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不仅是我们的大哥,也是日本人的大哥(组图)
80年代,是日本city pop的黄金年代,就在1980年,山下达郎的专辑《Ride on time》大获成功,引领着时代潮流。
在那个金曲横行的年代,我却发现有一个人,他既不是专业歌手,也不是制作人,他的专辑却在众多优秀的作品中倔强的冒着头,受到一片好评。
他就是成龙。
1980年,成龙为了宣传自己的电影《师弟出马》,在日本录制了自己的第一首个人单曲《A KungFu Fightingman》。
给他作曲的是曾经给张国荣写出爆红歌曲《风继续吹》的宇崎龙童,但那时候成龙英语不好,唱得有点生涩,歌曲的反响也不怎么地。
然而在四年之后,龙哥又再次卷土重来,直接在日本发布重磅专辑《love me》:
这张专辑不但收纳了成龙大量年轻、青涩的帅照,而且制作阵容极为强大,比如里边的那首《Wait for me》竟然是角松敏生作曲。
不过最让我意外的是这首叫做《Movie star》的作品:
因为成龙的英语发音特不标准,所以,成龙的大碴子味中式英语、经典的京剧唱腔武打喊叫,再搭配上极为前卫的编曲、贝斯和电吉他声,产生了一种极为玄幻的摇滚效果。
即便已经过去了35年,依然有粉丝在Spotify上苦苦寻觅这首歌:
这首歌甚至还引起了日本歌迷的回忆,表示这是自己小学时购入的专辑:
可能是因为这张制作精良的《Love me》反响不错,成龙又在1985、1986年在日本一连发了两张专辑:《THE BOY'S LIFE》和《Shangri—La》:
随着歌唱事业越来越红火,成龙甚至还在日本福冈开了演唱会:
龙哥一改往日的打星形象,穿起小西服,唱、跳、舞美和灯光一应俱全:
更有意思的是,在日本,成龙的歌迷貌似数量众多,他们不但热衷于听成龙的歌,还爱在KTV点成龙的粤语歌,唱完还都要录下来传到网上:
于是,成龙在日本的歌唱事业,引领了一波非常奇怪的热潮:
成龙唱着自己不熟悉的英文、日文,伴着日本繁荣时期的City pop编曲唱歌,日本的歌迷们则唱着成龙的粤语歌,满口“中华男儿,勃发志气”,热情澎湃。
看完上文,你一定觉得成龙在日本故意走歌星的路线,唱歌天赋极高。
但事实并不是如此,因为成龙作为一个不咋会唱歌的演员,在日本黄金年代的歌坛也能插一杠子,一不靠唱功,二不靠乐感。
靠的就是纯粹的热度。
成龙的热度有多大呢?1986年,谭咏麟为了在日本宣传电影《龙兄虎弟》,发了一张原声大碟,成龙一首歌没唱,但还是要把他画在封面上。
1979年,成龙的《醉拳》在日本上映,一举收获19亿日元票房。
那时候,大部分日本人迷恋的都是高仓健这种沉稳男人,成龙这种活力四射的功夫小子突然出来,一下就让所有人耳目一新。
不仅是《醉拳》,几乎成龙的所有电影只要一经上映,都在日本大受欢迎,是票房收割机般的存在:
一时间,成龙成了日本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他去日本宣传《炮弹飞车2》,坐在跑车上,一个前滚翻出场的时候,现场全是女影迷在尖叫。
在当时,很多影迷成立了“非成龙不嫁团”,宣誓这辈子一定要嫁给成龙,甚至还有两起女粉丝因为成龙将要结婚的消息自杀的事件。
成龙在他的自传里也说,一家日本媒体把他已经结婚的假消息刊登了出来,导致有两个日本影迷接连自杀:
尴尬的是,当时成龙女友林凤娇正好怀孕了,为了避避风头,他俩只好飞到到美国把孩子偷偷生下来,结果造成房祖名一出生就是美国国籍,想改都改不了。
甚至到最近几年,还有日本年轻人对《醉拳》念念不忘,还开展了一场醉拳大战空手道:
结果自信满满的他被空手道选手揍成了傻子。
不仅是普通人,成龙在日本明星中间的地位也很高,就算是木村拓哉也无法逃脱醉拳的魅力,他后来在一档综艺里见到了成龙,激动地说自己当年看完《醉拳》,天天模仿里边的喝酒动作:
不过除了木村拓哉,别的日本明星就没那么淡定了,他们大多也是成龙的粉丝,不过想见到成龙本人还得靠运气。
日本麒麟啤酒有个广告企划,是满足一个普通人的拍摄梦想,有个叫石田和大的哥们中了奖,他说自己的愿望是和成龙拍个武打片,另外让宅男女神中川翔子当配角。
于是广告方就满足了石田的愿望,真的找来了成龙和中川翔子,拍摄了一部武打短片。
但没想到最激动的不是梦想被实现的石田,反而是中川翔子,原来她也是成龙多年的粉丝,把和成龙共同演习当作人生的目标:
这次莫名奇妙沾了石田的光,实现了梦想,于是她感动得痛哭流涕,甚至当场给石田跪下表达自己的深深谢意:
除了明星们,甚至连日本黑社会都是成龙的粉丝。在拍摄《新宿事件》时,成龙想先去观察日本的黑社会的行为举止,结果没想到他们毕恭毕敬,夹道欢迎。
为了迎接成龙的到来,新宿的黑社会们把20多间夜总会全部封掉,对成龙全部免费,邀请他去喝酒,用他的话说:“就好像国王巡视民情一样。”
在日本,似乎喜爱成龙,尊重成龙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提起中国,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先说出成龙的名字。
在日本的一档综艺里,有个香港女生可能是有点厌倦了这种成龙=中国的符号和标签,故意向日本嘉宾们挑衅:“Jackie Chan是谁?”
但没想到日本的嘉宾当场就怒了,似乎见到了特别不可理解的事情,像长辈教育晚辈一样教育这位女生:
因为在他们认知当中,作为一个中国人却不认识成龙,就像日本人不认识丰臣秀吉一样,完全不可理喻,是一种忘本的行为。
如果要评价一个人的影响力,单凭他的粉丝多少,以及粉丝的狂热程度,是比较单薄无力的。
但成龙在日本不但足够受欢迎,对日本各种流行文化也呈现出辐射性的影响。
首先就是游戏,以Jakie Chan命名的游戏数不胜数。
从任天堂红白机时代的《成龙功夫》:
△这款游戏在一个叫oldgameshelf的网站上还能玩到,有人去年重玩了一下,留下了“Super“的评价
到成龙真人出马的街机游戏《成龙传说》:
△这款游戏在发行时特意请来了成龙,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再到Game Boy时代的《成龙历险记》:
成龙就像万能的ip,不管游戏形式如何,只要是个动作游戏,就可以把成龙的形象贴上去,这款游戏就好卖。
除了游戏,成龙的电影对日本动漫的影响也非常深远,比如创作出《七龙珠》的鸟山明,他的很多人物灵感都来源于《醉拳》。
比如《七龙珠》里的桃白白和《醉拳》里的上官逸云,基本上就是照着演员画的:
不但如此,成龙元素还出现在《火影忍者》里,比如小李的体术就借用了醉拳中的设定:
还有在有一集《蜡笔小新》中,野原新之助一家去中国玩,结果偶遇成龙他们在拍《A计划》:
甚至《银魂》的第109集还恶搞了成龙的鼻子:
因为成龙的ip太受欢迎,所以制作方都乐意把成龙的形象放进游戏或动漫里,蹭蹭热度;不过更重要的是,成龙电影里的武打动作和分镜头其实是很创新的,这给了大批画师、动作游戏制作人武术指导上的灵感。
可以说,成龙凭借着一己之力,就入侵了日本最为发达的游戏和动漫产业。
成龙之所以能在日本爆火,首要原因肯定就是他的电影足够好看。
因为日本人大多不了解中国文化,所以虽然中国也有很多优秀的文艺片,但别人看不懂,也不喜欢,远不如最直观的武打受欢迎。
一方面,李小龙的功夫片帮成龙打下了市场,而成龙的搞笑元素又让传统的功夫片耳目一新。
另一方面,成龙拍电影时够拼,够真实,也让日本影迷崇拜,尤其是让日本的影星们特别叹服。
在日本,这张成龙受伤图流传范围很广:
而且,成龙在日本的定位其实是兼具实力的偶像派,形象塑造得特别完美,很多人不仅是他的影迷,还是他本人的忠实粉丝。
比如成龙经常会拍摄一些写真,穿着打扮都特别潮酷。
比如这身Polo衫+水洗牛,妥妥的学院风:
这身条纹领带+小西服,又变身国际化:
再看龙哥站在海边,一袭白衣,外搭红色毛衣,气宇轩昂:
最重要的是,因为成龙常年作为武打明星,使他的形象很有活力还有安全感,特别受小姑娘喜爱。
因为成龙在日本的形象特别完美、优质,所以日本的商家如果请到成龙拍广告片,就一定会特别用心地写剧本,编排镜头,不把成龙元素和自己品牌完美结合不甘休。
这不但出于对自己商品销量的考量,也出于对成龙的尊重。
所以我们看到成龙代言的日本品牌广告都特别精美,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在成龙给日清拉面拍的广告中,广告商会让他穿上带有龙元素的唐装,让他在带有中国龙纹饰的特制布景面前打拳:
在成龙为麒麟啤酒拍的广告里,拍摄方在广告语上下足了功夫,扣住《A计划》这个梗:
更厉害的是,就在去年,《勇者斗恶龙》为了推广新手游,邀请成龙拍摄广告片,更是花血本,做了特别逼真的一组特效,让玩家们能一睹成龙毁天灭地的威力:
然而在中国,成龙大哥却在广告中频频颜面扫地,广告商要么是把他杵那,让他念编好的稿子:
要么是让大哥穿上传奇铠甲,动不动就要带兄弟拔刀砍人:
甚至还有人如此点评他的传奇广告:
“蛇大成莽,莽大成蚺,蚺大成蛟,蛟大成龙,成龙玩传奇。”
还有人更狠,在大家铺天盖地的给周星驰《新喜剧之王》差评时,一针见血的指出成龙的新片连黑都没人黑:
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在日本人心中成龙永远是个英俊潇洒、玉树临风,见了要尖叫的国际巨星,在中国却逐渐变得土味起来,经常得不到认真的对待,
这无关价值观与对错,可能就是单纯的距离产生美。
而可能就在我们崇拜木村拓哉,天天幻想期待他的同时,日本人也这么看待成龙。
也许在我们的许知远和木村拓哉拍《十三邀》的时候,日本也有个许知远,在终于见到成龙之后,也露出崇拜的眼神,也由衷地说一句:
“哇龙桑,你好健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