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卖淫为何屡禁不止?美国男人来了就不想走(组图)
加勒比国家古巴可谓是当今世界旅游业的宠儿。除了哈瓦那雪茄知名于世,多处海滩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老铁们前往。
哈瓦那“马莱孔”
(图片来自thedisorderofthings@MEGAN)
但随着其国家开放和旅游业蓬勃发展,一些见不得人的东西也在社会的阴暗角落滋生。除了在拉美老生常谈的毒品、走私泛滥,非法性交易也是屡禁不止,还搞出了许多新花样。
重灾区肯定非首都哈瓦那莫属。追溯这一现象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
殖民时期的灾难
随着新大陆探索的不断进展,美洲各个“无主”地区不断地被欧洲人所发现,古巴地区也不例外。
整个美洲大陆看似遍布了可选的殖民地
但早期有利可图的其实只有加勒比海地区
古巴被欧洲殖民的初期,统治者是西班牙皇室。在西班牙人的引导下,自十六世纪后期开始,哈瓦那成为了欧洲船只跨越大西洋时在美洲的停泊点,港口服务快速扩张,成为了加勒比海上的明星海运枢纽。
虽然西印度热带岛屿是早期的殖民印钞机
但更广阔的的未来属于墨西哥湾以及环球贸易
没有古巴和佛罗里达,西属墨西哥也将不保
港口主要服务于船只,也就意味着服务于大量跟随船只长时间长距离移动的单身男性。大西洋航行动辄数月,他们的生理需求无法在船上得到满足,就必须在港口当地找点乐子。因此当地的特殊行业悄然发展了起来,哈瓦那的特殊产业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17世纪的哈瓦那港口
可以看出已经相当繁忙
(图片来自Wikimedia)
对于那些从事特殊职业的女性来说,这可能还不算是坏事。因为十九世纪中叶,古巴的蓄奴制并未被废除,但根据西班牙殖民政府的法律,奴隶攒够了钱就有权赎回自己的自由。能在哈瓦那从事性交易,就有机会筹措赎身的资金。
男性黑奴只能辛苦搬砖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攒够赎身的钱
(图片来自Wikimedia@Samuel Griswold Goodrich)
1886年,受到古巴废除奴隶制以及古巴十年战争和后续小战争的影响,大量非裔古巴人迁移到哈瓦那寻求住房与就业,市政管理一片混乱。
在西班牙政府的强力压制下
虽然战乱暂时结束了,但战后治理却更加艰难
西班牙离失去古巴已经不远了
(图片来自Wikimedia)
为了便于管理人口,哈瓦那举行了公开市政会议,进行人口普查和职业调查,尤其希望找出在城市里非法从事性交易的人数有多少。为了躲避监管,哈瓦那的小姐们只能使用假名来掩饰身份,并对外宣传自己是有工作技能的人。
但市民们很清楚地下性交易仍然存在,非常担心性病大肆传播。西班牙殖民政府虽然没能确认地下性交易的数量和规模,但还是开始对卖淫进行了一定的管制。
其实和平也并没有持续多久
后续的连续战乱接踵而至
相比城外的景象,城内的混乱还要舒服一些
(图片来自Wikimedia)
不过这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美西战争之后,古巴为美国所实际控制。在美国松散的殖民管理模式下,卖春成为了一种合法的商业行为,在哈瓦那就涌现出了200家注册妓院。这些妓院连成片,就是商业红灯区,其中也诞生了公权力管辖缝隙之中的地头蛇权力结构,而美国政府对此却不闻不问。
1898年《美西巴黎条约》签订,西班牙战败
美国实际控制了西班牙的古巴、菲律宾、波多黎各
古巴开始了和美国的百年恩怨
(图片来自@Frances Benjamin Johnston)
“独立”之后的日子
1902年,古巴获得名义上的独立,也获得了名义上的立法自主权。在独立古巴的法律中,卖淫活动属于合法行为。总统对此的解释为,受监管的卖淫活动与国家的自由精神并不相悖。自此,古巴的性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在占领期间,美国企业已经渗透向古巴的各行各业
而不平等条约甚至被写入古巴的宪法
独立的古巴事实上仍是美国的后院
(图片来自Wikimedia)
由于性产业发展过快,20世纪上半叶,哈瓦那获得了“加勒比妓院”的“雅称”。特别是在1920年代,古巴性产业极其繁荣,哈瓦那的妓女人数从1912年的约4000人增加到1931年的约7400人。
这是个美国男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国家
(图片来自《我是古巴》,导演-卡拉托佐夫)
过于发达的性产业已经没有早期总统想看到的自由精神了,在合法的妓院之外,性旅游变成了当时哈瓦那城市特产,来者就想品尝。美国男人们一到周末就跑去哈瓦那消遣,让旅游业成为了该国第二大外汇收入。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的美军,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曾有将妓女关在基地的丑闻。
如果不从我就用强了
(图片来自《我是古巴》,导演-卡拉托佐夫)
妓院相关的描述更是经常出现在各项旅游指南中,甚至把名气打到了欧洲和亚洲,开拓全球市场。
吸引来的也就是这么一群人
(图片来自《我是古巴》,导演-卡拉托佐夫)
当年的妓女们或站在门口,或在街上闲逛,或从窗户引诱,用各种方式站街揽客,严重影响到了古巴的国际形象。而官员和警察也乐在其中,为性旅游大开方便之门,从中收受金钱和性贿赂。长久下来,其他产业的投资环境也持续恶化。
既要买走你的身体,更要买走你的灵魂
反正钱你已经拿了
(图片来自《我是古巴》,导演-卡拉托佐夫)
这一情况持续到1950年代末。当时约有270家妓院在哈瓦那开展业务,超过11500名妇女从事该职业。为了维护妓院、赌场、夜总会这些阴暗场所的秩序,越来越多的美国犯罪组织来到了这里,取代了正规警察的角色。
哈瓦那的蒸汽广场就是这类活动的一处集中地
(图片来自Wikipedia)
古巴性工作者受到欢迎的原因倒是不难猜测。
她们大都是黑人或混血,而她们主要服务的对象则是白人男子,是后者寻找异域风情的方式,尤其特别受到白人作家、艺术家、诗人这等文化名流所青睐。
各路老师往往也是成群结队的来
(图片来自《我是古巴》,导演-卡拉托佐夫)
革命之后的选择
1959年,古巴革命之后,新政府将卖淫行为视为腐败现象以及外国资本主义的受害者,同时将卖淫本身视为一种“社会疾病”,认定这是古巴革命前资本主义文化的产物。
新的时代,曾承诺你们不再有压迫,不再有奴役
(图片来自《我是古巴》,导演-卡拉托佐夫)
卡斯特罗接下来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阻止卖淫的持续扩张。但有意思的是,在橄榄绿色的古巴,卖淫却仍不算违法行为。
1961年,拉皮条行为才被当局认定为非法活动。政府也在古巴妇女联合会的协助下试图遏制,建立了健康检查医疗诊所,并设计了针对前妓女和皮条客的再教育方案和康复方案。
也是在当年,古巴当局进行了性行业相关普查,确定了150000名妓女和3000名皮条客。部队进军首都红灯区,围捕了数百名妇女和皮条客,拍照并进行指纹识别,要求进行体检。通过动用军事手段,古巴才正式取缔了卖淫。
和美帝国主义相比
至少古巴成功把卖淫给铲除了
虽然能持续多久还很难说
(图片来自Wikimedia@Warren K. Leffler)
但从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的人生里没有习得其他技能,又在风月场里赚惯了快钱的妇女,仍然在与上流人士进行性交易,以换取更好的生活物资。
比如1970年代,卡斯特罗政府查明,一些妇女在哈瓦那酒店卖淫以便换取高端消费品。为了制止这种现象发生,军队又被多次动用,大大压制了非法性交易的嚣张气焰。
哈瓦那旧城的主教大街
(图片来自thedisorderofthings@MEGAN)
然而好景不长,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古巴无法再获得像之前大量古苏经贸来源,经济崩溃。如此困难时期,政府无法再限制市场经济元素重新注入古巴,同样恶性的交易行为也死灰复燃,卖淫重新出现。
苏联的经互会成员国里
遥远的古巴居然也在其中
也是唯一一个美洲经互会成员(最后一个加入)
和当年攒钱赎身的女奴一样,90年代的部分古巴妇女将非法性交易作为获得美元硬通货,保障生活水平的一种手段,而受过大学教育,会说英语的女性,可以放弃白领工作转做或兼职性旅游行业,专门服侍欧美人,以赚取美元。
缺乏语言技能的女性,则开始经营类似于东南亚的性旅游模式向游客卖淫,非法性交易在旅游区逐渐开展。而囿于经济形势所迫,警方普遍容忍它的存在,因为这也可以为国家和公职人员带来收入。在这些非法性交易之中,有一部分人实现了翻身,通过婚姻和移民的方式最终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仿若曾经的光景再现
幻觉引诱着你忘记残酷的现实
(图片来自《我是古巴》,导演-卡拉托佐夫)
1995年,这是古巴经济最为糟糕的时期,也是非法性交易最猖獗的年头。在美国,古巴赢得了“加勒比泰国”的称号。
不过和东南亚那种涉及毒品、人口贩卖、贫穷求生的性交易活动不同,这一阶段古巴的性工作者很少在压迫的条件下工作,更多是出于对荣华富贵生活追求的自愿选择,不仅没有形式上的妓院,甚至很少有皮条客。
哈瓦那“三蹦子”
过去不知道是不是曾经载过皮条客
(图片来自Wikimedia)
另外由于社会管理及宣传,以及古巴人相对保守的性观念,虽然其境内的卖淫活动猖獗,但艾滋病率却是极其低发。这反而成了一个优势,很多外国男性慕名而来,寻找价格不输东南亚却安全得多的性交易。
可是非法性交易终究还是非法的,在道德上不光彩的。一直以来,古巴的文艺作品热衷于讨论和批判性工作者,在民间舆论中,这些女性也往往被描述成贪婪、懒惰的人。
在这一波波的腐化攻击下,当局坐不住了,政府于1998年出台试图限制卖淫的政策,并一直延续至今。初期效果甚微,2004年的哈瓦那,日落之后的重要旅游饭店和某些迪斯科舞厅酒吧,或者沿着一些高速公路,仍然可以看到女人穿着轻薄的衣服,向游客提出或邀请他们去夜总会。在那里,他们可以进行更安全的现金交易。
到了2007年,古巴的非法性交易活动已大大减少,在旅游区已不再能公开看到站街女了。这也算是古巴政府的阶段性胜利吧。
古巴警察经常性巡逻
社会治安不好也会好
(图片来自wikimedia@James Emery)
不过到了互联网时代,她们又以另一种新形式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