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全球格斗场 孔子学院分不清“中共”与“中国”吗(图)
继2018年6所孔子学院在美国被接连关闭后,一直被美国联邦调查局警惕的孔子学院再被美国国会议员盯上。3月18日,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史密斯(Chris Smith)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在美机构进行全景扫描,评估确认哪些机构在对美国进行政治影响,而中国在全球设立的孔子学院被美国议员的法案要求注册《外国代理人登记法》(以“政治或准政治身份”代表外国利益的代理人公布其与外国政府的关系、相关活动和资金信息。)
一个被中国官方所称致力于推广中国文化的教育机构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政治意识形态指控。
孔子学院在全球面临的非议与关闭潮是否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正常运营现象,而投入的大规模资金与当前收到的成效又是否形成正比,当然这并不容易找到具体的标准来衡量。但对比同类型的国家软实力项目,如德国开设的歌德学院、法国推广的法语联盟在全球的顺利发展,孔子学院遭受的非议又很难不让人去探究其到底怎么了。
分不清“中共”与“中国”——官方色彩浓厚
按照中国官方的说法,孔子学院是在各国进行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非营利性机构。分析其诞生的时代背景是中国崛起过程中逐渐尖锐的 “中国威胁论”鼓噪之时,想必中国推出孔子学院也是有谋求与世界对话的考虑。毕竟,从中国官方选择倡导以“仁爱”的孔子思想来命名就已表明几分诚意。遗憾的是,主张“和而不同”的孔子思想并没有达到效果,反而被渲染成意识形态输出工具。这样的结果很难不让人去追问,这其中到底是表达出了问题还是接收有误。原因恐怕兼而有之。
作为承担传播中华文化的教育机构,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上并没有发挥足够的作用。根据反馈,虽然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发展参差不齐,但大部分的孔子学院目前的水平仍然停留在语言教学的层次,处在汉语、杂技、熊猫、太极拳的阶段,对于打出的“孔子”招牌运用不足。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许纪霖曾指出“孔子学院教的只是语言而不是中国文化,孔子学院的老师大部分是语言老师,基本不懂中国文化。”
许纪霖把这个责任归咎于中国,他认为中国的组织者在外派教师时只注重语言素质而忽略了对中国文化的考核,以至于让孔子学院成为被抽离了价值的一个工具化的存在。
与此同时,孔子学院的官方背景也就成为了外界指责孔子非“孔”而是“共”的把柄。有没有充当中共的意识形态宣传工具,中西双方各执一词,但不能辩驳的是中共官员在世界各地热衷为孔子学院站台,中共每年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甚而胡锦涛时代主管中共宣传和意识形态的政治局常委之一的李长春曾说的孔子学院是“中国大外宣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西方媒体拿来论证孔子学院是中共意识形态输出工具的素材。
内宣思维扰乱“孔院”
如果说注入资金、官员站台只是西方为排华而抵制孔子学院而拿来搪塞的理由,但在一些事情上,孔子学院的处理却有不当之处。
统计被关闭的孔子学院中,多数给出的理由是“干扰学校学术自由”“输出中共意识形态”。如2009年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因孔子学院反对而取消达赖喇嘛的访问;2013年雪梨大学因孔子学院反对而一度考虑取消达赖喇嘛的访问;滑铁卢大学的孔子学院动员学生声援中国镇压西藏的抗议活动等等,这些在中国的院校看来不过是一个政治正确的表态,但放在西方大学中却是对“学术自由”的侵蚀。孔子学院既是中外合办设在当地学院的院系,理应考虑当地学校倡导学术自由的传统。但显然中国并没有考虑到这点。
西方国家对中共“封杀”“管制”已然形成刻板印象,中国官方一方面称孔子学院为文化机构,同时又沾染政治形态。这也就不能不让外界对孔子学院有所警惕。而中共恰恰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是以中国内宣的“管制”手段去进行外宣,造成冲突也就不足为奇。
事实上,从孔子学院被抵制的理由就可以看出来,最主要的弊端在宣传思维。近年来,中国先后进行了几轮舆论整顿,就在2018年末新媒体也遭到大规模的封号,随后以“宫斗剧”为代表的影视剧也被盯上。一种“泛政治”的宣传思维既已成为宣传系统的标准,恐怕要在外宣上去克服是不容易的。
国际环境之下“孔院”难幸免 如果单以近年孔子学院在西方国家遭遇的非议就认定给其定罪似乎也是不合理的。孔子学院自2004年在全球推出以来历经15年,这其中也并非一直都被抵制。从孔子学院所受争议的时间点及关闭的院所来看,这其中有国际大环境的因素。
从孔子学院被密集关闭的国家来看,主要集中在美国、法国、加拿大、瑞典。从时间点来看,孔子学院被首次大规模抵制是在2009年芝加哥大学设立孔子学院时,该校174名教授联名反对,随后是2012年美国国务院对孔子学院中国教师的签证限制公告,2013年加拿大、法国、美国等大学直到2018年,仅在美国就关闭孔子学院6所。
了解近年国际政治局势变化的人士不难看得出来,孔子学院被密集关闭的时间点正是全球孤立主义兴起、中美关系走向紧张时期,而孔子学院被受争议的背后也不难见美国政府部门的“炒作”身影。
任何文化产品其本身不仅是一种产品,还自带民族特性与民族精神,在非敏感时期,中国烹饪、中国功夫、中国的熊猫等或只是一个文化产品,但在敏感时期,这些也会被拔高为一种文化渗透的工具。尽管孔子学院正在被舆论推向一个涉“政治”的话题而受到争议,但孔子学院的战略意义同样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