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澳越久就越会买房子” 是个伪命题么?
开篇
昨晚看了一部日本电影《百元之恋》,讲的是一个颓废至极的女孩通过拳击蜕变而后找到自我的故事。
本来想在自己随笔公众号(d_a_w_u )登篇影评的,后来太懒没写。但在动笔此文前,情景犹在,在此寥寥几笔,作为开篇。
看完此篇最大的感受一句话概括:上天赋予每个人的剧本都不同,再难演,你也要演下去。人活着,本就不易。
每个人要先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才能对别人的人生负责。
网络上总是充斥着:“你要如何如何,你才能如何如何”的话语,我就觉得挺2的。
来造个句子:你要尽早入市,你未来才能财富自由。哎呀我去,你自己财富自由了么?心里没点X数么?另外,我财富自不自由和你有个X关系?
所以,我讨厌围着买家告诉人家:所以你应该干什么,你怎么做才最好。
为什么?因为那是你的生活。尽管我知道他或许会往坑里跳,还会有些疼,但那是他的剧本,毕竟经历了方能顿悟。
正文
有很多房产买家觉得自己来澳很久了,所以自己知道如何买房。这真是个很好的topic。
我母亲在国内开的车和我是一个牌子的。来澳后,有次坐我的车,在坡上等红灯,我摁了下电子手刹,车停住。
绿灯后,我没解手刹,直接踩油门,车就稳稳开出去了。她一脸惊愕的看着我,意思是居然还能这样?尽管她在国内开了很多年了。
我相信读此文的人很多人用苹果电脑,以下功能你用过几个?
是不是用了很久的东西,就一定知道怎么用?
如果把车或电子设备换成一座城市,是不是你在一座城市生活越久,你就越清楚一个城市?
或许你就是知道吃墨西哥菜要去Newtown的King St,吃越南粉要么去Bankstown,要么Flemington,要么远点去Cabramatta。看蓝楹花,去Kirribilli, 去Erskineville,看枫叶去蓝山... ...可这种了解,呵呵。
悉尼有600多个区,上万条街区。
你问问自己,在你来澳这10几年的时光里,是不是就在那几个街区里活动。偶尔像游客一样采采风,吃吃这吃吃那,再发个朋友圈,觉得自己很酷?
我曾经认识一位住在北区的华人,她来澳20年,悉尼的南区她只去过2次。
悉尼有这么多个区,而你是在600多个区里选投资哪里,还是在你熟悉的20个区里选,这投资结果显然是不同的。
上周末我又去看房子了,没办法,这是工作。帮客人看完,我还看了2套自己感兴趣的,在此也和大家分享下。
第一套
这套房子是典型的维多利亚式住宅。5房4卫4车位,占地560平。
第二套
这套房子,同样位于东区,之所以去看,还是因为街的原因。
这套占地达到了784平。
既然你来了这么多年,在继续往下读前,给个价吧。
第一套300万澳币,第二套590万澳币,成交么?
第一套:去的理由
2年前,同区同街一套1房1卫的公寓参加拍卖者超过150人,30余人要过合同,出价者超过10人,所以是非常好的区域里的非常好的街。另外,这种宽度达到12米+的维多利亚排屋是非常非常罕见的。
此物业目前的建议价为500-550万澳币。
第二套:去的理由
2018年,隔壁的4房3卫4车位的物业,占地不到600平,仅用时29天,以高于1000万澳币的价格成交,而且还没有任何的水景。
这套物业占地784平,在1990年的价格就已经超百万澳币了,原来要1200万澳币,之前有人出1000万,房主没放,这套翻新后价格在1500万澳币左右。
这套物业目前的价格在900万澳币左右。
结语
有一则寓言,说的是一个病人做完开颅手术后,戏谑地质问医生,为何要收那么多的钱。
医生说,脑袋里的那颗钢钉1块钱,怎么放进去的方法9999块,所以费用是10000块。
人无论在做任何选择前,简单说无非就是Yes or No。但为何是yes 为何是no,绝不是随随便便就得出的事,尽管说本身很容易。
房子亦然。如果你从今天开始,天天钻研,天天去看房,或许半年不到就能把一座城市吃透。
可问题是,你认为你能,但你并不愿意这样做。
所以我也懒得向每位加我微信的所谓“买家”去解释“你要怎么做,你就会如何如何!”我有X数,你的人生,你的剧本,我没有义务为此负责。
极致的生意,绝不是抢着为别人负责任的。
本期专栏就是这样,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