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干了件不要脸的事儿,每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一下!(组图)
最近,美国又干了一件不太要脸的事儿,
把一队要去开学术会议的中国科学家集体拒签,挡在美国国门外。
这事儿得从一颗卫星说起。
这卫星叫“张衡一号”,是我国一颗人造卫星,其研发历时十年,于今年2月发射。质量为730千克,设计寿命为五年。
它覆盖范围广、电磁环境好、动态信息强、无地域限制,将开展全球空间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沉降等物理现象的监测,可以为国家安全、航空航天、导航通讯等领域提供空间电磁环境监测服务。
但是,在近日举办的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中,这场国际上空间科学界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学术会议上,中国研究团队本该分享“张衡一号”的初步研究成果以及数据共享方案。
毕竟,其研究成果能造福全球范围内,对地震监测预测、空间环境监测和地球系统的科学研究。
所以,“张衡一号”研究成果分享是这次会议其中一大分会场。这个分会场横跨三天,大大小小的会议加起来超20小时。
但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主办方却在开幕前五分钟宣布,中国科学家将集体缺席。
原因很简单——
中国的科学家们都没有拿到签证,去不了美国(说法来自“张衡一号”的首席科学家申旭辉)。
所以,敢问主办方:中国科学家不在,“张衡一号”这一part,你们讲个啥啊?
世界空间科学大会(COSPAR)今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举办,约有2200名科学家出席。作为空间科学界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COSPAR在全球学术界可以说是举足轻重。
中国团队则是这场会议的重中之重。
“张衡一号”分会场跨7月15日、7月16日、7月17日三天,每天都排满了大大小小由不同中国科学家带领的会议。
更重要的是,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NSSC是这次峰会的青铜级赞助商。
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受到中科院赞助的学术会议上,中方却只有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一人在场,而且是作为奖项“赵九章奖”的颁奖人出现。
中方其他人都因被拒签没能来到现场。
据观察者网称,COSPAR秘书处在邮件中表示,无法得知与会人员的缺席原因。
直到最后,美国大使馆和美国签证服务中心也没有给出明确回应。
据Spacenews报道,中国月球和空间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于国斌于去年3月计划前往美国作关于中国开发月球和火星计划报告,但他却遭到了美国大使馆拒签,询问拒签原因的邮件也并未得到回复。
许多美国与会研究人员对大使馆作法非常不满——他们认为于国斌这次报告对科学界太重要了,而这样的政策和限制,对科学界来讲就是一场灾难。
其实这种事由来已久。
2011年,受雇于美国航天局兰利研究中心的一名中国人,在回国转机时被捕,国会议员沃尔夫向媒体大肆宣传被捕人员携带着“大量无权支配的信息技术”。
可笑的是,他们最终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而只是称这位中国人的电脑里有“黄色电影”。
尽管没有任何证据,沃尔夫仍然凭借这个事件,推动了国会出台禁止与中国进行航天合作等内容的相关立法,这个条款最终出现在由奥巴马签署的2011年财政年度开支法案中。
尽管这个条款在法案中极不起眼,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两年后,在第二届开普勒科学会议中,NASA拒绝了六名中国籍研究人员——其中,还包括在美工作的中国科学家——参加一场国际天文学术会议。
开普勒会议的合作人之一艾伦·博斯抗议:“这不是科学,而是政治。”
许多美国科学家对此感到愤怒,认为中国籍的科学家们受到了歧视,纷纷以退出的形式表示抵制。
美国为什么那么抗拒中国研究人员?从不带中国玩?
有人调侃了:是因为给了一根钉子、中国人就能仿造出一架战斗机的种族天赋吗?
有意思的是——华盛顿邮报在今年六月初也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正挑战着美国在科学界的霸主地位》。
文章中称,越来越多研究学者愿意来到中国。
中国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更雄厚的资金以及更多的机会。最重要的是,他们感到科学研究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不仅如此,赴美留学生们受国内环境的吸引也纷纷回到了国内。
在文章中一名科学家从耶鲁离职来到了北京,他表示,中国是全球最适合做研究的地方。
尽管美国现在仍是世界上科研支出最多的国家,但中国的科研经费已经排居第二,并有望在年底赶超。
中国有世界最强的五百台超级计算机中的202台,比美国还要多出60台。
按照文章作者的思路:中国科研界的快速发展不得不让美国警惕起来,build a wall of science。
难道为了防止竞争,美国除了墨西哥难民墙之外还要再造一面中国墙?
何必呢。
正如此前呼吁抵制开普勒会议的牛津大学天文学家克里斯·林托特所说的:
科学本应是一个对所有人都开放的舞台,以国籍为由而禁止他人参加,这违背多年的规矩,让我们一路倒退回冷战时期的俄罗斯和西方科学家的战争会议。
尽管科学家有国界,但同样是拥抱人类的星辰大海,科学难道还有了国籍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