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在俄罗斯不文明?网友亲历感受一言难尽(组图)
刚听到一个新消息:俄中之间旅游团体免签新协议草案已经制定完成。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是中国游客到俄罗斯,还是俄罗斯游客到中国,都会更方便了。
据统计,去年中国赴俄游客达150万人次,俄罗斯赴中国游客则达230万人次。这么多游客往来,难免会出现一些令人尴尬的问题。前不久,刀哥难得随团到俄罗斯旅游,感受可谓一言难尽。
克里姆林宫的新政
今年9月4日,俄罗斯发行量较大的报纸《莫斯科共青团员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称,鉴于中国游客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将加强管理。在游客进入克宫之前,导游和翻译人员必须向游客解释参观行为准则。并要特别向他们强调,这些纪念物对俄罗斯人来说都是圣地。
在游客离开之前,导游和翻译人员必须一直陪同游客,并提前告知他们厕所的位置,如果在参观过程中未陪同游客,导游将被剥夺在克宫参观的权利。如果相似的情况第二次发生,就剥夺导游的执照。
刀哥“领教”了克里姆林宫的这项新政。
新政具体是个什么意思呢?凡是有中国旅行团要游览克里姆林宫,必须由两名中国导游带队到宫门口与两名当地安排的俄罗斯导游汇合,四个导游,两个在前两个在后“押送”中国旅行团入内参观。
参观全程,这两位俄罗斯导游别的什么事也不干,就是不断提醒中国导游她看到哪个中国游客坏了规定越了界;从头至尾,她们只在接头的时候看着我们打了一声招呼,中文的“你好”。
说实话,刀哥在世界各地听过各色皮肤的人对刀哥说过中文的“你好”,在克里姆林宫听到的这一句最不是滋味。
刀哥团队的导游介绍说,克里姆林宫也加强了对导游的管理,所有中国导游都要集中到克宫旁的一个小黑屋里考试,内容是克宫和俄罗斯的历史。在带团过程中,克宫安保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点住一个中国导游“问话”,抽查他的克宫知识。
据说,就有一个不会俄语的中国“黑导游”(俄罗斯媒体称为“灰色导游”)带团到克宫,当地安排的俄罗斯导游问他会不会俄语,他点头,知不知道规定,他也点头,结果进去被安保人员点住一问三不知,当场把导游执照给剪了。
中国游客的大小便
为什么克里姆林宫要针对中国游客定下如此严格的规定,据《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的说法,是中国游客在克宫“频繁”的不文明行为,而最近的一起是一位中国老人在克宫内的天使报喜大教堂小便。
天使报喜大教堂
已有500年历史的天使报喜大教堂是俄国沙皇和王室举行洗礼和婚礼的地方,这座建筑对俄罗斯人意义不言而喻。根据导游的说法,这位老人当时因为内急,选了大教堂一处平时不大来人的墙角方便,可偏巧那时正好有一队旅行团没有走正常线路,把已经脱下裤子的老人看个正着。
不像一些西方媒体,《莫斯科共青团员报》以及《观点报》的报道还是尽量做到了平衡,根据他们的说法,这位老人的岁数的确不小,并且当时身体确实不太舒服,生了病。
不过,导游介绍说,克宫的严格规定还另有隐情,他们导游圈内的说法,有人带的团里有大妈在克宫内正对总统府的花园内“大号”,在被安保人员发现后,大妈的儿子还跟安保人员起了冲突。
可叹的是,大妈解“大号”的位置离厕所只有百米距离。
导游的这个说法,刀哥没有在俄罗斯的网络和媒体上找到,不过按照《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所说,天使报喜大教堂的事在克宫不是一次两次地发生(导游说这已经是今年这一年内的第12起),在俄罗斯著名旅游景点内也不是一次两次地发生。
2016年就曾传出一位中国游客在叶卡捷琳娜宫皇宫大厅的硬木地板上给孩子把尿的事。
叶卡捷琳娜宫皇宫大厅
导游也无奈地笑笑说,他带的上一个团有孩子正要这样在克宫如厕,吓得他一个箭步拿着矿泉水瓶递了上去。
为何在俄罗斯找不到厕所
为什么中国的老人和孩子在俄罗斯找不到厕所?
俄罗斯媒体并没有把这一味归结于中国游客素质,他们援引俄罗斯网友的话说,俄罗斯确实存在厕所少的问题。这对于中国老年游客来说确实是不方便的。应当考虑解决这一问题,不要一味指责他人。
刀哥在此行中也发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地的旅游基础设施准备,在大量来自中国和欧洲的游客面前,确实有不周到、跟不上的方面,尤其是厕所不足。
俄媒还援引了中国导游的分析说,老人随地大小便大多是因为身体不适。在俄罗斯,亚洲人不得不吃自己平时不怎么吃的食物,酒店的标准早餐包括酸奶,奶酪,麦片,亚洲人的消化系统可能接受不了这些食物。在中国的俄罗斯人可能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早前,导游一般会将中国游客带到中国餐馆吃早餐,但后来这个做法几乎被抛弃了,因为要提早去酒店接游客,带他们去另外一个地方吃饭,之后才能去游览。毕竟在酒店用餐更方便快捷。
此外,在中国游客刚刚开始到俄罗斯旅游时,大多数是30至40岁的人。现在65岁及以上的中国游客也纷纷前往俄罗斯。在一个普通的旅游团中,这个年龄段的至少有10人。其中两三个年龄很大,甚至走路都困难。(刀哥所在的团最大年龄83岁)
对俄罗斯来说,这是不寻常的:在俄罗斯,一个70岁的男人往往是贫穷的,他不能去任何地方。而中国人则更加活跃,他们喜欢看世界。中国人喝很多水,经常去厕所,相信这有助于清洁身体。但他们不习惯忍受。对于儿童来说尤其如此。俄国媒体介绍说,在中国,孩子被称为“小皇帝”,“实际上一切都是被允许的”。
圣彼得堡当地媒体则介绍说,如果发生了不文明的事,博物馆和随行团队的管理部门会尽量不公开,因为俄罗斯旅游业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
俄媒援引圣彼得堡汉语导游翻译协会会长巴尔卡切娃的话说,中国人并不是故意这样做,只是他们的日常习惯不同。
从这些报道中可以看出,俄媒并没有简单将个别中国游客的行为简单盖上不文明的标签,客观地说也应如此。
在广西师范学院何一飞、李丰生为中国人出境游撰写的文章中,将这种现象称为“可理解性”错误。
不能简单地就说“可理解性错误”是不文明的或者不道德的,从主观上说,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在“无姓名、无责任、无约束”的环境下,人本来就可能放松自我;从客观上说,旅游目的地设施跟不上、缺乏人性的科学的管理,对中国人习惯地不了解,以及导游的引导讲解告知不够,都是可能造成游客犯错的因素。
也不能以少数人的行为来给大多数中国游客戴帽子,根据2014年携程组织的100多万跟团与自由行游客出境旅游数据调查发现,发生恶性不文明事件的情况非常少见,比例低于万分之一。
而根据刀哥自己的经验,以往刀哥在国外看到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现象比较少,是更多的采用了自由行这种方式,而这次赴俄难得地选择了跟团游,见到的“不文明”现象也多了些。
为什么跟团游容易“不文明”,一方面人都有从众心理,在团队当中更容易放松,另一方面一个大团体目标的不文明现象在当地引起的负面效应也更大。
选择跟团出境游的,大多是一些不熟悉上互联网查攻略、不会外语,子女忙于工作不能陪伴的老人。他们或许从未上过西式高级餐厅吃过一顿饭,也就不熟悉西方人都是小声说话进食的规矩;他们或许从未搭乘过地铁,也就不知道在莫斯科长长的地铁扶梯上应该靠右行来给着急的行人让出左边的习惯。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旅游圣地的传统配置,几乎都曾经是为服务西方人而设置的,从旅馆早餐到景点的士,世界旅游的规矩是西方人早定下的。而老人们适应和习惯西方习俗的经验和能力,比年轻人弱得多。
在这方面,我们也不能忍心指着他们简单说一句,真不文明。
慢一点,耐心一点
但刀哥还是想在这里说几句话。
中俄两国有传统友谊。一对素昧平生、言语不通的中国人和俄国人,可以用相同的旋律最快地找到共鸣。这是中国七十八十岁的老人们可以忍受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也要去俄罗斯看一看的理由。
在我此行所见之中,俄罗斯人不能不说没有考虑到这点,莫斯科红场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大门上贴的各国语言指示牌中,英文的是“welcome”,中文的却是“中俄友好”。
这也是每个准备去到俄罗斯旅游的中国游客,心里应该更装着一份意识的理由。
《共青团员报》认为中国游客的耐性不足,刀哥也有体会。世界杯期间,莫斯科郊外谢尔盖耶夫小镇涌入大量游客,旅馆的招待能力跟不上,热水供应不过来,中国游客聚集在过道里大吵大闹,可旅馆里还有其他国家的游客要休息,酒店前台不断给导游打电话投诉,导游说,那是他导游生涯中极为尴尬的一刻。
中国人,我们其实可以慢一点,耐心一点。
大多数中国游客在国外是能遵守当地秩序的,在刀哥所在的团中也是如此,但同样有在冬宫用手扣墙上木雕,在叶卡宫因为参观次序问题与园区管理方面起争执的情况。
坦率地说,中国人的自尊心是很强的,这也是“中国游客在国外不文明”这个话题每每能激起国内舆论的原因。在克宫的参观过程中,俄罗斯导游那句“你好”背后的真相让大家都蔫蔫的,团里有两位游客走到不允许行人停留的车道上拍照,团里的大叔大妈们马上着急起来,认识不认识地都在催他们快回。这是父辈们的一种集体自尊吧。
中国在熟悉世界,世界也在熟悉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多一点谦虚和包容,可以有,也应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