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准备让深圳取代香港了吗(图)
经过40年的发展,深圳已经成长为现代化国际都市。图为深圳夜景。(多维新闻)
北京时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时隔近一个月正式公布早前通过的一份国家计划——《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简称《意见》)。在香港因反修例事件陷入乱局的大背景,北京出台积极政策扶持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引发了各界猜想。
一家香港媒体报道称,在香港乱局未了、未来管治难题不断的大环境下,中共中央这份对深圳发展的“意见”,很明显要扩大深圳在金融上的开放,准备在未来一旦香港乱局不止,深圳将可取而代之。
文章指出,中共中央在此时突然对深圳提出新的定位与目标,与目前香港的乱局不无关系,香港自6月由“反修例”风波开始,至今仍未有平息迹象。文章认为,是这场风波现在平息,香港经济也必然受重挫,国际资金也会重新布局。因此,中共中央有必要两手准备,提升深圳的位置,短期内未必可取代香港,但要提早布局,以确保国际机构与资金,有另一窗口进入中国。
另一家香港媒体也在同日发表社论,称虽然这不代表中央放弃香港,但强烈释放出力挺深圳成为“先行示范区”、打造“全球标杆城市”的信息,俨然启动“B计画”,香港对此不可不察,不能一味沉溺于政治狂热。上述两家媒体的报道,不乏对香港社会的规劝和警示。
在修例风波让香港陷入政治混乱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如此重量级国家计划,时机与动机引起揣测,也属正常。但北京真的准备让深圳取代香港了吗?
答案可能并非如此。
从时间上看,中共的这一计划,早前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中国各领域改革的最顶层议事协调机构,召开第九次全体会议上就已通过。彼时,多维新闻就曾在《进击的深圳:从经济特区走向政治特区》一文中指出,这是中共对于经济特区深圳最新定位,一如当年深圳肩负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政治任务。深圳任务也将由经济上的先行先试,转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探索一条可供复制的示范之路。
而其酝酿阶段,则更可以追溯到2017年。彼时,深圳官方根据高层指示提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尔后宣称这并不是一个“单项”概念,而是综合性的全程领跑全国。2018年10月,中共十九大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深圳考察时明确提出这一概念。尔后又在当年12月26日——中国改革40周年纪念日,对深圳的新定位作出批示。2019年7月25日《深圳特区报》的一篇报道中提到,习近平“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赋予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新的历史使命。”
显然,让深圳取代香港,不在中共高层的规划之列。
这一点还可以从深圳的发展目标获知,这份计划为深圳设定的“三步走”:短期而言是6年后,也即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中期目标是,在2035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长期而言,是在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标杆城市”。这与中共十九大提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时间线和路线图基本一致。
深圳“三步走”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从中不难看出,让深圳取代香港的论断,无疑是对中共决策层意志的严重低估和曲解,中共决策层显然志不在此。
邓小平时代的经济特区之外,深圳又被赋予新的政治使命。(VCG)
多维新闻此前就曾指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深圳一向都是观察中国经济发展及其改革动向的焦点城市。可以说,深圳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一面镜子。从经济特区到政治特区转型,也是中国正在进行的“二次改革”(官方说法为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实现“第五个现代化”为目标阶段性发展任务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也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始转向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49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何谓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一个先行先试的样本。深圳,在这个时代,就被赋予了超越经济特区的新的历史使命。
普遍认为,上述《意见》的出台,对于深圳和中国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意味着国家赋予深圳新的使命、新的定位和新的任务。国家要求深圳到本世纪中,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这个定位非常之高。
那么,中共如此重新定位深圳,会否对毗邻的香港产生影响呢?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深圳能够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城市样本,无疑也将对毗邻的香港,以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产生辐射作用。这应该也是北京决策层所考量的。但这并不是谁替代谁,或者说谁取代谁的问题。这不是中共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政治逻辑。如何让两座城市,甚至更大的区域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才是中共决策的逻辑。
目前香港因修例风波陷入有史以来最大的政治混乱,而且没有停息的迹象,但香港终归是中国的香港,是中央政府的特别行政区,虽然施行的是“一国两制”方针。让中国的一个城市去取代另一个城市,显然不在北京决策层考虑之列,北京决策层不可能让深圳取代香港,也没必要让深圳取代香港。
中国官方电视台18日报道指,“先行示范区”有利于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以及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路径。《香港01》引述经济学者关焯照的分析认为,“先行示范区”有助深圳与香港互联互通,港深融合将会加强,加强深圳成为一流的创新和创科城市。他认为“先行示范区”难以代替香港的金融地位。
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以来,过去40年,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试验场,已经有最初毗邻香港的一个2万人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人口超过2,000万的现代化国际都市,与北(京)上(海)广(州)并列为中国“一线城市”。
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深圳的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已从1979年的1.97亿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54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2.42万亿元人民币,经济规模超越香港(约折合2.40万亿元人民币),仅次于北京、上海。
深圳以创新科技作为经济增长龙头,杀出了一条血路,孕育出华为、中兴、大疆无人机等高科技企业,如今蜕变成为一个国际化城市,同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无论速度与幅度,都创造了世界奇迹。这确实是令深圳河另一侧的发展放缓的香港“相形见绌”,也让很多香港人吃味,但深圳的发展奇迹,乃至中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成就,本身也有香港的功劳。
时移世易,如果,香港能回复平静,以其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港深两地,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无疑也可优势互补,实现同步发展。
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章节,这份重磅文件要求深圳“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对港澳开放水平”,“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探索协同开发模式,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这对于增长乏力香港来说,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