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3日 12.9°C-15.8°C
澳元 : 人民币=4.56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深度:中美摩擦本质上一场文明的“降维打击”(组图)

2019-06-08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7条

“关中平原上,秦始皇嬴政率领着七国士兵冲向凯撒的罗马方阵;古老的石屋里,自言自语‘不知生焉知死’的孔子,看向坐在对面的苏格拉底;庄子默读者古希腊的神话,毕达哥拉斯思考着“白马非马”;隋唐的政治家们苦心构建着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旁边的房子中,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开始在《独立宣言》上签字;康熙皇帝的红衣大炮与拿破仑引以为豪的法国炮兵对射,李鸿章与俾斯麦,伊藤博文坐在谈判桌的两侧沉默……” 

这一段并非历史的描述,充满着对抗与自洽,展现了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在历史上的殊途同归,与当下今天中美摩擦的局势有着某种不谋而合。人们在说,今天的中美摩擦,是“修昔底德陷阱”的再次重现,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天然的矛盾。 

但是我们忽略了,今天所见证的,或许是人类文明历史上,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在真正意义上的首次全面碰撞。与其说中美之间是贸易战,是关税战,甚至是拉帮结派,集结山头的“冷战”,其实这更是一场文明战,思维战,是两种文明在看待、处理自己与世界关系时候截然不同思维与方法的碰撞。 

源自中国、古老的“天下观”,与特朗普口号中的“美国优先”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包括维也纳体系和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撞击之激烈,之深远,世界震荡。 

天下体系:包容而非排他

西方人很难理解“天下”观念。 

Asia Times网站自由记者曾在中国媒体《观察者网》上,建议西方人从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赵汀阳的2016年的著作《天下的当代性》入手,这本书去年被译成法语,书名叫作《Tianxia:Tous sous un meme ciel》(天下:普天之下)。赵汀阳在书中写道,周朝(公元前1046-前256年)的天下体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论——一种源于古代中国、却不局限于中国的概念,它能处理“全球化动态形成过程中”的普世性问题。这个概念像桥梁一样把古代中国与21世纪的全球化联系在一起。 

在全球化时代,受民族国家、帝国主义和霸权争夺定义的各种政治概念正在逐渐失去意义,主导未来的新兴力量是全面的、包容的、普惠的全球网络,而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深度:中美摩擦本质上一场文明的“降维打击”(组图) - 1
特朗普给世界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他让人们看到了世界回到“丛林世界”的可能性,“谁拳头大谁说话”,而且是强国毫不隐晦的,赤裸裸的打压弱国。(图源:Getty)

深度:中美摩擦本质上一场文明的“降维打击”(组图) - 2
对于习近平而言,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背后,就隐藏着传统中国“天下观”的政治观念(图源:Reuters)

“天下观”毋庸置疑是一个古老的观念,是古代中国,在处理他们所面临的东夷,匈奴,鲜卑,羯,羌乃至中原文化体系内的诸多分裂政权国家关系时,用数千年总结的经验。 

赵汀阳在书中写道,“天下”是指一个真正以世界为政治主体的世界体系。在西方帝国主义的观念里,世界始终是被征服、被统治和被剥削的对象,从来不是政治主体。天下体系是包容而非排他的,这里不再有敌夷的概念,没有任何国家会被贴上敌人的标签,也没有什么文化是这个体系所无法兼容的。 

深度:中美摩擦本质上一场文明的“降维打击”(组图) - 3
联合国大会会场,包括联合国在内,美国在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正在被美国人亲手瓦解(图源:AFP)

深度:中美摩擦本质上一场文明的“降维打击”(组图) - 4

航拍西沙永兴岛,换位思考,如果今天是美国面临“南海争端”,特朗普会在南海上修建一道“边境墙”吗(图源:VCG)

今日的亚洲各国,存在着各种宗教:中国的儒教、东亚的大乘佛教、东南亚的小乘佛教、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教、印尼、马来亚、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教,还有韩国的基督教和菲律宾的天主教。亚洲成为了轴心文明最丰富、最齐全的地域。“和而不同”的天下观,不仅在历史上为处理这种“多样性”文明提供路径。更是经过“现代性”的包装后,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也成为今天中国处理国际事务,参与国际秩序的理念。 

尽管中国官方从未如此露骨的表明,但是如果参照这次中美贸易战中,中国的处理方式,参照一带一路中,中国与相关国家打交道的方法,参照在处理擦枪走火边缘,今天已然风平浪静的“南海问题”时中国的方法,这种感受可能更为深刻。 

可以说,在“天下观”中,中国政府在推动完全不同于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秩序。这种秩序基于地位上的平等、义利上的协调、命运上的“共同体”等价值,而不是“以邻为壑”、损人利己、强权观念。当然,它也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充满等级观念的“朝贡体系”。 

重温历史上的经典案例,或许有助于理解这个问题。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苏联扩张严重威胁到中美双方共同利益,特别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巨大压力。为应对苏联威胁,中国需要和美国联手遏制苏联。但即便在那种 情况下,中国仍然能举重若轻地处理中美关系,毛泽东也没把美国放到外交战略的神主牌位置,没有放弃原则追着美方建立外交关系,而是在达成 共识基础上,先发表《上海公报》,待时机成熟再顺势而为,7年后在邓小平时代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此期间,毛泽东还提出了“三分世界”理论,将美国和和中美的共同敌人前苏联放到了第一世界,把中国和亚非拉等看起来远没美国重要的国家一起归入第三世界。事实证明,这一当时也为很多人所不解的战略理念,不仅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提升了中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国际地位,也有效遏制了苏联扩张,实现了中美合作维护区域和世界和平的战略初衷。  

西方体系:被特朗普解构的威斯特伐利亚与维亚纳

而以美国代表的西方呢?今天的西方文明所建立的现代国际体系,起源于17世纪中叶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重构于19世纪的维也纳体系,并在二战后由美国重新主导奠定。17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天主教与新教的尖锐对立,引发了惨绝人寰的“三十年战争”,日耳曼诸邦国60%的人口被消灭,交战各方不分上下,打得筋疲力尽之后,最后终于现实理性占了上风,交战诸国坐到谈判桌前,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各国相互承认主权、领土完整,从此基督教神权世界宣告结束,一个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新世界来临。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曾经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普遍意义源自它的程序性特征,即在价值观上是中立的。它的规则适用于任何国家:不干涉他国内部事务,边界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享有主权,鼓励遵守国际法”。以往中世纪的战争都是以上帝为名的战争,各国为争夺神的恩宠、为占据宗教的正统而厮杀,那是价值的纷争,不可和解、无所让步,每一方的内心都充满了神圣的正义感,都自以为是上帝最好的选民,哪怕血流成河,尸骨遍野,也在所不惜,那些死难者不过是上帝意志在人间展现过程中被碾压的无足轻重的小草。”这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那个时代的进步性。 

但是无论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还是维也纳体系,以及二战后美国建立的当代世界秩序,本质上都是西方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在当时那个时代,他们都有正确性。但是今天美国出现了一个特朗普,他把这一套西方体系中,最大的弊端给放大,并引以为豪。那就是以“国家安全”为名义,不断强化“长臂管辖”和经济霸权,这种“法则”的弱点或者说虚伪性暴露无遗。进而,它动摇了人们对基于西方中心论建立的现代国际秩序信念。 

整个西方文明所倡导的国际关系中的“主权均势”被打破,人类好像看到了世界回到“丛林世界”的可能性,“谁拳头大谁说话”,而且是强国毫不隐晦的,赤裸裸的打压弱国。 

或者今天更加展开想象力,如果“中美易位”,美国处在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地理环境时,特朗普会怎么处理南海争端?是谈判?还是在海上建立一道“边境墙”?甚至是战争?

现实与理想

必须承认,现有的国际秩序及格局是二战后美国主导奠定的。1942年,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4大盟国之一,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这是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与签署的有关国际事务的重要文件,但之后中国大国地位得不到体现,即使在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由于自身的羸弱,在国际上难有较大发言权。近3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中国越来越被要求承担大国责任。但在习近平上任之前,中国领导层仍然以邓小平“韬光养晦,不出头”为国际政治关系准则。但是“时势易也”,中国必须,也不得不开始扮演起在国际秩序中必须要承担的角色。 

这个角色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世界提供一种新的,处理国际关系,处理大国与大国关系,国与国关系的解决方案。 

美国、联合国、战后国际秩序,这都是70年来国际政治历史中的重点词。中国虽然自毛泽东年代即打出反霸权主义的旗帜,但掺杂太多的意识形态及斗争性太强而只能视作一种态度沦为口号。而且反霸权只有“破”没有“立”。旧霸权倒了,会不会有新霸权。中国强大了会不会取代美国又成为霸权? 

这次中美贸易战给了一种可能性的想象,中国会“立”,但是立的不是西方文明概念中的“霸权”,立的是“天下大同”的“天下”,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尽管是枯燥的政治术语,但精神内核也是如此。 

“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根源在于,这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特别是经济发展,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整拥有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更无法不在全球合作的基础上获得所有的资源配给,讲求发展,就必须参与到这个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上,这就是现实主义。同时,这种参与又不是偶然和暂时的,既然大家都是人类就会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甚至理想。中国用自己的理想主义追求来解读“命运共同体”。  

可惜的是,西方经济守成大国还是无法接受这种理想主义,在他们所熟悉的语言中,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不可能并存,更无法在只能够是博弈和零和的世界里成为现实选项。 

如同西餐中的荤与素常常截然区分,理想就是理想,现实就是现实,利益就是利益,慈善就是慈善。将两种价值体系结合就是一种悖论。

一场降维打击

美国从来不是一个“文明”,它是一个辉煌的西方文明下的“子文化体”,如日本之与中国。中国是文明,欧洲是文明,美国是文化,日本是文化。 

中国和欧洲,几千年走过,如同两位老人,对于这个世界和世界的变化,各自有着一套逻辑自洽的思考方式以及十分从容的心态。 

这种自洽和从容,在美国人身上是很难见到的。他们着急解决一切问题,他们因为危机的到来而暴躁,这些特质很难用自然科学去解释,但是确是真实存在并能感知到的。因此,中美之战,本质是一场文明与文化的战争,一场“降维打击”。这或许才能解释,为什么作为世界第一大强国,为什么在这次“近身搏斗”,美国反而显得急躁,而身处被打压和追赶位置的中国却更加从容的原因。 

在近现代的历史里,西方从来就是人类的贵族和领导者,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是支撑现代发展的路线图,他们拥有西方的专有智慧财产权,在近年,西方就更认为自己定义了人类的普世价值。然而,过去数十年,中国静悄悄地崛起,甚至到了让西方感到手足无措的程度。 

更细的说,华府的“精英层”是加深华府对北京感到“焦虑”的主要推手。他们对中国崛起导致美国全球地位备受冲击首先是不以为然,然后是困惑,到了最近已经变成难以接受,对一些事件的反应更为敏感,也就更难修正对中国的旧有偏见。以往中国弱势,没有多注意,现在中国强大了,有这种传统思维的人,又如何不视中国为威胁?他们本来就有 “修昔底德陷阱”的心结,现在就更容易对号入座,以此解读中国。久而久之,在美国媒体的“宣导”下,这一群人就形成了对“中国问题”的高度共识,加上美国政治家时常对舆论的“迁就”,使媒体、精英、政府之间在应对中国时形成了策略上结合。 

因此,“中美贸易战”这五个字,其实都是不准确的,今天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所有的对此解读,都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的百家之见,是一种“降维理解”。今天中美两国之间的沟壑,或许是中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文明级别”的碰撞。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7)
每天一句小英句
每天一句小英句 2019-06-08 回复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至少在分析西方国家的行为时,千真万确。
小马儿
小马儿 2019-06-08 回复
文明与不文明之爭。誰是不文明。香港人很清楚。
王小宝她娘
王小宝她娘 2019-06-08 回复
说的在理,但是包容不排他性的文明,又如何化解霸权的文化呢?霸权无法被包容,只有丢到垃圾堆里,天下才能太平、也只有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共命运,才会迎来一个真正健康的文明世界——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
吉吉木--
吉吉木-- 2019-06-08 回复
先让子弹飞一会,赢家通吃,输家下跪。赢家会用胜利者的角度去书写历史,其他人也只能随声附和。
金花和腰花
金花和腰花 2019-06-08 回复
实质是共产主义向自由世界的反扑。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