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裸归”呈上升趋势,阶级跃进不成反变社会底层?(组图)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这儿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这儿是地狱。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出国潮”,让留学生贴上了追逐梦想,勤工俭学,成功海归的标签。
然而时至今日,留学圈早已不是那般
出国不再是让家里砸锅卖铁的事情,留学生也不再热衷于餐厅里端盘子打黑工来赚取生活费。取而代之是更多富裕的家庭希望孩子体验西方教育,留学生也变成了“朋友圈”中的富二代。
还有一种转变就是,留学生数量逐年上涨的同时,归国留学生的数量也在激增。而回到国内的他们,则需要面对的是不能逃避的现实。
裸归
根据《2017年中国留学生白皮书》的数据,近三分之一的中国留学生会选择回国。至2016年底,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超过250万。
而继“裸归”、“裸辞”后,“裸归”则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指在国外完成学业后直接回国)。
代购,旅行,奢侈品,开趴喝酒,观念开放……留学生似乎被贴上了“享乐主义”的标签。
面对国内老同学们摸爬滚打的生活——熬夜加班,升职涨薪,跳槽创业等等,国外的他们似乎生活在伊甸园,舒适无忧,富足美好。那为何会出现归国热呢?
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
“国内家里人脉多好发展啊”
“国外找工作太难了”
“独生子还想留在国外?”
“民以食为天我爱国体现在吃上”
……
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底层
前一阵有一个新的说法——留学归国,即为底层。
有着高等教育经历,拿着世界名校文凭。
何谈“底层”?
文章《为什么回国后我这么害怕“社会底层”》一文中这样说道:
价值观的冲击
经历过西方教育的人多数会变得思想多元化,人生不再是“读书工作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养老”的定向模式,更主动更积极的接触新鲜事物,自主选择喜欢的生活则成为这一群体的行为主流。
然而面对根深蒂固的国情,留学生归国后会发现天翻地覆的价值观差异。并且在大环境影响下,不知何去何从。
剩女剩男
一大群体问题就是婚恋问题。
海归成为了“大龄青年”的主要群体,也成为了七大姑八大姨中的“重点攻击对象”。
在国内,尤其对于女性来说,还存在婚姻成为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准。
现实差距
在国外上课,写论文,逛展览,旅行在回国后被求职,催婚所打的支离破碎。
在国外这个年龄可以谈恋爱,换工作,环球旅行,发现自我,而中国年轻人在忙着买房结婚生子父母养老。
留学生归国后被没车没房就被说loser的现实迎头一击。
何去何从?
面对诸多的质疑,为何来要留学成为了首要生出的想法。
留学生真的没有去路了吗?
以下几个数据可以说是打了一针定心剂:
七成的海归能在3个月内找到工作,半年内能找到工作的超过85%。过了一年还找不到工作的海待只有不到4%。
2017年海归应届生首份工作获得的平均薪资为7306元,比国内同等学历的应届生平均高出17.2%。
2012年开始的调查显示,工作三年之后,海归平均月收入超过8000元,而没出国的研究生平均工资只有6000出头。相比之下,海归多了足足三分之一的月薪。
有过出国留学经历,更容易升职。工作5年之后,四成留学生已经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十年之后,四分之一左右的海归会成为高管甚至老板。
除此之外,留学生享受除了买免税车,还有一线城市落户的优惠政策。
意义
面对一些硬性的优势,留学还会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留学生更多的会关注自己,把精力会放在如何提升自身上,同时,也锻炼了生存能力。
自信,独立都是留学给人带来的转变。关于留学的价值和意义,寻找过程本身就是答案。
留学不意味着坐享完美人生,工资房价婚姻等等无论身在何方都会面临,
但是它能让人了解到,这些其实不是生活的全部。
人生不无外乎就是一场场的选择,那么你的选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