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顺风车奸杀案警方排查结果曝光 藏污纳垢令人震惊(图)
时隔三月,滴滴顺风车再次发生乘客遇害事件。上一次遇害的是一位20岁的山东空姐,这一次是一位21岁的浙江温州姑娘。
事件发生后,滴滴似乎吸取了上一次危机公关的经验,于8月26日主动出手。宣布自8月27日零时起,在中国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将在公司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并免除了负责相关业务的两位高管职务。
当媒体一窝蜂地对滴滴顺风车业务口诛笔伐时,也有媒体指出顺风车之于滴滴,纯属鸡肋,为何滴滴没有放弃屡屡出事的顺风车业务?
鸡肋的顺风车
本次事件发生后,滴滴在声明中称“顺风车上线的三年多时间里,有幸服务了十多亿次出行”,以此推算滴滴顺风车上线以来日均客单量平均约在100万单左右。而据滴滴官网的数据,2017年全年提供出行服务超过74.3亿次,日均订单2,500万单以上。由此来看,顺风车日均订单仅占滴滴日均订单的4%左右。
而据滴滴最新一次公布的顺风车详细数据,2017年春运期间滴滴顺风车运送了843万人次,2018年春运前10天共有758万次搭乘滴滴顺风车回家。也就说,按照一人一单计算,在2018年春运前10天滴滴顺风车日均客单量为75.8万单,比上线以来的日均100万单还低。由此可以推测,滴滴顺风车的日均客单量呈减少趋势,今时今日在滴滴整体客单中的占比可能比4%还低。
也就是说,单纯从业务量来说,顺风车业务之于滴滴,重要性并不大。 其次,从定价来说,在滴滴整个业务架构中,顺风车处于最低水平。以某城市为例,滴滴顺风车在不拼座的情况下,午夜时段计价规则为,6.6元(1元人民币约合0.15美元)起步包含2公里,超出2公里后,15公里内1.43元每公里,15公里以上1.1元每公里。
而滴滴的其他产品如快车、拼车、专车都是路程越长单价越贵,不但车型不同价格不一样,另外还要按里程加收远途费,按时间加收时长费,很多时候其价格甚至比出租车还贵。同样以午夜时分为例,北京地区快车起步价为13元、15元,单价最低为2.6元每公里、最高为4元每公里,与之相比顺风车便宜很多。
也就说,单纯从定价来说,顺风车之于滴滴并不划算。从滴滴最近一次的业务拆分以及业内人士的分析来看,滴滴的所有业务中只有快车与拼车实现了盈利,顺风车很可能属于亏本赚吆喝。
最后,网约车的互联网属性,增加了监管难度,客观上造成了从业人员成分复杂。顺风车又因其低价,使大量难以合法就业的社会边缘人群加入其中,其后果就是隐患重重。2016年深圳发生女教师被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事件后,当地警方曾排查全市滴滴司机,其结果令人震惊。发现有吸毒前科人员1,425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最终多达8,000多人被滴滴封号。
综合来看,顺风车之于滴滴,业务量占比不大,亏本赚吆喝,还隐患重重,纯属鸡肋,那么为何滴滴不放弃顺风车呢?
难以放弃的顺风车
首先,从竞争的角度来说,滴滴通过合并优步取得了中国网约车市场的垄断地位,但随着两者的合并,美团、高德等进入了网约车市场,并试图利用补贴蚕食滴滴的市场份额。在上海,美团就一度使滴滴很难受。顺风车虽业务量不大,但作为领先者,滴滴必须寸土必争,以防止后来者弯道超车,滴滴介入共享自行车市场也是同样的道理。
其次,从中国政府当前对网约车的监管来看,对专车、快车的监管最严,规定也最细致,但这也是网约车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如对汽车排量、轴距的要求,要求从业人员获得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要求网约车从家用车辆转为营运车辆等,能够完全满足这些条件的网约车凤毛麟角。也就说,绝大多数网约车实际是“黑车”。
反观顺风车,由于其绿色环保的理念,不仅中国政府持鼓励态度,对其的监管也较为宽松。业务量不大的顺风车业务,成了滴滴饱受诟病的“互联网+黑车”模式的遮羞布。
最后,从资本市场来说,滴滴宣称自己属于互联网新经济,以“共享经济”标榜自己,向资本讲故事。实际上在滴滴产品中,只有顺风车算是真正的共享经济,没有了顺风车不仅面临政策风险,共享经济的故事也会讲不下去。
滴滴正在筹划上市,只有上市资本才能实现退出,变现投资收益。没有了顺风车,无疑会使滴滴的估值大打折扣,“互联网+黑车”的政策风险甚至可能使上市计划夭折,这都是滴滴背后的资本难以接受的。
总而言之,至少在上市前,滴滴是绝对难以放弃顺风车业务的。至于上市以后是否放弃顺风车这块高风险业务,资本已经退出变现,那就是不是它们考虑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