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驻华大使辞职全赖“反华”女记者?大错特错!(组图)
几天前还是驻华大使的麦家廉,在屡次当众评论中加关系时,他可能没有想到,自己的言论会引来怎样的一场风波。
“孟晚舟有充分理由反对被引渡到美国”
上周二在温哥华的记者会上,麦家廉对前途未卜的孟小姐评价引来了国际社会的反感。不久后,麦家廉进行公开道歉。然而就在事态已经剑拔弩张之时,这位“中国女婿”似乎仍没注意到旁人微词。26日,在温哥华星报记者赵淇欣的专访中,他再次表达了个人对中加关系的态度,成为了被迫辞职的导火索。
而在这场风波中,饱受争议的华裔记者赵淇欣被“中加关系专家”点名批评,指她诱导麦家廉说错话,毁了驻华大使的生活。驻华大使的辞职,真的能责怪到这名女记者的头上吗?作为一名记者,赵淇欣真如网友口中的“坏逼和反华派”吗?
一场饭局过后,辞职与被骂
在某中加关系专家的和记者赵淇欣在网上的“互动”中,可以很清晰看出这样一部分人的态度。
“你是按规矩办事,但很无情。大使被你引诱谈话,但他要求不公开却被拒绝,现在你毁了大使,靠自己火了5分钟,简直没有同情心,很无耻。”
类似的言论在国内的网站翻翻也很多:
可以说,在这这场慈善午宴过后,赵淇欣和同事们搞出的大新闻,直接让麦家廉接到了来自总理特鲁多的辞退电话。而作为采访者的赵淇欣,也因此备受人们的争议。
“从加拿大的角度来看,如果(美国)撤销(针对孟晚舟的)引渡申请,那就太好了。”
那么在这场饭局上,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其实一切都发生的很快,整个访问只持续了8分钟。重点都在下图:
赵: 你有在和美国方面合作吗?
麦: 是的,我们在与美国合作,他们也在与我们密切合作。我回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见美国大使,然后他要去华盛顿,我要去渥太华,之后还会再有场会面。
赵: 你认为如果他们放弃引渡,会不会显得政治化,会不会惹上更多的麻烦?
麦: 不会,从加拿大的角度来看,如果他们放弃引渡请求,这对加拿大来说是件好事。
赵: 他们真的这么说了吗?
麦:不,我的意思是如果她不再被要求引渡,那么她就可以回到中国,因为没有任何指控。我们必须确保,美国可以达成这样的协议,也包括释放我们两个人,美国对此高度关注。
据赵淇欣自己的描述,短短的访问过后,麦家廉意识到自己或许说了太多,所以要求赵淇欣不要将这些话公之于众。但是赵淇欣拒绝了,她的坚持后来也得到了麦家廉本人的同意,这才有了后来的报道。
其次,赵淇欣很确定,麦家廉能看到她面前有两个录音设备。一切都发生的如此真实,赵淇欣提问实属正常范围,完全没有任何诱导的意味可言。麦家廉作为一个在加拿大政府任职多年的议员,如此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也应该承担带来的真实后果。人不行怪床不平?前外交大使自己都没发声,倒一群“国内岳父们”自己先开骂了。
还有一个很好笑的现象,在这场风波过后,许多加拿大人纷纷为赵淇欣的做法欢呼鼓掌,“很棒的报道!加拿大人需要事实和实时的真相”、“这恰好说明了新闻自由是怎么一回事”、“工作出色、细致、专业”。另一方面,他们觉得这是麦家廉应得的后果,质疑他到底在为谁工作。
要明白的一点是,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记者的职责就是报道真相,不是替谁遮掩。太多人被蒙蔽习惯了,反而开始责怪记者话说多了。
跟进孟晚舟,揭开护照疑云
作为温哥华星报的主编,赵淇欣就连日前跟进孟晚舟事件也被人指指点点,还让不让人爱岗敬业了啊!
赵淇欣:香港出生,加拿大长大
今年1月23号,就在美国考虑对孟晚舟进行引渡的那几天,温哥华星报报道孟晚舟还有一本在保释时没有报备的护照,也就是说她还隐瞒了第八本“P”字开头的公务护照。此消息也已经得到了香港方面的证实。
当时,香港公司注册处向StarMetro证实,作为华为的一名董事,中国政府向这位CFO发放了公共事务护照,法律要求这些记录必须是最新的。当问及孟的这本公务护照是否仍有效时,香港政府的相关官员没有直接回答,但强调说,法律要求公司保证其董事的身份信息及时更新,如果这些信息的细节有任何变化,公司必须在变更后的15天内,以指定的形式向注册处报告。
而且就在星报报道出来之前,美国政府就已经以类似的理由反对加拿大法院给孟晚舟保释了,联邦检察官多诺霍去年12月提交给法庭的文件中。警告说,孟晚舟“完全可能”除了以前她在美国旅行时使用过的7本护照外,还有别的护照。
对此,加拿大前移民官员桑德伯格说,中国的公共事务护照将类似于加拿大的特别政府护照,发放给政府雇员,以便在他们需要总领事注意的时候,能快速将他们送到前线。从本质上说,当一个中国人的护照旅行,并说他们在商务谈判或某种交易,可能需要优先级的领事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孟晚舟和政府关系交好的理由。
无论如何,手上拥有8本护照,法院保释时只报备了7本。媒体报道剩下那本已经被证实的问题,又有什么问题?拿这样的说法攻击赵淇欣,实在是有些不明所以。
揭露“精虫上脑的外国记者们”
如今,华裔记者赵淇欣已经被人们打上了“反华派”的标签。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就在去年她还曾写过一篇长文,披露她曾经作为驻华记者,遭受到外国记者无休止骚扰,批判过不良的西方记者们。
《精虫上脑的外国记者们,正在摧毁媒体对亚洲的报道》
在这篇文章中,赵淇欣作为几年前作为加拿大驻华使者来到中国,她发现在外国记者的圈子里,出现了很多怪相:
当我7年前作为一名23岁的加拿大华裔记者第一次来到中国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我的职业圈子里,对一些男性来说,我是他们的目标,而不是同伴。
有一次,一名男记者和我一起同乘一辆出租车。我以为我们只是各自回家,但是他却和我一起下了车,还突然舔了我的脸。还有一个晚上,在一家夜店中,一名男记者突然扣住我的手腕,一言不发将我拽了出去。而我当时已经喝醉,无力反抗。还一次在北京,和一个西方的公关高管用餐的时候,他突然将手伸入我的裙底,抓摸我的胯部。
除了这些赤裸的性骚扰之外,还有不同程度的骚扰:
我收到了来自外国记者的多张主动发来的生殖器照片,我相信在XXXXXX(意指网络深处),会留有一组惊人的记者生殖器照片。
而在她看来,最严重的事情是,这样的一群人对亚洲的报道极有可能是扭曲的。这样的态度和立场,是怎么能被纳入“反华”的:
这些行为反映了他们的特权意识和性侵犯倾向,可能会扭曲有关亚洲的故事。一些据我所知私下里经常犯案的记者们,甚至会带头报道亚洲妇女的苦难,或吹嘘他们在报道人权方面的勇敢。在太多的报道中,亚洲男性被视为唯一有意义的演员,而亚洲女性则沦为性对象或受害者。这种不良行为,和随之而来的不良报道在整个亚洲都在重演。
她在文章的最后,呼吁一些西方媒体能够加大和员工的沟通和审查,尤其是与海外的员工,否则,总部就有可能给掠夺者提供发展壮大的空间。
其实早在这篇报道完成之前,赵淇欣就已经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披露了类似的事情。
当时她还是在国内参加一场国际会议,却遭到了阿尔及利亚议会副主席的性骚扰。那位穆罕默德·穆萨乌贾对她说:“我想把你嫁给我的同事。”在被她选择无视之后,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穆萨乌贾的工作人员告诉她,“这位政客只是在恭维她,她反应过度是因为她不了解阿尔及利亚的文化。”
那次事件发生后,有很多阿尔及利亚的女性在网上进行声援,她们透露,在自己的国家经常会遭遇这类性骚扰。
同样是本本分分干着记者的活儿,却遭到了性骚扰,这样的事情放在国内,可能也会有人怪她诱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