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弯道超车靠什么?海外新媒体高峰论坛点招
如何在行业竞争中胜出并超越发展是众多新媒体从业及管理者思考的话题。本月初于中国成都举办的“第二届海外新闻媒体高峰论”上,来自全球各地的参会新媒体代表和···
ACB News 《澳华财经在线》10月30日讯,新媒体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何在行业竞争中胜出并超越发展是众多新媒体从业及管理者思考的话题。本月初于中国成都举办的“第二届海外新闻媒体高峰论”上,来自全球各地的参会新媒体代表和中国境内知名媒体人士、专家学者及互联网企业领袖进行了全方位沟通和深度交流,碰撞出极具价值的经验借鉴和思路启迪。
借力新技术系此次峰会中一个热点话题,来自行业内的专家分享了新技术在媒体日常采编业务中的应用。在新媒体运营者最为关注的创新融合发展方面,论坛参与方嘉宾及代表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度互动和探讨。
一点资讯副总裁王元元在参加技术分论坛时指出,在近期的内容创造过程之中,优秀的自媒体都经历了从内容创造和内容理解再到内容分发转变,现在精准的算法让过程变得更为快速。
海纳媒体大数据副总裁王晟、熊猫直播首席执行官黄欢、腾讯智能硬件负责人Daniel Wu、腾讯内容机器人项目负责人刘康等嘉宾也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解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技术在新媒体采编实践中的运用,以及新技术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技术对于媒体转型固然重要,但在涉及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讨论时,更多代表和嘉宾普遍认为,即便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技术在传统媒体采编过程运用,以及通过大数据用户阅读习惯进行精准分析,固然可以提升新媒体的效率,但新技术运用更多是锦上添花,而优质的原创内容则是媒体的终极核心竞争力。
正如海外网海聚平台项目总监董博先生在论坛对话时所言,技术对于新媒体而言,带来的是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新技术的出现和运用为新媒体创新发展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但作为媒体还是要加强其公信力,最终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取决于优质原创内容的生产和制造,目前大数据还不能完全解决这一点。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社长助理施倩在合作论坛上也发出了同样的声音,她表示,十年前谈新媒体只有对纸媒消亡的恐惧,今天已经不会有人这么讲,很明显是内容为王,学会了新媒体的玩法和策划,当下传统媒体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后发优势。
作为一个媒体人如何生产出令人信服的优质原创作品?
9月5日下午的分论坛融合论坛现场,人民日报“侠客岛”负责人张远晴的分享令人耳目一新。张远晴表示,做新媒体需要表达新颖、角度独特、标题一定要巧,且一定要把立场站稳。他还指出,做新媒体,最重要的思维转变就是从原来的单向的写作思维,转化为立体品牌运营的思维。
在众生喧哗的时代,媒体怎么回应读者的问题?张远晴总结出三个“态”字。第一是态度,“我不希望你同意我所有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表达的权利”;第二是心态,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第三是姿态,有一种持中守正的姿态,在一个纷繁复杂的舆论圈里面要保持一种客观理性。
真正做到这点并非易事。
眼下的客观现实是,一方面是细分读者群体对优质原创内容的期盼,另一方面则是休闲娱乐八卦甚至庸俗低级的新闻占据各渠道网站的主要流量。
对于优质原创内容生产者,在喧闹的信息时代恪守职业情怀不随波逐流实属不易,但他们目前依然不得不接受坐流量冷板凳的现实。
而这种局面有望在人民日报海外网推出“海聚平台”项目后改观。该项目通过新兴媒体技术运用,改变传统单向的内容供需关系,联合海外华媒打造一个资源共享、技术联通、互利共赢、一体发展的媒体融通平台,本网(《澳华财经在线》)有幸成为“海外华文新媒体内容共享平台”首批签约入住二十余家媒体之一。
海外网副总编辑王丕屹在为海聚产品发布会致辞中指出,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海外华文媒体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要选择,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升级,海外华文媒体同中国国内媒体同行的交流愈发频繁,合作愈发紧密,一个良性互动的局面正在形成,要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加强互联互通,努力打造更加丰富、便捷、开放的华文资讯共享平台,进一步传播优秀中华文化。
一点资讯副总裁王元元 、阿里妈妈媒体事业部总经理王帅民、海纳媒体大数据副总裁王晟等参与论坛讨论的特邀嘉宾,作为业内领军人物纷纷对优质内容表示欢迎,并希望通个各种形式将优质内容推荐呈现到用户眼前。
参会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普遍认为,目前处于媒体融合转型关键时期,“第二届华文新媒体论坛”为大家坚定信心、拓展思路 、多角度寻求破局之道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收获多多。
“第二届华文新媒体论坛”由人民日报海外版、四川省委外宣办主办,人民日报海外网、成都市委外宣办承办,包括本网在内的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海外华文新媒体代表及中国知名媒体代表、专家学者及互联网企业领袖约300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