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儿在亚洲为何“高人一等”?不止因为长相(组图)
娶个洋媳妇或嫁个老外,在中国民间是件被羡慕的事。理所当然的,混血儿在中国也十分受欢迎,影帝刘烨的那对混血儿女诺一和倪娜、80年代的男神费翔,都很受追捧。日本和韩国也有类似现象,日美混血水原希子、韩美混血丹尼尔·亨利等。
《Nylon Japan》封面上的水原希子
▽
而混血儿在我国仍算是少数,事实上,更为普遍的混血现象在整个亚洲,尤其在东南亚,已有上百年历史。
那么,几百年过去,这些混血现在都混得怎么样呢?今天就带大家看看,混血儿们的现状。
葡萄牙混血
“洗黑变白”,作厨师,当明星
▼
先来分享一个我亲身经历的小故事。
我有个教授,棕色皮肤,印度人长相,我以为大概是印度裔或南亚那边来的学者吧,想必名字大概是辛格(Singh)、库玛尔 (Kumar)之类的印度名字。
然而教授的真实名字出乎意料,竟完全是西方人的名字,叫“里奥那多·塞巴斯蒂安”(Leonardo Sebastian),一个拉丁语系南欧名字,像意大利、西班牙或葡萄牙人。
可是教授既不是印度人,也不是南欧人,而是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南亚肤色,南欧姓名。我曾以为,是不是印度人想把自己洗白,所以特意改了名字,想把自己改造成西方人?
不可不提,在一个多种族移民社会,姓名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尽管它只是一个代号,却以看不见的方式影响着一个人在这个多种族社会的位置。比如找工作租房子,即使从未见过面,但仅从一个申请表上的姓名,就能看得出这个人是什么身份,雇主或房东可以仅凭名字来选择种族偏好。
在一个后殖民社会里,欧美白人身份,仍然更容易被仰视。作为种族备受歧视的印度南亚人,拥有一个西式名字,或许可以在姓名歧视阶段免除一些障碍。
但渐渐的我发现,像我的教授这样,姓名与种族不符现象,非常普遍。我见过肤色更深的印度人,甚至从容貌可以看出是来自南印度低种姓,但名字却非常西式,乍听上去以为是好莱坞白人男星。
▽
那么,这种取南欧名字的南亚有色人种,真的是为了隐藏真实身份,而特地改名换姓的吗?
其实不然。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追根溯源,他们是葡萄牙人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留下的后代,名叫克里斯坦人(Kristang),在新加坡也有分布。
16世纪葡萄牙海外扩张,占领马六甲,葡萄牙人与当地人马来族、南亚人通婚,就留下这种欧化的印度混血人种,克里斯坦人作为少数群体,至今仍然存在于马六甲。
他们保留葡萄牙名字,吃葡国菜,在族群内部文化活动上,还穿着葡萄牙或荷兰传统民族服装,表演葡萄牙土风舞。克里斯坦人的语言也相当有意思,保留了很多葡萄牙语词汇。我的教授,就是克里斯坦人。
克里斯坦人是葡萄牙人在马六甲留下的混血后代
普遍具有印度人的长相,拥有葡萄牙语名字
▽
身穿葡萄牙传统服装
跳葡萄牙土风舞的克里斯坦人
▽
这不禁让我联系到了葡萄牙人后代在亚洲的另一大分支澳门土生葡人(Macanese),起初,他们是葡萄牙人和被贩卖到澳门的印度果阿人、斯里兰卡僧伽罗人通婚的后代,后来融入华人血统,成了同时讲葡萄牙语和粤语的双语人种。
纪录片《风味人间》里记录的澳门土生葡人
和他们的葡国菜
土生葡人有欧式混血长相,满口流利的粤语
▽
大概是葡萄牙民族的特点,他们的后代会保留自己的葡萄牙语姓名、饮食、服装和语言,将澳门葡国菜发扬光大。
《风味人间》中记录的澳门土生葡人的
混血式葡菜“葡式海鲜饭”
▽
土生葡人的混血女子生得格外美貌,惊艳的面孔十分适合做明星,比如李嘉欣和梁洛施。
李嘉欣是土生葡人
葡语名Michelle Monique Reis
图为李嘉欣在《堕落天使》的剧照
▽
荷兰混血
当政客,搞体育,移民美利坚
▼
印象中印尼人都长得黑黝黝的,个子矮,粗壮,中国古代史记曾称呼东南亚群岛原始人为昆仑奴,指代其肤色黝黑的特点。
虽然印尼大部分本土人是这样的特征,但我发现有一小部分印尼人却高鼻梁深眼窝白皮肤,长得很欧式。
这是因为,曾是荷兰殖民地的印尼,殖民时代有荷兰人移民至此并与当地人通婚,留下了荷印混血,名叫Indo,也叫“Peranakan Belanda”。
这些荷兰人后代,在殖民地时期是社会上层,由于拥有政治和军事资源,即使印尼独立后,他们许多人仍然担任高官,电影《杀戮演绎》中就记录了印尼军方高层,他们拥有荷兰人的白人面孔,与其他印尼人的容貌不同。
电影《杀戮演绎》中拍摄的印尼军方高官
许多是荷兰人后代
▽
印尼前国防部长、驻英国大使
Juwono Sudarsono是荷兰人后代
▽
与葡萄牙人对故国文化与语言的深度眷恋不同,荷兰人后代对荷兰认同感并不强烈,他们与印尼社会的融合度很高,完全印尼化,成为这片土地的掌权者。
最有趣的是,印尼早期的“摆脱荷兰殖民统治、民族独立”思想,居然是荷兰人后代提出的,也就是印尼著名政治思想家欧内斯特·德克(Ernest Douwes Dekker),虽是荷兰人后代,但显然他对印尼的认同感更高,倡导印尼脱离荷兰统治,是印尼民族英雄。
印尼民族独立先驱欧内斯特·德克是荷兰人后代
▽
作为足球大国的荷兰,也将其体育精神和传统留在了亚洲,印尼的荷兰人后裔,就在印尼国家足球队当了球星。
比如,这位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
荷印混血小哥Irfan Bachdim
▽
然而,更多的荷兰人后代,选择了离开印尼,这是因为独立战争后荷兰后裔在印尼处境危险,但许多人并没有选择回到母国,而是选择二次移民,去了美国,去追求美国梦。
印尼电影《Ruma Maida》讲述了荷兰混血后代在印尼独立时期的故事
▽
西班牙混血
当选美冠军
▼
菲律宾曾经的第一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因奢侈腐败被赶下台,但年轻时的伊梅尔达曾是“中国人民老朋友”,也是当时的美女和时尚偶像,“马尼拉小姐”选美冠军。
她带动了一种菲律宾特有的民族服装走红,这种服装名叫玛利亚·克拉拉裙,16世纪西班牙人占领菲律宾后留下了许多遗产,这种裙子就是西班牙服饰的变体,扇子、手绢和面纱,都是西班牙服饰遗迹。
曾是“马尼拉小姐”选美冠军的第一夫人
伊梅尔达·马科斯(右二)
▽
玛利亚·克拉拉裙是一种西班牙混血服饰,
图为菲律宾的西班牙裔美女
▽
由于拥有西班牙人血统,菲律宾的西班牙混血长得格外漂亮,就像澳门的土生葡人混血一样,这些西班牙后代也擅长“靠脸吃饭”,在世界各大选美舞台,都有菲律宾混血女性的身影,菲律宾迄今为止已经出了三个世界小姐。
左起分别为首位获得世界小姐冠军的Gloria Diaz、1973年夺冠的Margarita Moran和2015年冠军Pia Alonzo Wurtzbach
▽
印度穆斯林混血
发财、买地产
▼
印度、巴基斯坦的穆斯林来到东南亚后,与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人通婚,其后代被称为瓜夷峇峇娘惹(Jawi Peranakan)。
这个群体一度是海峡殖民地时期的精英,主要分布在今天的马来西亚槟城。这个族群擅长经商,办报,投资房产。在今天的槟城,就有一栋瓜夷大宅保留,成为博物馆。
槟城的瓜夷团体排练舞台剧
▽
槟城的这栋豪宅是瓜夷人留下来的建筑遗产
有阿拉伯风格,现已被改造为精品酒店
可以网上预订哦
▽
中国式混血
不像中国人,或,太像中国人
▼
最后说说我们大家最关心的中国人,中国人跟外族通婚的混血,究竟未来何去何从?
据我观察,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逐渐摆脱华人身份,一路向新文化狂奔;另一个就是再怎么混血也不愿抛弃中国身份,甚至对中国更加坚守了,比中国人还要中国人,一直活在中国的历史记忆里不愿走出来。
海峡华人:
当富豪、当贵族、搞西化
摆脱中华身份局限、一路突破前进的,最典型就是土生华人,也叫海峡华人、峇峇娘惹,分布在前英国的海峡殖民地几个港口据点,即新加坡、马六甲、槟城,以及泰国普吉岛、印尼爪哇的几个港口城市。
这些华人也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峇峇娘惹们,宗教是中国的,衣着饮食是马来的,但教育和思维却是西化的,多数接受英国、荷兰精英教育,经营橡胶、锡矿、种植园等生意,充当西方人统治当地土著的中间买办,发了大财。
陈氏峇峇望族,左为华侨银行创始人陈振传
右边是他侄子,新加坡前总统陈庆炎
▽
泰国普吉岛的峇峇娘惹望族
▽
《娘惹相思格》是2018年马来西亚新传媒公司推出的新剧
如果看新加坡版《小娘惹》觉得不过瘾
可以追这部剧哦
▽
菲律宾“常来人”:
当大领导
初到菲律宾的中国人,被称为“Sangley”,也就是“常来人”的福建话谐音,指常来做生意的人。
菲律宾华裔的本土融合度很高,不仅富可敌国,甚至进入权力中心,成为国家领袖,比如菲律宾著名的政治人物阿基诺家族,就是菲华混血。
阿基诺家族祖籍福建漳州,一家出了三个政治家
父亲是著名政客,母与子都曾当总统
▽
科拉松·阿基诺和儿子阿基诺三世
(中文名许渐华)
分别于1986-1992年
和2010-2016年当选菲律宾总统
▽
印尼文登华人:
我是大清子民
然而,有不断“去中国化”、向异文化靠近的人,就有不断思乡怀旧、活在过去、不愿改变的人,比如在印尼雅加达近郊的丹格朗(Tangerang)。
有这样一群华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保持清代传统,尽管也是土生华人,但生活方式和那些峇峇娘惹们不同,他们被称为文登华人(Benteng Chinese)。
去参加文登华人的婚礼,简直怀疑一夜回到大清朝,新郎穿着大清官员的朝服,女性戴簪子,今天连中国都没人再这样生活了,在印尼居然还有这样一群活在清代的人存在。
已经21世纪的今天,
居然还有身穿大清官服的新郎,活久见!
▽
▽
越南明乡人:
誓作大明王朝正统子孙
然而相比越南的明乡人,文登华人只是小巫见大巫。明乡人活在明朝,尽管生活在越南异乡,但这群明乡人坚信他们仍活在大明王朝,是大明正统后代。
17世纪明末清初,平定三藩之乱后,忠于明朝的三千多遗民跟随南明小王朝来到今日越南南部生活,自称“明香”,指明朝香火。
今天在胡志明市有一座“嘉盛明乡会馆”,供奉着朱元璋雕像,写着“耻作北朝臣,纲常郑重;宁为南国客,竹帛昭垂。”
有趣的是,迁台后的国民党人蔣介石、陈诚都曾为嘉盛明乡会馆赠与题词,感怀国民党政府的身世与明乡人十分相似,怀念故国。今天,明乡人在不断减少,多数已经融入越南社会,族群身份已经消失。
越南明乡人的宗祠嘉盛明乡会馆
▽
越南阮朝官员潘清简是明乡人
▽
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混血儿们的命运随着历史推进而变换。当今世界,全球化与移民已成世界大趋势,混血现象将持续增多,拥有双重甚至多重身份与文化的混血儿们,在今天与未来,将如何在文化认同和自我实现间选择,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