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学生涉种族歧视华人闹上英媒,涂黄脸扮筷子被指嘲弄中国文化!(组图)
把脸“涂黄”,身上挂着“吮吸我的筷子”中文字样的纸牌……两位爱丁堡大学学生涉嫌种族歧视华人、嘲弄中国文化事件,近日被《泰晤士报》、《地铁报》、《苏格兰人报》、《苏格兰太阳报》以及《爱丁堡晚间新闻》多家英媒报道,成为全国性新闻。
首先报道的是立足英国大学的青年新闻网站The Tab:
2月份时,有爱大学生组织了一个75人的中国新年主题小派对。
尽管在Facebook召集帖上反复强调“对于种族主义零容忍”,还对着装提出规范建议,但现场却有两个白人学生“顶风作案”。
报道称,他们的行为不但涉嫌“黄脸”(Yellowface)侮辱,还自称打扮成“筷子”,身上有“吮吸我的筷子”这样的中文字样。
爱大华人社团抗议这是对“对中国文化嘲弄、不尊重”、“宣扬白人特权”,“‘黄脸’是对我们文化的侮辱”,“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冒犯。”
当天派对结束后,两人将照片上传Facebook。
不知道怎的,在本月,这些照片突然在网上疯传,引起了The Tab的注意。
必须明确一点,本文带双引号的“黄脸”,特指Yellowface这一现象。“黄脸”源于西方的戏剧和电影中,由白人涂黄自己的脸,扮演“邪恶”、“愚笨”的东亚裔人。
如今,“黄脸”已经和“排华历史”联系起来,成为种族主义禁忌,和歧视非洲裔的“黑脸”现象相提并论,且批评的对象不仅限于电影选角,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作此打扮,也会受到抨击。这就是为什么华人学生组织会强烈批评这一做法。
华人社团:这是白人特权事件,对中国文化的嘲弄
这次风波的源头,是爱大学生在2月份春节期间,自发组织的一次以“中国新年”为主题的公寓派对。
为了消除参与者的疑虑,在Facebook上发派对召集的帖子之后,组织者特别解释道:
“我们了解到大家对此次派对主题有不解。中国新年是世界上最多人庆祝的节日之一,我们的目的在于加入大伙儿一起庆祝,而且所有人可以放松一下。”
似乎担心卷入任何种族争议,组织者还特别打了招呼,“我们对于任何对我们主题抱持嘲弄态度的做法,都是零容忍”。
他们还对参与者作出了着装规范建议,“你可以穿红色、金色的服装;任何带有中国式花卉图案,还有猪、老虎、兔子和龙这样的生肖图案的服装都可以。”
这样的着装建议是否属于正确理解中国文化,当然见仁见智,但可以看出来组织者还是比较小心的,然而争议还是发生了……
爱丁堡大学华人社团“香港国际社团”主席Robyn Ma对这一事件及其更广泛的意义提出了强烈的关注。
Robyn Ma说:“以中国新年为主题的聚会不是庆祝新年。这是一个以种族主义为主题的聚会,是对中国文化的公然不尊重。他们不是在庆祝这个传统,而是在庆祝白人的特权。扮成黄脸,拿着嘲弄我们文化的标语,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冒犯。”
“这根本不是我们文化的庆典。我想相信这不是有意的种族歧视行为,而是出于无知。即使这次所发生的事情并不能代表所有爱丁堡学生的立场,但我认为重要的是要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即这些白人特权的例子仍然存在,并且是不可接受的。”
她的意思非常清楚:不管当事人本意是如何,这个行为所包含的涵义以及对于中国人、华人的伤害应当被重视,在未来不应该再出现。
针对外界对于他们涉及“黄脸”侮辱、侮辱华人文化的说法,两位当事人对《The Tab》表示自己只是“打扮成筷子!”
他们还“喊冤”:“曲解我们的本意,这对于我们来说非常不快!!”
姑且不论他们的“筷子”造型的说法是否牵强,但“吮吸我的筷子”的字样所引发的争议,两人并没有回应。
其中一位当事人说:“我们理解并就这些照片引发的任何冒犯真诚道歉,我们需要澄清,任何有关我们是蓄意作‘筷子’以外打扮的说法都是对我们个人以及我们本意的完全误解。”
针对这次风波,爱丁堡大学的一位发言人表示:“我们致力于为所有爱大人提供一个有自尊的、相互尊重的环境。我们的学生行为守则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要求。”
如今这些照片已经被删除。
“黄脸”侮辱:从排华、好莱坞选角到日常隐形歧视
外媒在报道中,对于“黄脸”侮辱讨论更多。而这个概念在中国并不普及。
“黄脸”侮辱,并不仅仅是一个化妆这么简单,它背后所包含的种族主义意涵,才是所有人都需要警惕的。
“黄脸”侮辱,最早是一个专属于舞台以及电影界的词汇。早期的美国戏剧舞台,就有将白人的脸涂成“有色人种”的做法,最早是非洲裔人。所以先出现的,是所谓“黑脸”(Blackface)。
英文中,无论是“Yellowface”,还是“Blackface”,标准写法是首将两个单词拼在一起,创造出一个专有名词,和单纯的肤色描述区分开来。
20世纪开始,在好莱坞早期电影,开始出现白人“黄脸”演员。他们不单单将脸涂得土黄,还一定会化一个“眯眯眼”的眼妆。
知名的“黄脸”演员包括扮演Charlie Chan的瑞典裔演员Warner Oland;在《Good Earth》中扮演“O-Lan”的Luise Rainer,等等。
这些角色不少充满“傅满洲”式的邪恶,要不就愚笨、内斗、自满。当然,也有正面角色,但是与这些角色的性格相比,更重要的是:他们由于不了解亚洲文化,为了演出这些角色,只好拼命往社会上的“刻板印象”上去套。
而当时美国的“刻板印象”是什么呢?不要忘记,那是排华法案还没有被废除的年代,亚裔、尤其是华人,被一般主流白人美国人所敌视,他们“抢工作”、“偷鸡摸狗”、“不卫生”……这些刻板印象通过“黄脸”白人在好莱坞电影上的表演,被进一步固化。
尽管“黄脸”的起源于美国电影界,但随着相关问题得到全世界讨论,“黄脸”问题在西方乃至于全世界,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您也许会说:“这我都理解,但是,为什么一个普通人在私人派对上把自己脸涂黄也属于“黄脸”呢?”这是不是有点过度打击?
这是因为“黄脸”和曾经的制度性排华历史无法作切割。根据“亚裔美国剧院及艺术家联合会”的专题报告,“黄脸”和“过去彻彻底底的对亚洲人的嘲笑和非人化(dehumanize)历史相连结”,它代表着亚裔人群的“痛苦记忆”。
因此即便把脸涂黄的不是演员、不是名人,这种行为都有意无意提醒亚裔,他们曾经被西方人有计划、系统地歧视。只要亚裔人放松警惕,这样的系统性歧视,难保不会在某一天卷土重来。
因此,不管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底下,这种行为都值得我们警惕。
其实,《卫报》一篇文章说得好:“拙略地模仿其他族裔的外表都是种族主义。通过诉诸身体上的刻板印象,试图‘概括’整个族裔,都是伤害性的。”这就是为什么, “黄脸”是种族主义,“眯眯眼”动作也是种族主义。
因此,无论当事人本意是如何,作出这样行为的场合有多大,“黄脸”侮辱,都是错的。
无论他本意如何,我们都必须指出他的问题,并要求他正式道歉,否则就是传递错误的讯息,即这样的行为可以被宽容、容忍,被效仿也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