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8日 14.4°C-17.5°C
澳元 : 人民币=4.76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远赴海外留学的中国孩子们?(组图)

2018-11-06 来源: 加拿大必读 原文链接 评论10条

这注定是一个伤悲的话题。身处国内的很多人,似乎总能听到海外留学生身亡的消息。从媒体报道来看,这样的事情似乎也不少。10月,美国纽约大学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曼哈顿卧轨自杀;5月,一位华裔女学生在宿舍里自杀身亡……

斯人已逝,他们的悲剧引起了公众的持续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留学生的悲剧呢?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真的容易抑郁吗?外国的坏人真的容易盯上中国孩子吗?

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远赴海外留学的中国孩子们?(组图) - 1
中国留学生并不特别抑郁

对于不断发生的留学生自杀事件,曾经有不少媒体报道称“中国留学生群体有45%患抑郁症,29%患焦虑症”。也就是说,媒体将留学生自杀归咎为中国孩子出国留学之后比较郁闷。

实际上,这组数据并不靠谱,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整体还是很健康的。

这份数据的来源是根据耶鲁大学2013年的调查所得,而是当年根据耶鲁大学130名中国大陆留学生做的取样。也就是说,在这些大学生中,45%的人确实患有抑郁表现,29%有焦虑症状,但是调查仅仅局限在130人之中,并不能代表广大的留学生群体。

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远赴海外留学的中国孩子们?(组图) - 2
可以看到,调查样本来自于130名高校学生

每年出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体已经十分庞大了。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6年,中国总共有超过458万人曾在海外留学或正在海外留学。而在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达60.84万人,同比已经增长了11.74%。在这些庞大的群体之中,究竟有多少留学生面临着抑郁倾向,很遗憾我们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抑郁问题并不是仅仅存在于中国留学生群体之中,在美国高校的所有族裔学生中都很常见。而且各路研究得出的数据、比例都差不多。

一份2015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47%的博士生和37%的硕士生有抑郁症状,而近10%的本科新生表示自己时常感到抑郁,只有50%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情绪是健康的。美国大学健康协会统计显示,平均一学年有32%的学生被确诊患有抑郁症,13.5%的学生因为抑郁症而成绩下降。

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远赴海外留学的中国孩子们?(组图) - 3
6.6% 的美国大学生抑郁严重到考虑自杀

而在耶鲁大学呢,每年约有40%的本科生在毕业前使用过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由于申请心理救助的学生人数暴涨,导致乔治·华盛顿大学在2016年收取每位学生额外1667美元的学费,用于支付精神健康服务。

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远赴海外留学的中国孩子们?(组图) - 4

事实上,美国高中生群体中有抑郁倾向的人群也不在少数,其中也包含了各个族裔的学生。所有族裔的女学生抑郁倾向达到了41.1%,有抑郁倾向的男性学生达到了21.4%,总体而言,所有族裔学生有抑郁倾向的达到了31.5%。而白人学生、黑人学生的抑郁比例实际上差不多已经和平均水平持平。

也就是说,抑郁症、躁郁症这样的字眼在国内可能看起来有些刺眼,但其实患有抑郁倾向的学生群体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而且绝不仅仅是发生在北美地区,国内的“丧”文化近些年也越来越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对于国内媒体的过度渲染,一部分是出于对留学生群体的忧虑,更多的仅仅引起巨大的恐慌和焦虑并没切实的意义。那么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了那些不幸的发生呢?

选择自杀的诸多成因

过去,大多数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都是研究生,通常是自费或靠奖学金。但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有钱的中国家长愿意为此买单,出现的一个与之前最明显的差异就是留学群体变得越来越年轻。根据Open Doors公布的数据,中国赴美留学的本科生比例迅速上升,从2005年的14.9%上升到2013年的39.8%,研究生的比例从2005年的76.1%下降到2013年的43.9%,这样的趋势在近年仍在继续。

很多国内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准备申请国外大学了,毋庸置疑的是,年龄越小,承压能力就越低年轻的学生更有可能没有准备好应对出国留学的压力。我们也可以看到,就在本月选择跳轨自杀的那位中国孩子是一名大一新生,年仅18岁,对于这个年龄段就考虑海外留学的家庭而言,最应该着重考虑的就是孩子的心理素质问题。

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远赴海外留学的中国孩子们?(组图) - 5

一位熟悉华人留学生群体的律师表示,华人留学生在海外生活更容易受到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学业压力和沟通困难的影响,从而导致失眠、焦虑等一系列问题。

在这四个成因之中,给留学群体造成最严重的其实是学业压力。

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远赴海外留学的中国孩子们?(组图) - 6

事件主人公高中前往国外留学,多次休学和退学

在一项针对中国留学生学术压力的定性调查中,耶鲁大学的学者发现发现,中国学生在与美国教师的互动中总是会显得非常被动,要知道,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和导师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而无效的互动往往导致了学业压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学者们总是非常注重学术成就。远赴海外的学生们往往被家长告知,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责任是努力学习,追求学术成就。自然,一旦学习上遭遇挫折,对他们而言可能就意味着一生的失败。

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远赴海外留学的中国孩子们?(组图) - 7

关于文化差异,耶鲁大学的调查也非常能够反映问题。文化差异直接导致了生活方式的差异,想要融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调查显示在美国排名前30的高校中,学生高效的体育锻炼往往和较低的抑郁指数有着直接的联系。实际上,一些心理医生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也会建议把运动作为缓解抑郁和焦虑的治疗方式。

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那些平均每天花1到2小时上网的学生的抑郁和焦虑得分最低。而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越长,则可能是存在问题的互联网使用或网瘾的迹象,这与学生的抑郁和焦虑有关。增加运动量、适度上网和增加娱乐活动,显然对上述提到的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好处,也可能改善中国男性留学生的心理健康。

而在交流困难的问题上,其实北美很多大学都设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会有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提供治疗和护理,所有在校学生都可以免费获得服务。然而,在中国留学生群体中,有27%的受访者从未听说过这项服务,并且只有4%的人使用过,更多的中国人并不习惯把情绪障碍作为一种疾病去治疗,也根本不擅长疏解情绪问题。

以上这些因素,基本上就能够说明那些留学生的困扰所在。在准备出国留学之前,对此做好相应的准备和调整,相对来讲就更能适应海外的生活了。

海外留学生的互相伤害

除了留学生受到的自身情绪干扰导致的自杀事件之外,他杀也是恶性事件的常见情节,在这些案件中,最让人感到恐慌的就是中国人伤害中国人了。

就在去年2月7日,两名男性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北约克因感情问题发生冲突。19岁的王浩志遭到19岁的范博乔徒手打伤脑部而昏迷不醒,随后送医不治身亡。范博乔则被控为二级谋杀。

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远赴海外留学的中国孩子们?(组图) - 8

两人发生冲突的原因是因为一名女生Kiki。王志浩是Kiki的前男友,两人分手后Kiki和范博乔在一起。有报道称,正是Kiki教唆范博乔去偷袭前男友,最终酿成惨案。

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远赴海外留学的中国孩子们?(组图) - 9

而在今年6月,华人女留学生俞琪被杀一案也是牵动了很多华人的心。经过调查,澳洲警方最终确定杀害她的不是别人,正是租住她房子的19岁中国房客董硕,仅仅是因为追求不成,董硕就痛下了杀手......

还是在加拿大,一位名叫孙鹏的留学生被关系很好的一位同胞张天一绑架并且残忍杀害,张天一这么做的原因仅仅是为了勒索一点钱财,而在华人留学生群体中,发生最多的也正是绑架案件。

除了这些直接发生人命的案件,还有很多涉及严重犯罪的事情。2015年3月30日,在美国南加州私立高中读书的中国留学生翟云瑶带领十数名女孩,将另一名留学生刘怡然引诱至一公园并进行长达5个小时的围殴,包括扒光受害者的衣服、用烟头烫伤她的身体、试图用打火机烧她的头发、用高跟鞋踢她的头部、强迫她趴在地上吃沙子及剃掉她的头发逼她吃掉等。在殴打过程中,还有人用手机拍照留念,最终这个案件的两名中国学生被判终身监禁......

就在3天前,25岁的中国女研究生在日本留学时也惨遭女室友杀害,经警方调查,这位中国女生仅仅是因为生活琐事无法忍受,就拿起菜刀痛下了杀手。很多中国留学生在海外读书总是会对同胞格外的热情,但其实往往危险就在身边。

如果梳理最近几年海外留学生遇到的“他杀”或人身伤害事件,很容易发现,绝大多数情况最终凶手也还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分析完所有的情况,最后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中国留学生并不比其他留学生更容易受到伤害。常见的留学生身亡事件,原因基本集中在两个方面:家庭给予的压力太大、身边遇到了其他“不怀好意”的中国留学生。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0)
Little_LC
Little_LC 2018-11-06 回复
比率上可以忽略不计。
VickyyyyZ
VickyyyyZ 2018-11-06 回复
金子在哪都是金子,垃圾在哪都是垃圾。自从出国留学成了逃避高考的遮羞布那天起,留学生质量堪忧
朗伯女勋爵
朗伯女勋爵 2018-11-06 回复
每年清华北大都有跳楼的,是什么害死了这些天之骄子。
JoyceeeeeeeZHOU
JoyceeeeeeeZHOU 2018-11-06 回复
实际上外国学生和外国出生的中国人学生,抑郁程度更高。原因主要还是学习压力,找工作压力。
玉米地缺氧
玉米地缺氧 2018-11-06 回复
还是那句话 留学不能太早。个人意见。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