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安倍访华行程缩水 日本取消对华援助(组图)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10月25日至27日访问中国,这是七年来日本领导人首次正式访华。 据悉,安倍将同中方达成重磅协议,两国政府将就重启央行间相互融通日元与人民币达成“货币互换协议”共识,额度从过去协议的30亿美元,扩大十倍。随行的日中企业相关人士还将就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带构想涉及到的在第三国开发基础设施等数十个合作项目交换备忘录。
不少舆论认为安倍此次访问是权宜之计,英国广播公司BBC在题为《安倍访华亮点:日本与中国“微妙而脆弱”的关系》的文章中说,中日关系表面“再次正常化”,是因为中美贸易战,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倾向保护主义的政策,两国只是“各取所需”。这次安倍访华的核心,仅限于经济合作及有限度的民间交流,两国或会把领海主权争议及历史问题先放在一旁,但这些问题根深柢固,两国关系仍然“脆弱”。
日本学者远藤干说,目前中日关系脆弱,不是因为美国,而是两国本身存在的问题。历史问题及领海主权争议的问题,“永远不会离开,只能暂时搁置一旁,寻求在其他领域深化合作”。
另外一个被认为证明中日关系脆弱的现象是安倍访华的时间和日程有变动。
安倍访华日程缩水 日本宣布取消援助
安倍原计划23日访问中国,因为23日是《中日友好条约》40周年纪念日,但是中方以不方便为由将时间定为了25日至27日。日本舆论的解读是中方担心安倍在23日明治维新150年纪念大会上发表中日关系敏感言论,需要对安倍且听且看。
此前日本媒体广泛报道安倍访华的行程包括前往中国IT产业集中地广州、深圳以及与“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深厚渊源的陕西西安等地。但是目前官方确定的安倍访华日程并不包括北京以外的深圳、广州等地。
并且安倍访华之际,日本方面23日宣布,停止持续约40年的对华开发援助ODA。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说,考虑到中国的经济水平,已不需要向中国提供援助。ODA,英文全称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指的是发达国家政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用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的,赠与水平(grant element)25%以上的赠款或贷款。
原日本驻美大使松永信雄曾说,“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决定不向日本要求战争赔偿一事,带给所有日本人民的,不仅是对两位领导、而且也是对整个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高度评价和敬意。这件事跟日本对华经济合作在法理上没有关系。但在日本政府决定向中国提供经济合作的时候,我们总是考虑到中国的这一决定。”
也就是说日本对华援助很大程度上是和日本对华赔偿挂钩的。且不论中国是否需要援助,从日本对华援助的初衷看,现在停止援助是否意味着日本认为已不需要对华做出补偿或者赔偿?
这样的争议背后仍然是中日无法回避的历史问题。
日本已从心理上接受了一个强大的中国
但也有分析认为,安倍访华之前2018年5月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日本,2019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访问日本。这一系列中日关系改善动作不是孤立事件。中日七年来首次做出互相靠近的决策应该是慎重的。
安倍访华之所以重要在于中日关系在大变革的时代需要迈向新的阶段。以往评论和定义中日关系的框架逻辑并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国际环境要求。中日关系的上个政治文件签署在2008年,中国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日本发表《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18年前的2000年,日本GDP约为中国4倍;8年前,中国GDP总量实现对日本的超越;2018年中国GDP总量已经为日本的2.5倍。在这样的背景下,同中国改善关系已经是日本必然的选择。
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是中日之间难以回避的问题,但不是束缚双方手脚的根本问题。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中日关系在2000年之前并未出现大的波折,根本原因还在于发展问题与经济博弈。
2010年之后中日矛盾进入爆发期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造成日本心理的失衡,现如今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远超过日本,日本经过将近8年的挣扎,从心理上已经接受了一个强大的中国,开始考量如何从中国的发展中攫取机会。
北京的政治语言
中国调整安倍访华的日期和行程并不是出于对安倍历史问题上不确定性的防范,而是中共高层有着内政日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23日前往广东视察,并出席中国连接香港、澳门、珠海的著名大桥珠港澳大桥的开通仪式。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前往中国改革开放起点广东等地视察是既定的政治日程。中国领导人应该是以国内日程为先导的。很明显,中方不会在中共领导人前往该地区重磅视察之前安排安倍大张旗鼓前往这些地方访问。将安倍访问广东深圳同中共领导人视察广东深圳高密度安排在同一时期并不符合政治逻辑。安倍访华日程和时间有调整,这和中日关系没有多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