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美国豪宅曝光,价值不菲!30年前她为何放弃官职,出走美国?(组图)
如果有一天,我们询问父母那一辈人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崇拜的“国民女神”都有谁
估计有很大的机率会听到这样一个名字
——“中国女排,郎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郎平,这个至今仍让国人耳熟能详的人物
从上个世纪女排崛起时的明星运动员
到如今享誉海内外、创造无数奇迹的金牌教练
她身上蕴藏的种种历史记忆与精神符号
从来不会随着岁月的消磨而老去
也自始至终都受到无数铁粉的追随与痴迷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不久前,她在美国的豪宅在网上曝光
可以看出内部装修大气而奢华,价值不菲
可在网友的反馈与评论里
并没有“中国人跑到美国过好日子”的眼红与嘲讽
而是一片欣慰的赞许之声
“郎教练辛苦了!你值得住这么好的房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30年来,郎平在许多人心里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可当她走下神坛,回归现实
也只是一位努力找寻自我、为生活而拼搏的凡人
特别的是,她也曾是漂泊在外的留美学子之一
而那段充斥着起落浮沉的海外岁月
也让这个“铁榔头”得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30年前,时代的巨手将她推向传奇
1960儿到体育馆看比赛,可能也正因为如此,郎平小小年纪就迷上了排球。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73年,年仅13岁的郎平如愿地进入了北京工人体育馆少年体校排球班,开启了她身为排球运动员的荣耀生涯。随后,她又先后进入北京市业余体校及北京市排球队,并于1978年正式入选国家队,成为中国女排的得力战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其实在当时的女排队,郎平想不“引人注目”都难——她有着1米84的身高,摸高达3.17米的惊人弹跳力,健壮的体魄之下亦有着灵巧的敏捷性。无论教练还是队友,都对她寄予厚望。
只是人们不会想到的是,一个属于郎平与中国女排的时代,正随着历史车轮的转动而到来。
时间来到1981年11月16日。那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早早结束了工作,回家守在收音机或黑白电视前,关注着来自排球赛场上的动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那是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中国女排和东道主日本队,正在进行惨烈的冠军争夺战。
经过两小时零五分钟的鏖战,郎平以一记漂亮的重扣解决了战斗,最终,中国队3:2险胜日本队,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了世界冠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那个经济不够发达、物质不够充裕的年代,高高瘦瘦的女排姑娘却抱回了这么重的奖杯。人们沸腾了,欢呼着,将姑娘们的名字刻进心底。这其中,就有以扣球而威震四方的郎平。
然而,属于中国女排的传奇时代才刚刚开始。
1982年,第9届女排世锦赛,女排姑娘们完胜了东道主秘鲁队,再次为国家捧回奖杯。
第9届女排世锦赛领奖台,左二即为郎平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以3:0的好成绩战胜了东道主美国队,再度问鼎冠军宝座。
在中美对峙的赛场上,“铁榔头”郎平大力扣球的身影,也牵动起每一位国人最骄傲的情绪。
郎平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大力扣球
随着中国女排越战越勇,郎平的职业生涯也进入了黄金期。1985年,女排世界杯再次来到日本,在这次的决赛中,郎平带领着女排姑娘们大胜古巴队。而在胜负分晓后,郎平高高跃起的画面,也永远定格成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86年,在前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10届女排世锦赛上,中国队所向披靡,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至此,中国女排造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五连冠”神话,在体坛青史留名。
图片来自澎湃新闻,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这样的环境下,以郎平为代表的中国女排队员回国后会受到多少追捧与礼遇,可想而知。
早在1981年中国女排首度卫冕冠军时,《人民日报》就以头版头条的篇幅加以报道,盛赞女排姑娘的崇高与美丽,“用中国女排的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此后,在女排的每一个夺冠之夜,天安门前都会聚集起人潮,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甚至在国庆游行时,以郎平为代表的女排姑娘会站在单独安排的花车里,接受山呼海啸式的致敬。之后,再无运动员享受过如此殊荣。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身为女排灵魂人物的郎平,更是走到哪里都有粉丝追随。她扣球的英姿被印在邮票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与礼物堆满了信箱,就连出门看个电影都会被认出来,被堵得水泄不通…
郎平扣球的英姿被印在邮票上
对于自己拥有如此之高的“人气”,郎平其实是理解的。她曾在自传《激情岁月》中这样写道:“中国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
诚然,当时的中国正逢改革开放之初,是一个在精神上需要营养的年代,也是迫切寻求精神支柱的年代。女排的崛起,恰恰填补了空缺。
但那种被国家重担与人民目光推动前行的感觉,也会让郎平“喘不过气”。她曾在自传中吐露心声:“打球不再是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时代的巨手将郎平推向一个神话,那么在这之后的许多年,她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走出传说,找回自我。
1986年,随着郎平正式退役,中国女排在国际巅峰赛场上的光辉岁月就此告一段落。而郎平,也来到了那个至关重要的人生转折点……
放弃官职赴美留学,她选择重新来过
暂别赛场之后,郎平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英语。而关于未来的人生道路,她的面前其实已经有了现成的选择——许多被视作“香饽饽”的官职主动找上了她,就等着她点头。
可她却在一番思索后,做出了“另类”的决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郎平深知,如今自己所能享有的一切,都是“女排冠军”的荣耀带来的。可若没有它的背书,自己又将如何?“我得重新学习本领,重新开始生活,必须把自己看成‘一无所有’……”
在这样念头的驱使下,郎平与前夫白帆双双赴美留学,到新墨西哥大学攻读体育管理硕士。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郎平的母校并非美国数一数二的名校,但却首次给了从小在赛场上摸爬滚打的她一个机会,一个真正系统学习相关专业的机会。而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她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想当年,郎平是通过“公派自费”途径出国留学。这意味着她一方面要负担起学费生活费,另一方面又无法在美国打工以获得经济来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那段从冠军跌落为穷学生的晦涩日子里,郎平只能寄住在当地华人朋友家,同时在就读的大学担任排球队助教,赚取一些微薄津贴。有时还会为了生计,给名不见经传的排球俱乐部打打比赛,即便需要带伤上场,也别无选择。
落差,肯定是有的。当亲身创造排球史“五连冠”奇迹的她,沦落为业余排球队的助教,哄着水平一般的美国学生,或是不得不“为钱打球”,那种迫于生存的无奈,难免让人消极。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可郎平却在这吃苦的日子里,依然保持着一股乐观的韧劲。她在自传中“自嘲”说,自己来美国,就是来找“颠倒”的,不然来美国干嘛呢?
看到昔日队友一个个成为身居要职的国内“大官”,她也坦然。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既然做出了选择,唯有无怨无悔地前行。
可以说,正是初到美国的那段身无分文、一文不名的经历,成就了后来更加坚韧镇静的郎平。她也毫不掩饰对此的感激:“如果没有这些起落浮沉,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95年,在美国漂泊多年的郎平终于获得了工作签证,收入与名气都开始稳步上升,唯一的宝贝女儿白浪也于两年前呱呱落地。事业、家庭,似乎一切都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
可就在这时,陷入低谷期的中国女排却向郎平发来了“救急令”,字里行间全是迫切。在几番考量之后,郎平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美国的安稳生活,选择回国任教,救急于水火。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郎平不愧是郎平,多年经验加上在美国接受的系统学科训练,让这个“铁榔头”得以成长为当之无愧的“总教练”。在她的带领下,中国女排逐渐走出低谷,在国际舞台上重新大放异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郎平的足迹,也没有仅仅停留在中国。暂时卸任中国队教练后,她辗转于意大利、美国、土耳其执教,最终从中国的“铁榔头”蜕变为了世界的“总教头”,真正成为享誉全球的泰斗。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任美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带领美国队斩获一枚银牌,创造了美国女排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曾经那个在美国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穷学生,如今却用自己的专业与实力,赢得了整个美国的敬重与喝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2013年4月25日,在阔别中国女排14年之后,郎平终于以中国队教练的身份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此时的她,历经沧桑岁月洗礼,愈发沉着冷静,正为女排的重新崛起而蓄力。
事实证明,郎平第三度回归的选择没有做错。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时隔12年后再度卫冕奥运冠军,续写了80年代的传奇。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流泪的郎教练与年轻的女排姑娘抱在一起,我们知道,中国女排的故事远没有结束。也正因为有了出走半生、归来不忘初心的郎平,中国女排的崭新时代,也许才刚刚起步……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回首往昔岁月,郎平的路走对了吗?
郎平是独特的,她的人生曾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回忆,她本人,也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印记。
而她又是所有独特的女排姑娘们中,最为真挚而勇敢的那个。因为她在人生岔路口选择激流勇退,试图用异国他乡的求学、工作与生活经历,重新找回那个丢失已久的自我。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当我们时隔多年,回首郎平曾饱受争议的赴美留学与工作经历,又能从中悟出些什么呢?
首先,如果仅仅从学习与求知的角度来看,郎平的留学之路走得不仅正确,还卓有成效。
她活学活用专业知识,将中国女排日益打造为一支由主教练、助理教练、陪打教练、康复师、体能师、营养师、信息研究、数据统计等专业人才组成的复合型团队;同时引入“大国家队”的概念,用老队员带新队员的方式充分释放队员的能量,建立各个梯度的预备人才。
更重要的是,她注重对团队的人性化管理与训练,参考美国标准,为队员制定“私人订制”版的训练计划,代替国内传统的“魔鬼训练”。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然,在知识层面之外,出国留学带给她的更是一种更高的眼界与境界。可以说,正是出国这条路让她成为了现在的郎平,世界的郎平。
郎平在自传中提到,以前在中国打球,做什么都要考虑“成败”,以至于听到这些就发晕,可美国人的想法却不同,只要尽全力、做最好的尝试即可,“或成或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
在新思想、新观念的冲击下,郎平学着走出缠绕多年的精神困局——“为国打球”。她终于想通,世界冠军只有一个,但生活不只是排球,作为终生热爱的事业,排球带来的应该是乐趣而非负担,否则就丧失了这项运动的本真。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也正是当年的留学选择,给了郎平职业的升华和自由,也给了她站在世界排球舞台的底气。她既可以是中国女排的教练,也可以是美国、意大利、土耳其队的教练,不再囿于国界。
真正的体育精神,本身就是超越输赢、超越国籍。而一个有国际视野的排球巨匠,应该要看到表面隔阂背后的东西,用更包容的态度,让排球文化在世界性的交流碰撞中达到新高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从个人生活与下一代成长的角度来看,郎平当年赴美的决定也益处颇多,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为在美出生的女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郎平与前夫白帆所生的女儿白浪
白浪是美国自然出生公民,从小就继承了妈妈的高挑身材与排球天赋,在美国青少年排球锦标赛中屡屡获奖,更曾入选美国排球少年队。
但无论是排球还是国籍,郎平都没有强求女儿一定要做或不做些什么,而是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等她长大,如果愿意放弃美国国籍,或是把排球当成终生事业,郎平都表示支持。
1996年,郎平与女儿
最终,酷爱运动的女儿还是决定回归学业。
2010年,白浪以优异的成绩被斯坦福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全奖录取,最后选择就读斯坦福大学,攻读商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在毕业后顺利入职美国金融机构,成为一名投行精英。
当年,当郎平做出远赴美国的决定时,也许并不会想到,自己的选择还会影响到下一代的人生路径。但她是睿智的,并没有过多干预,而是放手让孩子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自我成长,最终,也收获了一个格外优秀的女儿。
郎平出席女儿毕业典礼
当我们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
来评判郎平这三十年来走过的道路
得出的结论也许并不准确
值不值得,又给她自己留下多少美好或遗憾
其实只有郎平本人能够下一个定论
不过我们相信
身为老一辈“国民女神”的郎平
必然会用无怨无悔的追寻
为自己的过往与将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