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蔡侃房】澳洲年轻人买不起房怪谁?.
过去的十几年,关于房产“可负担性”的话题越来越多,政客以这个主题作为竞选立标的也是泛滥成灾。
去年公司一个项目申请上了Whitehorse的forum,有政府议员和内部规划师一起到场,然后好笑的事情就发生了,大家对这个申请三两句话带过,没有什么争议,倒是后来,Council自己的planner和议员争执了起来。
议员先是问Council planner:为什么Council会批准这么多中密度开发,影响居民居住质量,地产商来炒地皮,澳洲年轻人却买不起房子。(听上去好有道理,万恶的地产商)
Council planner这时候回答了,说土地上涨是难以避免的趋势,而规划政策的存在就是希望能对供应更多住宅的区域和种类有所指引,这样能提供更多“可负担”住宅……(说到这里,planner被议员粗暴地打断了)
这位议员说,可是房子没有变得“可负担”啊,他们只是变得更小了啊,连花园都木有了啊,最关键的是,居民都不喜欢身边有这种开发啊,你们作为Council的规划师为什么要去批准这种东西呢?(艾马好犀利,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呢)
Council planner语调一转说,确实很多居民都不喜欢呢,不过还有更多的居民连税都不喜欢交呢,我们是不是大家都不要交税了呢?(我错了,这个更犀利……)
作为万恶的开发商的代表人,我只能外表淡定,内里为planner拍烂手掌。
说句题外话,后来这个Councillor议员被选下去了,这个planner叫Anne,在Whitehorse做了十几年了依然屹立不倒。
不得不承认的是,澳洲年轻人越来越买不起房是真的。
这里所说的“澳洲人“,还要区分是哪里族裔的人,例如本地的华裔,印度裔,希腊裔,其它欧裔,很多都有和我们传统华人相似的教育方式,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照顾不是到18岁就结束,父母会尽自己可能提供绝大部分的经济支持,子女也没有18岁一成年就要搬出家的意愿或者压力。
这一类“澳洲人“,一般买房是不会有大困难的,因为父母往往很早就做好了安排。
但是剩下的那些”澳洲人“,往往就比较困难一些了,本身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比较疏离,各管各,其次父母本身的成就可能也比较有限,澳洲福利又比较好,拿福利也是饿不死的,所以这些家庭出来的年轻人如果考虑置业的话,就会有很大的局限。
2013年政府的研究数据显示,26%的澳洲大学毕业生,在从事远远低于自己专业级别的工作,文章标题是,《我们为什么造就了那么多拿着博士学位的咖啡服务员?》
这些毕业生在投入了那么多年的时间和庞大的教育花费之后,却发现自己找不到什么合适自己专业的工作。报告里还显示,很多符合年轻人的专业入门级工作有70%会被人工智能代替。
为什么他们买不起房子?能力是一个方面,意识形态是另一方面。
这些年轻人往往缺乏投资意识(源自于父辈生活和家庭环境),但也并无生活压力(福利太好),做做低端的工作也能温饱无碍。
话说回来,这一批年轻人对房产的“特殊”需求在未来十几年和几十年中会逐渐影响到市场,因为这一群年轻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中低收入导致这些人很难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尤其是很难买到他们父辈生活的好社区大房子了,为了能继续生活在儿时的环境,年轻人会慢慢地接受近城区郊区的小户型townhouse或者公寓等。
这还真不是瞎掰,近年来内城区(注意不是CBD)的小户型市场有很多本地白人投资,部分是首次置业自住(现在的首住补贴政策方向显然不是给人拿来买House的),有些是还住在家里,但是先开始买房做投资的。而且新房对于这些买家颇有吸引力(补贴,印花税减免,及各种开发商促销优惠等)。
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人们可负担性下降,本地的买家尤其是年轻买家,将会逐渐选择交通、商业设施等配套的小户型。对于开发商来说,要及时关注这个现象,更加丰富的增加未来开发的房型。
有房产开发,土地购置需要的投资人,随时联系我们。
下周预告
好的理财知识去哪里找?大家都在向谁讨教经验?下期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