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的春节:人在国外,家却在心里...(组图)
春节刚刚结束,相信有很多人已经结束了与家人的团聚,离开家乡,重新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但是对于海外的留学生来说,春节期间国外并不放假,因此在大家合家团圆的时候,他们却只能留在国外。
也正因如此,春节的时候,我们总是忍不住拿起手机或者坐在电脑面前,拨通视频电话,就是想再见一眼家人们的面庞,听一声熟悉的乡音。而父母在接到孩子电话的那一刻,脸上也永远都是充满着笑容。
虽然大家来自中国的四面八方,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不同的方言和习俗,但对于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的,还未等孩子张口,他们便开始发问叮嘱,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
在东北,妈妈刚刚做完了一桌子菜,手机的微信便响了起来,看到是孩子打来的,连手都顾不得洗,急忙擦了擦点开接听。
“你在那边怎么样啊,吃饭了吗?妈刚刚蒸了一大锅粘豆包,想吃了吗?英国那边没卖的吧,等你回来,妈再给你做。
你们英国那边冷不冷啊,咱家这几天可冷了,你们那有暖气吧,暖和吗?你可得多穿点别冻着,之前你姥姥给你织的毛衣,你临走前我给你装行李箱里了,实在不行你就穿上。
哎呀!不难看!你穿里边,大家也看不着,没人笑话你!”
在四川,父亲正和几位叔叔伯伯在饭桌上聊得尽兴,一听母亲说孩子打电话过来了,也急忙放下了手中的酒杯,伸手示意母亲赶紧把手机递过来:
“在那边生活怎么样啊,讲英语都听的懂吧?吃得怎么样啊,你去之前我就说了,外国的川菜肯定不能吃啊,国内都做不好呢,国外肯定更难吃,老外们根本不能吃辣。
你就先忍忍吧,我今年又灌腊肠了,想买点好肉是越来越贵了,国外的肉怎么样啊,当时要教你灌肠,你又不学,要不然还能自己做,现在想吃都吃不着了吧。
当时我说我多做点让你带过去,你妈非说飞机上不让带肉,啥时候回来啊,爸到时候多做点等你回来吃!”
而在海南,人们同样沉浸在一片祥和欢快的氛围之中,妈妈拿着电话走到奶奶的身边,说孩子来电话了,快来说两句:
“我家宝贝又瘦了,在那边是不是吃得不好啊!你那边几点了啊,天怎么还亮着呢?衣服也穿得这么厚,那是不是特别冷啊!
当初我就说,孩子毕业在家这边呆着,非要去那地方受罪,孩子小不懂事,你爸妈也不懂吗,非不听我的,看孩子瘦成什么样了。
你今天去哪吃啊,吃鸡了吗?随便将就可不行啊,外国人不过节,你也要过啊。外面有没有卖鸡的,你去买只回来吃,奶奶给你钱。孩子你啥时候回来啊,想家了吗,等你回来了,奶奶给你做鸡吃。”
类似的对话还有许多许多,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城市,说着不同的方言,但言语之间所包含的情感却并无任何不同,满满都是对我们深深的思念和关爱。
而在外太久的我们,平时与人交谈,说的都是英语和普通话,已经好久没有听到和说过自己家乡的方言。当看到家人们的面庞,听到熟悉的乡音,那一刻瞬间仿佛自己真的回到了家里,直到挂了电话才敢让自己的眼泪流下来。国外的天气虽冷,但自己的心却是暖的。
其实不管是妈妈蒸的粘豆包,姥姥织的毛衣,父亲灌的腊肠,还是奶奶做的鸡,我们之所以如此珍惜,如此想念,并不是这些事物本身有多么罕见贵重,而是因为每一件朴实无华的物件上,都和那些叮嘱的话语一样,寄托了家人宝贵的情感。
也正因如此,每当我们看到这些熟悉的事物,听到家乡的方言,都会感到格外的温暖,这份温暖来自于对家人的爱与思念。
家,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管走得多远,不管离开多久,那些与家有关的事物,每每看到,都会勾起自己心中那些家的回忆,心中总是充满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