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 中国人要重新认识什么是适当让步(组图)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Larry Kudlow)在27日表示,中美在G20上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中国“必须满足某些条件”,他列举了改变“窃取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等作为例子。但如果未取得进展,特朗普(Donald Trump)将会继续加征关税。
有人将G20习特会比作“鸿门宴”(图源:VCG)
G20的习特会中美双方已经进行了充足的准备,自11月2日两国首脑通话之后,9日美国财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和中国副总理刘鹤也通话并开始了对贸易协议的讨论,两国一直在为G20缓和贸易摩擦做铺垫。中美达成某种一致有比较大的概率,特朗普(Donald Trump)在16日提到中国向美国提交了一份贸易清单,许多人将之视为北京即将让步的信号。刘鹤27日访德期间发表演讲,承诺加大中国经济开放程度,改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表示将积极主动地增加进口,也疑似回应特朗普政府要求。
特朗普本人对美国取得"绝佳协议"的前景比较乐观,他在11月至少四次表达了中国对达成协议的"渴望",在26日,他威胁称如果这次会晤不成功,将会按时提高之前2,000亿美元商品税率,并准备对剩余2,670亿美元商品加征10%或25%的关税。美国政界、学界和媒体在很大程度上也支持特朗普在贸易上的强硬,如果"绝佳协议"达成,美国人很有可能将之视为中国的让步和美国的胜利,认为中国在关税压力下屈服了。
让步就一定错了?
可能也会有很多中国人这样认为。贸易战开始以来,北京的态度由强硬转向低调,再在低调中积极寻求缓和,很多人担心这种态度的变化代表着立场的转移,认为北京将签下"城下之盟",而中国认输了。
这样的负面解读是完全错误的。持有这样想法的人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即中国和美国在贸易战中要达成的目标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对输赢的定义也是大相径庭的。美国的目标是让中国削减贸易逆差、改变在市场和知识产权上的规则行为、放弃利用美国的技术来完成"中国制造2025"。中国的目标则是在不牺牲核心利益的同时,缓和中美冲突以赢得发展空间和时间。
美国的要求确实触动了中国当下的利益,北京也对其中很多指责和条件进行了澄清和反驳。但要认清的是,像逆差、市场改革等等都是战术上的得失,是讨价还价的筹码,就算美国不发动贸易战,中国也早晚都要在这些领域做出改变,因为这是深化改革、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从内部驱动转为外部驱动,这些改变可能会带来短期的阵痛,但对长远发展却不造成威胁。
所以,在这些问题上适当让步并不算输,而只要能换来一个缓和期,使得中美竞争不会陡然加剧、不断恶化就已经是达到了目的。现在的中国需要的不是激化和美国的角力,和美国一比高低,这样强行出头一定会恶化现有的外部环境,使中国丧失还算良好的发展机遇。把自身的事情做好,继续改革,完善现代化,练好内功才是中国现在应该做的事情。中国要想着如何释放自身的潜能,而不是满足于和美国相提并论,这才是真正拥有了强国的自信和智慧。
适时适当让步可行
在不放弃原则与核心利益的前提下,适当让步也是可行的。在中国并没有足够能力维护南海权益的时候,邓小平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这其实就是一种让步。没有一味主张主权,因为这必然会引来域外大国的干涉,反而可能使得名义上的主权也完全丢失。"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了南海和钓鱼岛等争议领土的稳定局势,也给中国换来了发展海洋实力的机会。这种适当让步,才使得中国现在能够在南海以实际行动维护自身权益。
这种战略放在贸易战也适用。在对华强硬上,美国并不是不付出代价,它需要给国内经济一些喘息时间,也需要提防第三方从中美博弈中获益过多,因此缓和在所难免。再加上美国选举的周期性,对华政策作为重要议题,也可能呈现出同样的周期变化,这时候更要抓住其中的机会舒缓紧张局势,理性管控双边关系,防止争端失控。
归根结底,那些反对一切让步的声音还是对中国发展缺乏信心,认为失去的东西以后也没有办法再重新获得,认为一些让步就会让中国一蹶不振。这种信心的缺失也是北京需要去重视的和反思的,也更加说明了解决内部问题的重要性。此外,那些反对一切让步的声音亦是狭隘自大的民粹民族主义作祟,只知道一味逞强,不懂得在大国博弈时能屈能伸、以退为进的智慧。
在中美战略竞争中,要以长远目光计算得失,寻求一种平衡比一味求赢要更加符合实际,也更加高明。不能只看到短暂的眼前利益,狭隘认为让步就是认输。中国外交过去运用适当让步的做法,改变了很多东西,现在依然可以,重要的是对发展存有信心,这是当下相对缺失的东西。
只要中国崛起的大趋势不被打乱,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依然保持,国家发展路线不因此而偏移,中美结构性冲突不在当下以"火山爆发"式迸发,那么以贸易战或是其它的方式展开都可以承受,这时在外交上留有灵活空间,才能为中国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目标赢得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