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悉尼华人区在搞文化隔离?!澳人一直强调“同化”,背后到底谁在搞鬼?(组图)
【今日澳洲10月5日讯】近日,AFR记者陈淑玲(Su-Lin Tan)发表了一篇名为《移民是否在城市创造了文化聚集区,我们该担忧吗?》(Is immigration creating cultural ghettos in cities? And should we be worried?)的文章。
文中,陈淑玲以悉尼华人区Hurstville、Eastwood及墨尔本Box Hill为出发点,探讨移民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内容节选:前段时间,我在纽约下错地铁,来到了皇后区法拉盛,眼前的一切让我震惊,这里简直是个“小中国”,街上似乎只有两个非中国人。商业建筑的标语都是中文,超市、商店,甚至在梅西百货,人们都在说普通话。
实际上,澳洲也有“法拉盛”,但并不那么明显,悉尼也有华人区,比如Hurstville、Eastwood,墨尔本的Box Hill,但它们都称拥有所谓的多元文化主义。
随着城市发展,移民数量增多,这一切随之而来,这对我们的国家、经济和身份来说,是一个更广泛的问题吗?这些“文化贫民窟”(Cultural Ghettos)是否有故意创造差异阵营的企图?
如果是韩森,她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她宣称“OK to be white”。韩森对所谓的单一种族群体是如此憎恨,甚至要求澳洲当局效仿丹麦,只有居住超过9年,并熟悉掌握英语的人才可以入籍。
让大家说同一种语言,这对华人区居民而言,并非易事。一位华人读者曾抱怨,2012年来澳时,他努力融入当地人的圈子里,远离华人,但不幸的是,当地人并不想知道他是谁,也不花时间和他说英语。
这与西方“多元文化社会的失败”有关,结果导致主流社会,不能也不想接受这么多新移民。一位朋友提醒我,当韩森或其他人指责中国移民时,中国也有一群不会说普通话的老外在大街上闲逛,与中国人明显区别开。
尽管如此,找到新朋友和建立关系是一条双向道路,而且,很多人认为不会说英语的移民多为老年人,移二代,三代交流几乎都是英语。实际上,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关于同化或缺乏同化的说法无处不在,这主要是由于“特朗普们”的崛起。
当美国人说希望移民能够同化时,他们可能会认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实际上他们并不了解这个概念或它在我们历史中的位置。正如一位朋友所说,如果每个新移民都被“同化“,而且知道所有的游戏规则,那么谁来为“主流人群”洗碗碟,开出租车,当护工?
(G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