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花男孩”进京:一场大型的政治真人秀 (图)
“冰花男孩”来北京了!在“冰花男孩”走红网络十余天后,这个孩子实现了他一直以来的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的小小心愿。 “冰花男孩”北京圆梦(图源:VCG)
这或许是“冰花男孩”一个人的小幸运,但在这个男孩的背后,显然还有更多的“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困境,中国政府需要着力解决的并不仅仅是满足一个男孩的心愿这么简单,而是要从根源上减轻乡村儿童读书难的现状。 换句话说,苦难并不值得赞美,我们更不应该把苦难当做卖点,消费这一现象。必须看到的是,农村劳动力的急剧减少加速瓦解着中国的乡土结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娶妻难等问题集中爆发,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归根结底,引爆舆论热点的是在寒冬里跋涉4.5公里去上学的艰辛,而大众需要拷问的则是,这种艰辛是不是本可以避免? “冰花男孩”王福满只是中国六千万留守儿童的一员,他们的父母在社会的工业化浪潮中选择进城谋生,而中国城乡的户籍隔离制度使得这些儿童通常都只能选择留在农村和祖父母们一起生活,乡村学校的减少只是留守儿童面临的诸多困难中的一项。 众所周知,中国曾在2012年以前实践过大规模的撤点并校,撤掉生源不足的小规模(100人以下)的学校、教学点,集中办学,办寄宿制学校。但撤点并校之后农村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凸显,农村学生辍学率回潮。
针对这一现象,国务院办公厅曾在2012年9月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叫停“撤点并校”。 但意见的下发似乎并没能完全阻止农村小学的凋敝,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城乡教育结构逐步失衡,一场乡村小学减源潮正在席卷全国,农村学校的消亡似乎已不可避免。
中国企业家马云近日提出建立“拆校并校机制”,这一机制看起来同2012年以前的“撤点并校”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在马云看来,之前之所以不成功,主要就是因为没有建立“拆校并校机制”,如果企业家能介入推动建立拆校并校机制,这一教育扶贫的实践就能够成功。 先不论马云的提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但这一直面问题本质的态度是值得赞扬的。个体困难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局限,作为一个制度性问题,只有从根源上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方为正途。 而不是把一个男孩带到北京来,让他在见识到大城市的繁华与广阔后,回到自己的故土继续那种艰辛困苦的生活,试问,政府相关人员现阶段所做的事情同湖南卫视的真人秀节目《变形记》有何本质上的不同? 归根结底,政府之所以为政府,是因为它肩负着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财产不受侵犯的责任,背负着让人民生活得更好更有希望的重托,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才是大国之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