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爆冷丢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这部“毁三观”丧片,真的输给了争议?
第90届奥斯卡,刚刚颁出了最后一项大奖,最佳影片归属于《水形物语》(Shape of Water)!
《水形物语》的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在现场镇臂高呼,他今天还拿到了最佳导演奖。
其实今年的奥斯卡,真正有悬念的大奖也就最佳影片了,而能和《水形物语》一争高下的,只有《三块广告牌》(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在今天的颁奖典礼中,这部电影已经拿下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两大演技奖,分别由弗朗西斯·麦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和山姆·洛克威尔(Sam Rockwell)。
上台领奖前的“科恩嫂”麦克多蒙德,姿势可爱!
洛克威尔的最佳男配角,按惯例是奥斯卡第一个颁出的奖项。(以上3图来自卫报)
1. 最没悬念的颁奖季最大的悬念
其实这届奥斯卡乃至整个颁奖季,可以说越到后期越没有悬念。
着名的专业影评网站在今天颁奖典礼开始前4小时,公布了综合各方对获奖者的最终预测结果,包括投注赔率(betting odds)、95名各家媒体专家(experts)、5500名线上注册用户的预测投票(users)三种数据。最后的结果,最佳导演、四大演技奖都高度一致……
唯独存在争议的重头奖项,就是“最佳影片”。专家意见似乎和普通观众、赌注赔率比较不太一致,在《三块广告牌》和《水形物语》之间举棋不定。
其实就在参与预测的专家从90人增加到95人之前,该项结果还是《水形物语》胜出来着……可见最后一刻,大家心中的天秤都在向《三块广告牌》倾斜,没想到最后被爆了冷。
(以上6图均截取自Metacritic)
而所有媒体里最戏精的莫过于《卫报》,一边在自家预测里把“最佳影片”提前封给了《水形物语》,另一边又专门撰稿解释“为什么《三块广告牌》应该摘得2018年最佳影片奖”,完美诠释一部电影带来的精神分裂……
(以上2图来自卫报)
其实虽然现在奥斯卡结束、一切尘埃落定,但在这届颁奖季刚开始的时候,《三块广告牌》其实是横扫之势。
在“最佳影片”项目上最后和《水形物语》变成双方胶着的状态,除了对手强大之外,还是由于《三块广告牌》本身自带的争议终于把这部声势过大的电影变成了招黑体质。
--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下翻谨慎哦 --
2. 这是一部“刨根问底党”想要拒绝的“三观不正”式电影
在IMDB和豆瓣电影上,《三块广告牌》的评分分别为8.3以及8.7,算是优质但不是顶级作品。
(以上2图分别截取自IMDB、豆瓣电影)
简单总结一下的话,《三块广告牌》算是一部“大女主”片。
获得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麦克多蒙德所饰演的Mildred是和离了婚的单亲妈妈,独自带着一对儿女住在密苏里州的虚构小镇Ebbing上。
儿子Robbie在电影中其实戏份也不少,遭遇不幸的女儿Angela则仅仅以闪回的形式短暂出现。(图片来自IMDB)
女儿Angela在一次和Mildred争吵之后出门,却在路上被奸杀后焚尸。由于当地警局办案7个月之后没有任何进展,连个嫌疑犯都没抓到,Mildred一气之下租下了小镇外一条人迹罕至的公路边三块废弃许久的广告牌,依次写下这么三句话,也就是电影标题的由来了▼
被强奸致死(Raped while dying)
迄今没抓任何人(And still no arrests?)
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长?(How come, Chief Willoughby?)
饰演被放到广告牌上大声质问的威洛比警官,饰演者是这几年文艺、商业片各种接不停的伍迪·哈里森(Woody Harrelson)。然而不要以为哈里森演过悬疑题材的《真探》,就以为《三块广告牌》多少会把“寻找真凶”作为主线……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三块广告牌》根本就没有想要告诉观众凶手是谁,甚至连线索都欠奉!也是没有比这更开放的开放式结局了,有刨根问底倾向的小伙伴真是要谨慎打开……
哈里森饰演的威洛比警官。
甚至直到影片结尾,“化敌为友”的Mildred和警官Dixon在开车去寻找一个他们明知不是Angela一案凶手的男人家、谋划杀掉他泄愤的路上,对话也是下面这样的,导演连两人有没有走上“末路狂花”的道路都不愿说明白▼
Mildred:迪克森?(Dixon?)
Dixon:嗯?(Yeah?)
Mildred:你确定咱们要这么干吗?(Are you sure about this?)
Dixon:要不要杀这个人么?不是很确定。你呢?('Bout killing this guy? Not really. You?)
Mildred:也不太确定。我觉得咱们只能边赶路边决定了。(Not really. I guess we can decide along the way.)
Dixon以及Mildred在全片前三分之二几乎每次见面都是针锋相对,最后三分之一的时间却奇迹性地成了“同盟”。
不仅如此,真要说起来《三块广告牌》甚至有股子“三观不正”的邪乎劲儿。
最突出的就是丧女后越发歇斯底里的Mildred,一开始还能让观众一致觉得同情,然而随着剧情推动,她对患癌症的威洛比警官依然毫不留情针锋相对,暴力伤害想要为威洛比警官出头的牙医,纵火烧警局,对为自己罪行打掩护的侏儒“用完扔”……
而随着闪回剧情出现,观众发现原来在女儿Angela被强奸致死当晚,也是因为和Mildred大吵一架后步行去见朋友,出门前说了一句“我希望路上被人强奸”的赌气话,而Mildred当场回应了一句“我也希望你路上被人强奸”。
所以女儿真的一语成谶之后,Mildred这番“锲而不舍”,可以说是有作为母亲的本能,但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是把心里的愧疚,固执地转移成对警方的怒火,以此消减负罪感。
另一方面,其实有在真心实意寻找杀死Angela凶手的威洛比警官,虽然有着癌症自杀的悲情英雄人设,但自杀前亲自付费帮拮据的Mildred付钱,为她的三块广告牌付费一个月,只不过是因为明知这样做能引导镇上的人对Mildred的厌恶之情继续加深。
在“所有人都认识所有人”的小镇上,Mildred和威洛比警官的关系其实亦敌亦友。
至于威洛比的“小弟”Dixon,简直就是“三观不正”的代名词!传闻暴力审问黑人,一把年纪还和充满怨恨的母亲住在一起并听之任之,喝醉酒之后随意暴力执法,把看不惯的无辜平民从二楼窗口推出……两个字总结,就是巨婴!
山姆·洛克威尔凭借对Dixon入木三分的演绎,也让他毫无争议地在今晚拿到了最佳男配角奖项。(以上6图均来自IMDB)
所以,《三块广告牌》的主题里虽然也有“救赎”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冤冤相报、以暴制暴、坚决不放弃执念……堪称年度大丧片!
而这一切,都还不是它的最大争议。
3. 从独立电影节的大黑马,到公映后和颁奖季的争议之作
几乎所有人都承认,在经历了韦恩斯坦、凯文·史派西等性侵惯犯一个一个被捅出旧账,整个好莱坞掀起反性侵热潮之后,《三块广告牌》的颁奖季受青睐程度,多少是得到了在“对的时间”发行的便宜。
毕竟,它的主题还是“愤怒的母亲为无辜遭奸杀的女儿追求正义”。
Mildred时不时去广告牌下整理鲜花纪念女儿,以及电影中的各种细节,还是能体现出她对Angela的爱和怀念之深刻。
然而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映获得影评人、现场观众交口称赞的这部片子,去年12月在北美正式上映后,却突然引起了极高的批判声音。
争议不在于三观貌似正又貌似不正的大女主Mildred,而是在电影后半截戏份直逼主角的男配Dixon。电影以Mildred之口在硬怼Dixon时提及,传闻他曾经严刑折磨一个黑人。然而,全片对这件事的真实性却没有任何形式的证实。
要说Dixon的种族歧视态度,绝对受母亲影响颇深。(以上2图来自Vox)
而在电影后半截,Dixon在得到了已经自杀的威洛比警长的遗信之后,突然之间“洗心革面”,不仅在警局火灾中抢救下Angela案件的卷宗,还全心全意帮Mildred查案,为此甚至不惜被人暴打一顿,只为从嫌疑人身上拿下一点DNA好做对比。
他的救赎似乎来得太容易,让在乎种族歧视问题的观众和影评人极度不满:一部聚焦性侵和美国警方腐败主题的电影,却对种族歧视一笔带过,甚至让Dixon这样的角色一言不合就洗白……真的政治正确吗?!?
Dixon犯起浑来,还没自杀的上司威洛比警长都很难拦得住。(图片来自IMDB)
不过,可千万别说什么“电影奖项不该和政治正确扯上关系”的话来。
用娱乐文化网站Vox的评价来说,颁奖季整个就逃不开政治正确的俗套。无论是今年轰轰烈烈、代表女权和反性侵的#Time'sUp,还是前几年一直火热、反抗种族歧视和不公平执法的#BlackLivesMatter,都是看戏的美国人需要的,否则如何能让审美无确定标准的奖项评判变得理直气壮呢?
如此说起来,顾此失彼的《三块广告牌》重前者而轻后者,被部分观众、影评人吐槽是靠投机成为颁奖季热门,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只是丢掉最佳影片,真的是因为这份争议吗?这显然我们再也无从得知了,但在洛克威尔拿到最佳男配角奖项后,后台接受采访时都还被问到种族歧视上的问题,它的威力可见一斑。
(图片截取自Twitter)
4. 一场酣畅淋漓的演技群像
抛开争议和奖项,无论是剧情编写还是演员演技,《三块广告牌》其实都还是可圈可点的,完全对得起两座演技小金人。如果真的可以不考虑好莱坞“政治正确”,它横扫各种奖项确实实至名归。
先说无悬念拿下最佳女主角的麦克多蒙德。
电影一开头,开车经过破旧的三块广告牌时,镜头特写了一段Mildred咬指甲的细节。单凭这一段,她就已经值得一座小金人,因为这个瞬间,她终于放下对自己怒火的控制,选择了倾家荡产也要在广告牌上羞辱警长,这才引发了整部电影的剧情。
整个片子下来,麦克多蒙德扮演的Mildred给人的印象,无外乎“硬气、坚持、惹不起”一类的关键词。然而圈哥私以为,她的表演最精彩的地方,莫过于那些看似不经意、但实际上润物细无声的几次暖意流露。
比如虽然她能在威洛比警长以自己身患癌症为理由求她撤下广告牌的时候,还能硬气地表现出不在乎,但当她在警局里被威洛比审问时,突然被发病的对方喷了一脸血时候,脸上的震惊,以及那一瞬间让她“复仇女神”面具出现裂痕的慌张。
还有一处,是她在发现纵火烧了广告牌的是自己的前夫Charlie,而不是被她误会、并且意外烧伤的Dixon时,在餐厅里拿起酒瓶走到前夫和19岁小女友面前,眼看又是一场头破血流的时候,却因为“情敌”天真的一句“愤怒会引起愤怒”(anger begets anger),而突然软化下来,只告诫前夫“对她好一点”。
这一瞬间,她不再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疯狂母亲,而是终于流露出了属于女人的脆弱和自怜。这也是她终于看清楚自己的疯狂的一个信号。
电影中这样富有张力的对手戏比比皆是。(以上2图来自IMDB)
而能让《三块广告牌》一部电影拿下最佳男配角5个提名席位中的两个,伍迪·哈里森和山姆·洛克威尔也绝对的不可小觑。
哈里森饰演的威洛比警长自杀前的苍凉和释然令人心惊,而洛克威尔的Dixon……令人讨厌的程度(也就是表演的成功程度),绝对不下于容嬷嬷!
在拿下奥斯卡之前,洛克威尔已经横扫了不少颁奖典礼,其中也包括年初的金球奖。(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就连戏份更少的配角也都各自闪光。
比如Mildred儿子Robbie的扮演者卢卡斯·赫奇斯,在去年大热的“丧”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里大放异彩之后,这回的表现更是收放自如了。无论是和母亲的车中争吵,还是面对暴力倾向父亲时用刀架在他脖子上,甚至在面对到家里来找麻烦的神父时候脸上的玩味表情,细节把控程度都令人屏息凝神。
奥斯卡历史上,其实多的是电影本身质量平平,却凭借个别演员的出色表现和适当公关而把演员本身捧上神坛的先例。像《三块广告牌》这样拥有精湛群戏、同时还让每个演员都出彩的,却不可多得。
就像豆瓣上一位网友所评论的:这得凭导演兼编剧的马丁·麦克唐纳(Martin McDonagh)多强悍的掌控力、演员们多尽心的配合,才能让每个人都严丝合缝地成为电影的一个“零件”。
麦克唐纳在最后一幕戏拍摄现场给洛克威尔讲戏。
不管怎样,每年一次的奥斯卡总会落下帷幕,奖项只能说明部分“专业人士”的品味。
不过既然它现在英国电影院还有排片、国内也刚刚在3月2日上映,你会为了一个讲得不错的故事,去电影院享受一次不暂停、不快进的无尿点式观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