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调还是巨变 专家撰文八评央行定向降准(图)
中国央行年内的第3次定向降准,在这个周末“如约而至”。继降准置换MLF后,央行这次定向降准的目标瞄准了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中国央行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等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准有三大特点:
一、降准范围:名为“定向”,实际效果等同于“普降”。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
二、给不同银行“定向”划分了资金使用范围。大行主要用于支持“债转股”,其他行主要用于支持小微。此外,央行特别提到,此次定向降准资金不支持“名股实债”和“僵尸企业”项目。
三、央行首次“手动计算”了释放资金量。过往,降准能释放多少资金量都是市场各类研究报告算出来的。这次,央行罕见首次动手,为市场提供了可释放7,000亿元(1美元约合6.531人民币)资金这一数字。
那么,央行年内第三次降准,有何不同?当下中国资本市场内忧外患,中美贸易战正酣,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强化、中国央行此时降准有何深意?微调还是巨变,货币政策基调表述有哪些变化,传递了什么信号?
中国社科院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撰文《八评本次定向降准 》指出:
从央行与高层近期的表态来看,这次降准的目标还是定向宽松,试图使得资金流向合法合规的市场化债转股与小微企业。
“而从历次降准的结果来看,‘定向’只能做到央行到商业银行这一步,而最终的资金流向,是央行与监管部门难以控制的。因此,本次降准引发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这也是在所难免的”张明指出。
当下中美贸易战正酣,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强化,A股“闪崩”现“千股跌停”,加之中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股权质押隐患显现,一系列事件叠加冲击市场流动性。中国央行此时降准有何深意?
张明认为,本次定向降准,与上周的股市大跌直接相关。本次降准至少有三个主要目的:
一是央行强调的支持债转股与小微企业。
二是给动荡的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三是试图对正在减速的宏观经济提供一定支持。
“不过,本次定向降准,给市场上带来政策放松的预期,要强于4月份的降准。因为上述降准之后马上就推出了资管新规。可以说上次降准是给严监管做铺垫。而本次降准之后,短期内加强金融监管(例如出台资管新规细则)的概率较低。”张明认为。
降准释放资金,影响到宏观经济以及金融市场等各个方面。对中国股市、楼市等会有何影响?张明认为,本次降准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值得关注。今年以来,部分准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火爆,下半年房地产上涨行情有从准一线城市转移到一线城市的可能。5月份的数据已经反映北京房地产市场明显反弹。由于预期未来还有连续降准,部分房产投机者已经蠢蠢欲动。
“迄今为止,中国金融监管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一旦加强监管与紧流动性,受害者往往是中小企业;而一旦放松监管与松流动性,受益者往往是国有企业与投机者。如何打破这种不对称性,是央行与监管当局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张明指出。
同时,此次降准的时机要滞后于美联储加息一周,说明中国央行试图避免降准对人民币汇率的直接打压作用。然而,近日央行连续下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说明了央行不愿意看到人民币兑CFETS篮子汇率继续强劲升值(后者与中美贸易战叠加之后将会显著冲击出口增速)。张明预测,未来央行将会努力避免人民币持续贬值加剧资本外流,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总体贬值将会相当温和,预计今年底部在6.7上下。
而对于,中国央行年内第三次降准,货币政策基调表述有哪些变化?张明认为,今年4、5、6三个月,中国央行已经连续三次放松货币政策,包括两次降准以及扩大MLF的抵押品范围。市场关于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已经打得很满,目前关于下半年继续降准的预期高涨。 不过张明建议指出,为避免货币政策放松预期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建议除非未来的宏观数据出现显著恶化,或者金融市场出现剧烈震荡,中国央行应该避免继续连续放松货币政策。否则,容易让控风险与控房产的调控努力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