胡哨的道具,硬核推理
站在外面的2号玩家会拿到的部分资料
TheSubject的游戏过程秉承着三个原则:
1.感受恐惧:既然是玩刺激的,那就应该不舒服和害怕,而作者希望这种情绪能成为游戏者快速逃脱的动力。
2.合作:你唯一逃生的希望就是棺材外的人,在隔着厚木板的情况下,棺材内的游戏者要想办法与外界有效交流,非常考验默契和智力。
3.紧急叙事:两个人手中的故事都是片面不完整的,游戏不管直接告诉两位玩家真正的故事线,需要慢慢和拼凑和揣摩,像玩解密RPG游戏一样。
主创们在打磨剧本和谜题
因此游戏涉及到了有趣的信任考验,“棺材”内外的人均只获得了只言片语,而且可能都以为自己是对的。这时,缺少冷静或任何一方的配合都没有办法获得进展。
而被锁进“棺材”的人还要更信任在外面的那个人一些,毕竟你懂得,谁关在1米2的封闭空间里都不好受。
George认为,两人处境的悬殊会导致很多困难,在这个游戏里他们必须全情投入,成为主角。任何一名玩家的感知能力不够强,都可能会让线索溜走,造成另外一名玩家的困境。
这么看,这可能还是个容易友尽的游戏,“分手棺材”听着比分手厨房可吓人多了(
该游戏目前属于金史密斯大学游戏体验硕士毕业展的一部分,只有在英国的朋友们可以感受得到了(这展览是免费的)
目前,这个棺材密室已经打破了前几年荷兰游戏制作者创造的最小密室逃脱记录,主创表示还会继续改进剧本的内容,今后可能会到别的城市或国家巡展。别人家的毕业展也太好玩了8...
我飘了,想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