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其实世界都错了!为何中国沉得住气?15万亿王炸悄然在路上(组图)
15万亿投资低调上路
2018年的世界一点不消停!
美国先后发起税务战、贸易战、投资战。欧洲、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都被迫应对一系列足以导致经济危机的政治危机。
就在地球看起来明天或将死机重启的2018年,中国却以一种超然的姿态迎接着一轮又一轮一波又一波的挑战和挑衅,尽管有阵痛尽管有纠结,但整体而言,风景中国独好,经济一枝独秀。
黄三水昼夜研判世界大势和中国政经策略,经过数个不眠之夜竟然被他有惊人发现。
原来早在2017年之初,中国政府就已悄悄埋下大手笔,15万亿投资低调上路,不要说实际规模仅仅千亿不到的贸易争端,就算全球经济衰退,喊一嗓“向天再借500年”都妥妥的中气十足。
看着小编瞪大的双眼,三水淡然一笑,然后将克强总理亲手签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丢给了小编。
《规划》中首先明确在2017-2022五年间,交通运输总投资规模将要达到15万亿人民币。其中:
1、铁路3.5万亿。
2、公路7.8万亿。
3、民航0.65万亿。
4、水运0.5万亿。
乍一看15万亿分5年投资,平均每年3万亿。但在《规划》中还有一条重要的表述是:
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运输交通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要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的现代化。
也就是说十三五对中国经济全局是五年规划,但给交通基建的时间其实只有三年。
黄三水对此的理解是15万亿要在3年内花完,这样算下来就是每年5万亿。
黄三水告诉小编,《规划》体现的中国式经济智慧,更是对川普在2016年11月胜选美国总统后的精准预判。尽管2017年2月,川普还没有暴露锋利的爪牙,但其竞选时的政治承诺和可能出现的经济博弈或许已经引起了中国经济最高决策层的警惕。
时隔1年半后再看《“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简直是为应对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局面量身定做的。
与《“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遥相呼应的是中国央行在2018年8月10日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报告重点内容包括:
1、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适度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2、1 月、4 月、7 月三次定向降准,并搭配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
3、扩大中期借贷便利和再贷款担保品范围。
4、2018 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增速保持在8%以上,6 月末M2 余额同比增长8.0%。
5、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7%,比年初增加9.0 万亿元,同比多增1.1 万亿元。
6、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8%。6 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7%。
一条条一款款都是为大投资大项目保驾护航,而广义货币的投放也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尽管曾有一些声音诟病广义货币增速过快,但在投资带动经济的思路下,广义货币保持较高增速势在必然。
在充足货币的支持下,未来3年内中国预计:
1、新增铁路营业里程2.9万公里,其中高铁增加约1.1万公里,高速铁路覆盖80%以上的城区人口100万以上城市。
2、新增公路约42万公里,其中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万公里,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
3、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比2015年增长近一倍约为2700公里。推进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成网。
4、新增通用机场200个,新增民用运输机场53个,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
5、新增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超过300个,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建成。
《经济观察报》9月3日以《补短板政策加速落地 各地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为题刊文称国家发改委表示:
1、未来将加大补短板投资力度,围绕稳定有效投资抓好项目储备和推进实施,拓展新的投资增长空间,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发改委日前分赴北京、上海、浙江、河南、湖北、江西等地开展基础设施投融资调研。
3、发改委重启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长春、苏州等一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通过审批,投资规模超过1600亿元。
而重量级财经媒体《中金在线》则在8月16日的报道中称: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发展空间。
黄三水说,无论媒体还是各级智库,都在积极帮助政府寻找发展基建依靠基础投资拉动经济的正当理由。对一国经济而言,投资和消费是两架马车,15万亿也好,更多万亿也罢,对基建投资只要把控好方向和速度,总不会是坏事。
但黄三水的忧虑是如果投资这批马又高又大又壮,另一匹消费之马是否能跟上节奏并驾齐驱。
不过小编倒是觉得活在当下最重要,拉动经济摆脱困局,还是基建最靠谱。至于消费升级的问题小编觉得三水想多了。目前来看大多数人能做到消费不降级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