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 “射墨”之后,“盲写”又走红了!中国艺术门槛这么低了?(组图/视频)
继“射墨”之后,又一种神奇的“书法”在网上走红——“盲写”。
近日,多段“盲写书法”视频流传网络,不少网友认为这是“胡闹”“糟践文化”“浪费宣纸”。据北京时间视频17日报道,书写者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张强称自己是在放弃控制,追寻纯粹的书写,网友的质疑缘于他们不懂艺术。
网上流传其中一段视频,一位女性移动宣纸,书写者则坐在地上避免直视进行书写。
一张纸写完,他往纸上盖了个印,就算大功告成。整个过程中,围观的群众不时发出“哇”的赞叹声。
另一段视频中,书写者直接拿着笔往人身上写了。
只见两位女性身着白绢站立,书写者将头一偏,手上的大笔开始飞舞。
直到把笔捅到了白绢之外,他才回过头看一眼;
然后接着将眼睛瞥开,头也不回地糊了持绢女子一身……
网友看完表示,这操作比“射书”更牛了。
你别说,这人跟拿着注射器呲墨的那位邵岩,还真的是朋友。
据了解,“盲书”的书写者是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张强,他表示自己和邵岩是朋友,还专门给对方写了一篇文章来阐述“射墨”的学术性。
张强教授在2013年时曾获得省部级专家“两江学者”终身荣誉。
与好友邵岩不同,张强教授没有改变书写工具,仍是使用毛笔,他在书写方式上下了功夫:不看,且要女性帮助。
张强的《踪迹学报告》系列作品与不同种族、国籍、身份、职业的女性合作,女性控制纸面和创作过程,他则持毛笔被动书写汉字。
任你凤舞九天,我是不会看的,只管糊你一身就对了。
2018年5月,张强教授的《踪迹学报告》之挪移性互动书写还亮相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艺术馆,他表示,这是中国本土艺术第一次进入世界上最牛的展览场所。
2018年7月16日,张强接受北京时间采访时解释了自己这么书写的原因:这是在放弃控制性,追求纯粹的书写。
张强表示,我们书写的时候都会用眼睛注视,但眼睛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和意志的体现。
张强说:“我在和女性合作的时候,她在移动纸,我书写的时候不看,但写的还是汉字,也就是说这个作品本身由传统单一的个人化的表现,变成了一个开放的系统,成了两个人真正的合作。”
网友表示,您这不是放弃控制,是放弃治疗吧……
但张强说了,他的“盲书”是很有深意的:要让书法变“活”。
“西方人从书法里面发展出的世界性的艺术,我们惯常理解的书法就是写字,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它就成了一个‘死’的东西了。
书法怎么能够变‘活’,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就有各种可能性,艺术本身就是个另类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重新造一种方式呢?”
网友们表示,任凭您吹上天,我们看着也就是乱画。
张强教授听不下去:你以为乱画那么简单?“乱画是很容易,但是你要乱出不一样的图式来,这是最艰巨的一个工作。”
感受一下张强教授“乱出的不一样图式”:
张强教授补充说,“任何一个人你把他关在房间里,给他一堆纸让他乱画,画上几张他就乱不下去了,就是他固有的惯性在控制。所以我通过这种合作的方式,让“乱”成为一种真正的“乱”,能够“乱”下去”。
虽然张教授觉得乱画并不简单,但网友仍然觉得自己可以做到。
张教授又看不下去了:这个是很容易,谁都能学会,真正难在什么地方呢?“难度是因为在我之前没有人这样做,是思想的难度。很多东西你觉得容易是因为你看到了,有了,你才觉得容易。”
所以他也没打算在课堂上教学生这些,因为“一个天才的东西是不能教的,学生学会了就没有意义了”。
网友们不赞同的声音张教授也都看到了,他对此不以为意:“中国的大众有一个最大的缺失就是在视觉文化方面。”
张强说,大众不理解,就会按照经验进行误读。而他做这个作品的目的就是想让不懂艺术的人逐渐从感觉到“胡闹”、“胡来”,到了解背后深层的含义。
他说,他之所以没有阻止自己的研究生把这些作品传到网上,就是想有一个新的对话。“对大众来讲,还是距离比较远。”
网友:我们不是不懂艺术,我们是不懂你……
不管是之前的“射墨”大师,还是这位“盲写”放弃控制的大师,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