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恐成统一“推力” 统一进程“四种模式”
近来港媒的一篇文章《中评智库:台湾前途与统一模式路径》中列出了台湾问题最终解决,意即两岸统一的4种可能模式。它们分别是台湾经济被拖垮、民生凋敝的古巴化;在强大压力下进行和平公投之后统一的克里米亚化;卑斯麦(Ottovon Bismarck)统一德国的文武兼施巴伐利亚模式;最后是越南南北统一的武统模式。作者认为第一和第四种模式对于两岸的伤害都是最大的,不甚可取。而最理想的是第二和第三种和平统一的模式。作者的分析,对于关心两岸局势发展的读者而言,可以提供两岸统一的实质方式和参考性的时间进程。然而关于统一的模式探讨,其实背后突显出两岸局势已经打破原本“维持现状”的僵局。
蔡英文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使得两岸关系紧张(多维记者:陈舜协/摄)
两岸局势近期发生急遽的变化,主要原因在于台湾总统蔡英文于2016年上台后的全面执政,使得台湾面对两岸局势急剧朝向“台独”反中、亲美的方向发展是关键原因。相比之下,台湾以往在马英九执政时期,对于两岸采取三不政策,即“不统、不独、不武”,而随着两岸局势的和平发展的演变,大陆和台湾当局曾于2015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此是海峡两岸自1949年的政治分立以来,双方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象征两岸史上最大突破。然而,在过去一年多,由于蔡英文不承认“九二共识”,使得两岸官方交流陷入冰点停止交流。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美台关系的加温,被北京视为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美台关系的发展从《台湾关系法》到《台湾旅行法》,再到美台官员互访,以及“实际上(de facto)象征美国大使馆”的AIT新馆落,都一再显示美台关系的加温达到历史高峰,也间接地影响两岸关系,甚至可能踩到大陆的政治红线而引发台海危机。
因此可以说,“台独”变相成为统一的另一种“推力”,虽然这点可能是台湾当局始料未及的,或者也可以说蔡英文当局的“台独”、反中的立场使得两岸问题无法继续“维持现状”,也使得台湾民众意识到两岸问题对于台湾社会的影响重大,因此普遍开始反思两岸未来发展的态度。台湾内部社会存在“台独建国”派,但民进党在全面执政下,却不去推动“法理台独”,使得台湾民众普遍意识到“台独”在现实中是不可行的。另一方面,则因为北京失去对于台北的政治互信,使北京消除过去对两岸关系的一些迷思和执念,使得两岸已不可能重回“维持现状”的处境,以上许多因素都使得台湾民众开始被迫思考统一的可能性。
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大国博弈的结果,但随着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下降,而中国和邻近国家的外交关系逐步改善,将使得美国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不复存在,因此台湾如果紧贴着美国,试图透过美台关系升温而获得美国的军事保护伞,显然是“站错队”了。
另一方面,两岸局势的发展也必须考虑大陆因素,由于大陆领导人习近平在中国大陆两会后对台湾问题的态度从“六个任何”到“二个绝对”变得越来越坚定,而近日中共解放军从南海军演到台海军演,以及之后要进行的“舟山军演”的意涵更是显示习近平试图对美国释放“中国领土寸土不让”的信号。
台湾蔡英文和民进党依旧坚持其“台独”、亲美、反中的两岸主张,同时没有清晰看到台海和东亚局势的大变化,使得两岸必然朝向统一的方向迈进。今时不同往日,北京对于台湾已逐渐丧失政治互信,因此推动北京另寻他策,加速统一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