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色情 性侵 流产正在一步步毁掉我们的孩子(组图)
“在人流手术台上,一个小姑娘有气无力下来。瘦弱的身体面色苍白,捂着肚子,扶着墙体。颤颤巍巍地走出医院,身边没有男生陪伴。这大概是女孩子最戳心的时刻。
而如果她能够早点接受性教育,知道基本的避孕措施,或许就不用承受这种难以言喻的痛,以及可能会到来的心理阴影。”
在医院实习的学妹,表情复杂地告诉我。即使是满大街三分钟无痛人流广告闪瞎眼。我们的社会,仍旧是谈性色变。
一、软色情、性侵、流产,正觊觎我们孩子
在中国,人们忌讳谈论两个话题,一个是死。另一个则是性。
自古以来,公开谈论性总被视为一件羞耻的事,甚至被打上淫秽的标签。这也使中国孩子在性教育这块严重缺乏:有些孩子早孕堕胎,不懂得自我保护;
但当你觉得谈性色变时,别人却正在使用各种手段来诱惑你家孩子。
如果你有关注,你会发现一家30多年老牌企业椰树,最近也开始走“色情”广告道路。
椰树椰汁今年的新包装,以“丰胸”为卖点,把椰汁定位为丰胸神器。在一众饮料产品中,它靠“丰胸”、“从小到大”、“白白嫩嫩”等博眼球的广告语博得大众眼球;
而前年双十一绝味鸭脖推出的“性暗示”海报,也是在极大挑战粉丝眼球;
一些珠宝广告,房地产广告也在无时无刻打擦边球,或许这些对于大人来说,看了无伤大雅
但对于小孩而言,他的周围都被软色情十面埋伏,他的身心能健康成长吗?
如果说软色情只是冲击我们孩子的视觉和阻碍我们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话;那么性侵和流产就是对我们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创伤。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18 年3 月2 日,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在北京发布了2017 性侵儿童案例报告。报告显示,2017 年度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受害人超过600 人,其中女童遭遇性侵占比超过90%。
然而事实远不止如此,有分析表明,儿童性侵案件的曝光数和发案数的大致比例为1:7。也就是说每曝光一起儿童性侵案件,背后隐藏着六起案件的罪犯逍遥法外。
如此换算过来,每过一天,全国各地就会有超过10 名儿童被性侵。
同样通过这组数据,我们也得知,男童同样存在被性侵的风险,占比率低不是因为发案率低,而是人们对男童被性侵普遍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猥亵行为在成年人看来达不到“性侵”这一级别,因此这组数据远不能代表男童被性侵的现状。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组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有7500万例意外怀孕,而以人流告终的约有5300万例,其中,中国每年记录在案的人流手术至少1300万例,而这个数字几乎是全球人流总数的四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一。
这还未包含小诊所里尚未记录的,如果加上,实际数据只会更高,相比之下,美国每年的人工流产次数仅有约65万次,远远低于中国的平均水平。
在这些流产女性中:半年内重复流产(约占45%);多次人工流产(约占55.9%);流产人群日益低龄化(25岁以下的约占50%,最小人流发生年龄为13岁)成为高危流产的前3位。
是的,就在全面推广二胎政策的情况下,2018年我国新生人口也只有1523万人。1523万新生儿对比1300万+流产案例。
这意味着,有一个孩子的诞生,都会伴随着一个孩子被死在手术台上。毋庸置疑,软色情、性侵、流产不断在侵蚀着我们的孩子
而作为我们,他们最为信任的家人、老师,却对性讳莫如深,但孩子终究要面对这一课题。
台湾青年作家林奕含,13岁那年被老师强暴了。吃饭时,她试着向家人求助:“我们家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一句“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就堵住了她的嘴。
一位医生朋友说,遇到过一个16岁姑娘,怀孕2个月,不敢告诉家长,想自己去做人流,但又害怕,又没钱。“如果妈妈知道,肯定会打死我的!”在社会对性的“禁忌”下,孩子们出了意外,首先感到羞耻,宁愿自己承担,也不愿让父母知道。
但性教育真的是可有可无的吗?
避孕套自动贩卖机、网络上色情的图片、同伴之间的性话题、同伴之间的黄色笑话、路边贴的黄色小广告,甚至是熟人窥视并觊觎你家孩子,这些都不在父母可控的范围之内。
二、性不可耻,可耻是对性一无所知
曾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孩,在她第一来月经的时候母亲召集全家人举办了一个仪式这个仪式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庆祝女孩来月经
母亲告诉她:来月经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它象征着从今天开始,这个女孩拥有了能够带来新的生命的能力。并且鼓励她以后有任何关于性的困惑和烦恼,都能够自然,坦诚,公开的和家庭成员去讨论
虽然许多年后这个女孩有时候也会痛经,也会感到烦恼,但是她始终记得那天晚上家人为她庆祝月经那种非常温暖的感觉。
但在大多数家庭里,尤其是农村的家庭里性依旧是意味着肮脏,或者是难以启齿。很多女孩的初潮都会是不堪的回忆。
性教育不应当只成为一种防止负面问题发生的工具。告诉年轻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风险,然后恐惧恫吓他们,以至于一些人看到性这个字,就只能联想起下流、肮脏、阴暗和变态。
而随着移动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能够拥有自由获取信息的能力
许多孩子在识字之前,就能够非常熟练的去操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可以没有任何障碍的很快地解锁,打开并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界面,甚至是网上点开一切令他们感到好奇的东西。
而大一点的孩子,几乎人手一部手机,他们可以搜索任何他们想知道的内容
这些信息是没有经过任何有效监管便流入孩子眼里,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性教育会不会成为性的刺激,已经失去了现实基础和讨论空间。
有一个朋友,她有一次在和她三年级的女儿吵架,吵到非常激动地时候,女孩撂下一句话:她说你既然这么讨厌我为什么当时还要把我生下来?你为什么不用安全套?
母亲当时一下子就懵了,她的女儿到底是怎么知道安全套这个东西的。
是的,孩子已经有足够多的渠道来接触大量有关性的信息,大人单方面传授相关知识成为了过去,从街头巷尾到互联网都充满了性的信号,工业化时代的思维那些通过管制,清除和划分一条隔离带想要保证孩子的纯洁性,已经没有办法再适应了信息时代的需求了,结果只能是不断的压制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不作出改变,那未来一定是疲于应付越来越多的火灾,而不是提前进行灾害的管理和预防。其实在对比全世界性教育做的最好的国家,比如挪威、芬兰、瑞典等国家,我们会发现这些国家无一例外是发达国家。
在英国,自2000年起,政府搞了一个名为SRE (sex and relationship education)的项目——所有公立中学都必须上性教育课。
注意了,是必修课!
在这个项目当中,孩子们会观看一段有关男女孩性健康知识的录像。每段录像中都有一位刚刚走过青春期的大孩子讲述自己的经历,并有一位专业人员的解说。
除了介绍这些生理特征变化,也有一些男女朋友交往时的困惑倾诉。观看完之后,学生的讨论则是男女分别在不同教室进行。
那这个项目有没有效果?自2000年性教育项目开展起,英国15-17岁少女怀孕率从45‰降至了20‰左右。
这个项目功不可没——许多学校第一堂课就会给大家讲解安全套的使用方法、如何避孕、如何有效避免艾滋等疾病传染、如何保护自己……
尽管效果显著,但英国人仍在反思项目缺陷,不断完善这一项目教育内容。比如如何应对网络欺凌、色情短信的兴起以及网络上成人片的泛滥、青少年交网友时越来越大的“尺度”;
如今,英国孩子们从4岁上学开始,就要接触性健康方面的知识。 内容也与时俱进,增加了如何应对性骚扰/性侵犯、情色短信、青少年欺凌(如强迫同学拍裸照)等内容。
不仅是英国,在法国,中学学生可自行选择是否上性教育课程,但必须在四年期间参与20到40个小时的性教育工作坊。你可能觉得尺度很大,但看书本封面名字。很明显,在外国人眼里,这是一件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世界上第一个性博物馆,该博物馆建于1985年。
从各种文化的性禁忌,维纳斯裸体雕像到中国“春宫图”,使性有更多被讨论的可能。当物质文明发生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人们才会思考性对于社会的意义。
性教育专家王龙玺认为:性其实并不是割裂的独立的,只属于健康的成年人之间的一种行为,而是伴随着每个人一生的一种状态。
比如说,一个婴儿可能需要来自于父母肌肤的触摸,小的时候我们需要去学习性别,了解平等尊重的意义,青春期的时候,我们感受身体的变化,经历身体的变化,学会去悦纳不同的自己。
青年时期我们开始恋爱,学着如何和喜欢的人相处。我们可能会步入婚姻,也可能会选择独身。到了老年,我们依然可以体验亲密无间的美好
总而言之,我们学习性教育,不仅要了解那些性可能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同样要去了解性可能给我们生命带来积极的意义。
在《性知识大全》当中,作者大卫·鲁本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从阴茎到阴道的七寸旅程,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在自己母亲的子宫中生活过280天。所以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因为我们曾经生活过和旅行过的地方而感到困扰。
希望这个社会的年轻一代能有更加独立的意识,并且能够从性教育中学会到积极生活的能力。人们在生命状态得到和失去,取决于我们多大层面上去全面了解性本身,并且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而想做到这些,需要我们,需要大人们做出改变:让性教育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