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美打大豆牌,结果砸了自己的脚(图)
中国政府上月6日起向美国大豆加征25%,以在贸易战中重拳反击美国。但从近日发生的两个事件观察,中国这张"大豆牌"的成效,恐怕不如预期。中国下一步应如何应对这张"史诗级"贸战战,宜更心思缜密思考。
中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国内一些专家曾相信信,中方向美国大豆征税、障碍输向中国,将令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美国农民迁怒美国政府,迫特朗普收手。
其一:飞马峰号事件
但"飞马峰号(Peak Pegasus)"事件的发生,似乎反映中国这张"大豆牌"未尽人意。
事件要回带到上月6日,中国向大豆等340亿美元美国货加征关税前夕,载着7万吨美国大豆、拟驶往中国的"飞马峰号"极速狂奔,希望在关税措施生效前,赶抵中国港口、避过重税,可惜终究赶不上死线。
尽管"抢滩"失败,但"飞马峰号"未有回程美国,而是在中国境外绕圈航行,等待机会;漂流约一个月后,至前日凌晨终被安排驶入大连巷卸货。
耐人寻味的是,"飞马峰号 "不仅在中国卸下大豆,中方买家--中储粮油脂更愿为这批7万吨美国大豆缴纳高达600万美元的关税。
根据推断,倘若美国大豆货主没有大幅减价贱售,中储粮又为购买这批美豆支付巨额关税,意味中方向美国开征关税,最终承担主要损失的一方,竟是中国自己的企业!
其二:中国提出与巴西展开大豆合作
至于第二件说明中国"大豆牌"成效成疑的事件,源于路透社一篇报道。
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公使衔参贊瞿瑜辉接受路透专访时建议,中国和巴西企业可组建大豆加工合资企业,推动巴西向中国出口更多的加工好的豆粕。
所谓豆粕,即已榨油的大豆"渣",其可用作制造食品或饲料的原材料。
中方为何此际提出与巴西合作?有分析指,中方对美国大豆征重税,导致大豆直接进口中国受阻,中国有可能也受损--"豆荒"推高粮食价格,导致通胀加压;倘若有企业把美国大豆先输入巴西,在当地加工成豆粕转口中国、作为原材料制作饲料或食品,这可减低中国承受的冲击。
两件事件其实透出一个重要讯息,中国对美国大豆有庞大刚性需求,一旦阻挡其进口,其他国家货源难弥补国内需求缺口。中方正为此周章应对。
中方对美豆需求大 制裁=砸自己脚
事实上,需求缺口如不能填补,随时会引起中国粮食价格上升、通胀加压、宏观经济政策灵活性遭压缩等连锁副作用,不利经济大局。
正因如此,便出现中方一面制裁美国大豆,一面却又不惜代价,用尽直接或间接手段买入美豆的诡异局面,令中方的关税措施仿如"搬石砸自己脚"。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报》此前引述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表示,目前内地大豆缺口为9000多万吨。但另一边厢,其他大豆供应国诸如巴西等,今年适逢歉收,中方如坚持裁美豆,如何抹平供需矛盾,是偌大的问号。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反击美国的"大豆牌"是否失效,尚要观察,但打了折扣却似乎已成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