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1日 11.0°C-13.5°C
澳元 : 人民币=4.73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北京人在“纽村”——移民就业,我们和新西兰的IT缘份

2017-05-28 来源: 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2条

新西兰吸纳了数量众多的IT技术移民,他们在“新大陆”的工作和生活如何,这一路又是怎么走来的?本栏目邀请了来自北京的两位IT人,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移民与工作经历。他们说,如果自己的故事也能给其他朋友们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那就让我们做一次回顾吧,为大家记录下这份经历、这个选择、这段路程……

北京人在“纽村”——移民就业,我们和新西兰的IT缘份 - 1
一家三口(配图均为本期主人公妻子王玥摄影)(图片来源: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网)

一个普通人的四十不惑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移民?”。每次回答前我都还会再想一想,直至今天。我的答案是:为了我自己。心底一直有个梦: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到世界各地去走走看看,可现实中,我却一直在父母身边、也一直在北京。

2011年底女儿出生,初为人父,我也突然感觉自己来到一个关键临界点,如果再不迈出追逐自己梦想的这一步,也许这一生将永远再也没有机会了。我是小熊,41岁,来到新西兰2年半,就职于新西兰一家IT公司,担任测试工程师。

我有三座大山

2012年,和妻子商量,征求父母的理解,我开始申请移民。由于IT在专业上的优势、本行业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研究生学历,以及先后在中国摩托罗拉、三星公司担任高级软件工程师和软件研发经理的经历,我和那个时期的一批技术移民一样,离岸获得了永久居民签证PR,可以开始实践自己的梦了。

2014年9月19日,妻子、女儿和我来到奥克兰,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最初几个月里,我们逐步地完成了安家的任务,为女儿选好了幼儿园,和好友一家共同体验了一次房车北岛行,将美丽的新西兰风光尽收眼底。2015年1月,我的新任务开始了:找工作。然而,想得到真正稳定的专业工作,不容易!

首先是新移民无从下手的问题。我没有多少求职经验,最近一次是2013年,当摩托罗拉退出中国而几乎整体裁员时,经朋友介绍跳到三星。再上一次更是十几年前了,研究生毕业时在摩托罗拉由实习生顺利转正。而来到奥克兰,没人推荐,没人指导和分享经验,彻底地两眼一抹黑。

第二个痛苦是语言。这一关,每个移民都逃不掉,尤其是还打算继续做自己专业的技术移民。寻找工作的一路上,因为语言困难而带来的酸甜苦辣多了去。来之前,我在国内先后工作的两家跨国公司都是在文件上规程等方面全部使用英语,我也可以应对,虽然知道自己的英语不能算很好,可出国后却发现,差距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初来乍到时听别人讲电话,我都在怀疑:这说的是英语吗?Kiwi的发音确实挺特殊难懂的,没办法,继续狠心地让自己听吧。

而第三个痛苦是,专业不对口。我发现软件开发经验在这里用不上。新西兰更多的是应用层面的软件开发,包括网站、手机应用等等,而我之前的手机软件开发经验根本没人要。

迷茫,但不停步

登上“新大陆”的我,面临这样三大挑战,可能也是多数技术移民都会同样面临的问题,有办法吗?能翻过去吗?答案是肯定的。工作的问题,要分两方面来应对,一是远期未来,二是眼前的“苟且”。

对远期未来,我的对策是不断上网找职位、找中介、投简历,万事总有第一步,勇敢地迈出去就好。2015年1月到5月,我投出约30份简历,每一份都根据具体职位做出调整和修改,每个职位也都是反覆挑选出来的,pm、team leader、开发,只要是自己有相关经验的职位都投。前后也收到10个电话面试、6个笔试、2个面试的机会。

可能很多新移民在开始投简历之前也是犹豫的,甚至是胆怯。记得第一次和中介聊天,虽然知道只是随便聊聊,但还是紧张,那也是我作为新移民第一次自己开车进city找路,见面后,我尽己所能把所有准备的话题一股脑儿都说了,现在想想,就像个大一新生,哈哈。不过,每个新移民心里也都很清楚,除了自己没人能帮自己,出国了,想要待下去就只能硬著头皮往前走。

回想起来,出国之前反覆思虑、家人朋友多次讨论,一切就是因为不甘心,毕竟谁能忘记心中的梦想啊!自己放著国内好好的安稳工作不做,非要来海外自讨苦吃,现在真出来了也真遇到困难了,但这不就是出来的目的吗?上吧,看看自己到底是啥?!

登陆初的适应期,做什么?

北京人在“纽村”——移民就业,我们和新西兰的IT缘份 - 2
(图片来源: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网)

在新西兰找工作,可能像人们说的那样,运气因素有7成,所以只要还没有拿到offer,一切就还是未知数,还藏在那看不见的未来的幕后。那么眼前的这些日子怎么办?找工作第一需要有本地工作经验。我没有贸贸然去找个肯德基麦当劳打工,因为我知道自己需要IT行业的本地经验,也知道将来的目标多半还是IT。在煎熬、寻觅、等待、焦虑的同时我做了几件事。

多和本地人和朋友来往。女儿的幼儿园也成了我的社交中心,经常和老师聊聊天,说说话,虽然这和找工作的联系不大,但也为锻炼英语提供了帮助,我对友人戏称,女儿的幼儿园也就是我的幼儿园。初来奥克兰,认识的人不多,可能也就七八家,各类移民都有,但大家的互通和交流很有帮助,对工作和生活都大有裨益。我们一起报名CAB举办的各类讲座,关于职场、本地工作情况、求职、如何写简历、如何面试等等,一方面练习了语言,一方面帮助了解当地情况,积极准备。

第二是主动寻找机会。恰巧有一位朋友要做网站,虽然我没有网站经验,但还是自告奋勇担当了项目管理工作。随著工作的推进,我运用自己的软件开发的技能计划并实施了网站测试的工作,而这些都积累了实实在在的本地工作经验,同时也帮助扩大社交圈。毕竟有实际的工作可以做,即使没有收入但也绝不可无所事事,一定要每天寻找机会进步、提升自己。

而对新移民来说,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第一次,但也都会带来新的体会和收获,尤其是动手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那段时间,我还帮助朋友一起为他家打造围墙栅栏,从BUNNINGS商场买回原木,由锯木解板开始、刨平、抠槽、做榫卯,打磨、拋光,历时3周,当砸进最后一颗钉子收工,1.8米高25米长的围墙矗立眼前,我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木工活儿,很是自豪。

原本在国内有一份优秀工作的我的妻子,出国后和我分工明确,她主内我主外,万万没想到,之前很少出入厨房的她竟然能做得一手漂亮的好菜,每天面点菜肴变着花样来,这也是我们来新西兰最大的收获之一啊!我想,出国后许多移民都有这种感受: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摸索中创业

在找到长期稳定的工作之前的这段时间,我也完成了一轮创业的尝试过程。而这恰好是我和这位一起做栅栏的朋友交流而来的额外收获。创业可能是每个男人的梦想,我也一样,一直有这样的念头,当这位朋友提出这个想法时,我们一拍即合。

我们的设想,是为新西兰的小企业进行纸质发票的数字化处理,包括上门取送发票、扫瞄、ocr信息提取、信息入库、信息管理、网站浏览等服务。在新西兰,中小企业的占比约为?,这个创意确实有市场,同类服务的公司国外有,而且有融资成功的案例,但新西兰本土并没有相关业务的大规模推广,因此这当中蕴藏著成功的潜力空间。

说干就干,我们註册公司、申请各种服务、宣传文案、形象设计、信封的设计和制作、企业物料的准备、采购和海运等等。而重中之重,则是公司网站的建设。创业和所有事情一样,说来容易做来难,每一步都是从零开始,每个环节都要周全考虑,一切的一切都是摸著石头过河。

2015年3月底,我们的公司成立了,初步的财务目标是一年内做到收支平衡。这也是我为自己设定的限期。两个月下来,公司逐步推进,网站开始建设,发票专业扫瞄设备到位,试用测试,成本核算完成,大家干劲十足。就在这时,我意外地拿到了一个offer,不过行业发生重大改变成了幼教,职位是经理助理。我再三考虑后接受了这个工作,一方面希望尝试了解一个全新的行业,也许它将蕴藏著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希望增加本地的项目管理经验,当然,也缘于当初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在登陆9个月内找到工作。于是,白天工作、晚上创业的生活开始了。那段时间确实累得够呛!然而辛勤的付出并没有换来回报,工作刚过3个月实习期(Probation),华人女雇主变卦,开始找各种理由结束合同。

公司获奖

在这个过程中,人性的贪婪与阴暗在我面前展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体会到了海外的残酷,并不是自己的辛苦可以换来尊重和理解,这可能也是海外社会给我上的一堂课。我知道只要打官司一定可以得回公道,但是后来一位朋友问起为何不争取权益时,我只答了一句:事情都到了这么无聊的一步,争得没意思。是的,这样一件完全没有价值的事,发生过了我就不会回头再看,生命要用来做真正有意义的事。

我结束一切,开始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的企业上面。这无疑是一次完整的创业,我要在这当中彻底地沉浸、体验、学习和充电,并且,再有半年时间,就到了对这次的市场试水进行回顾总结、决定去还是留的时候了。我开始了拚搏的新生活,学习各种网站知识,html、java script、css、php等等,渐渐的,网站有些模样了,开始试用了。

我们成功地进入到梅西大学的企业孵化器当中,这下子节奏更快了,参加各种讲座或工作坊meetup、seminar、workshop、参观本地软件相关企业,通过这段时间的锻炼,我的英文和工作能力、对于网站开发的了解,都有了显著的进步。而我们参加梅西大学创业营活动时,在17家企业参与角逐的商业路演大赛中,获得了唯一最佳商业创业奖,并接受了新西兰的华文电视台的采访和报道,也雇请了自己的第一名员工,一切都向著既定目标前进。

不过,当时间来到2016年4月,我按计划进行回顾总结,公司并没有做到收支平衡,差距尚大,而我为自己设立的时间点已经来到,我想,对市场的试探可以暂时结束了,我这一路来不断积累和收获,也有信心再次向职场进发。向合伙人说明情况退出公司后,我依照自己的原定计划开始了第二次寻找工作之旅。这一次,我相信,一份真正稳定的事业和工作就在前头。

年近四十,换专业求职

北京人在“纽村”——移民就业,我们和新西兰的IT缘份 - 3
(图片来源: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网)

这一路的了解观察,我看到,在新西兰,对“专业”的理解是“热爱”,关于这点,我心中的感触真是最为深刻了。我是学电子工程的,本来应该做硬件,并且我最不想做的也就是软件,但研究生后却偏偏阴差阳错却从事这项工作。当时我是怎么办的呢?自参加工作后我不断自己学习,努力认真工作,但这就足够吗?其实,由于没有心底的爱,我在国内时缺乏动力去钻研和深入软件开发的专业知识,仅仅停留在了能够工作的层面上,但这对于在海外求职是远远不够的。新西兰的工作对专业素养要求非常高,翻开职位要求JD,会发现每个职位都在寻找技术牛人,各种条件一大堆,对我来说,确实困难。所以,如果有人问如何才能成为技术达人?我想只有一个字:爱。——就是有热情,甚至激情。技术水平在其次,如果缺少热爱的精神,雇主是不会接受你的。可是,这一点又切实与教育有关。

中西教育理念不同,中国强调学术能力,西方强调专注力。而专注力源于兴趣、爱好。如果你喜爱一个工作,就一定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专注地学习和深入。之前我的软件开发没有重点深入,也正是源于我不喜爱而不专注。现在怎么办?我的答案是换专业,换成自己喜欢的专业就好了。中国人说:东方不亮西方亮。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工作经历和兴趣爱好,我把专业方向换到了软件测试。尽管之前不曾有过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头衔,但是我心底清楚,这个方向自己一定能行也一定喜欢。我开始了在新方向上的尝试。

努力立刻有了回报,我发现了两个合适的职位。其中一个让我想起一位朋友,是我在女儿参加邻居小朋友的生日会时认识的,一个电话过去,还真是他所在的公司,于是成功得到了内部推荐,所以平时的人脉积累是有必要的,新移民不要小看任何一次聚会。针对这两个职位,我都像创业一样充分研究,招聘广告职位说明中的每一条,我都对应到自己的cover letter中,简历也精心修改。这一次的cover letter和简历,与一年前相比有天壤之别。本地的工作经验、对行业市场的了解、人际交往技能的提升、英语的提高,都使我有了极大的不同。

在妻子的提醒下,我也准备了各种面试问题的应答,而事实证明,这种针对性的准备非常必要,因为它让我在电话面试中应对自如,哪怕是突然袭击类型的电面,这种从容不迫也自然而然流露于言谈反应当中,而这种自信也正是雇主希望看到的。第一家面试失败,但带来了经验上的累积,在再次调整和准备后,我得到了第二家公司的五轮面试机会,最终收获了offer。

结语

时间真快,这份工作到这个月30号就一年了。一年来,我还在继续学习英文,夜校每周四晚2.5个小时的课程,我坚持了快一年,就算我年龄不小又如何,为什么不继续学习呢,晚上快9点时回到家中时,我总有收获。平时在公司,我也主动交流锻炼英文。仍然还有很多不会的,没关系,不会就问,早就想通了,人在海外,只能靠自己。

专业上,我也仍在不断深入,成功地高分拿到了istqb的专业测试基础认证,40道题答对37道,并且参加各种测试相关的meetup、conference,并继续学习有关软件和理念,等等。也正是因为喜欢,我在专业上充满动力,下一个目标,我要成为测试领域专家,也只有这样,命运才会掌握在自己手中。

回顾过去的两年半时间,工作、专业、语言这三座大山基本上算是翻过去了,但转回身看前方,还有更高的山峰等著自己,唯有不断前行,才能不断成功。唠唠叨叨这么多,既是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探寻经历,也是技术移民的奋斗历程。写来与大家共勉吧!每个移民都不容易,每个技术移民都不容易,尤其是继续坚守在技术岗位的人更不容易。

但是,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坚定信心、相信自己、不断实践、还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们每位技术移民的法宝和武器。祝愿大家幸福、健康、快乐!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
萌pinpin
萌pinpin 2017-05-28 回复
看得人心有戚戚焉
陸I大軍
陸I大軍 2017-05-28 回复
新移民不容易啊。。。不把心酸泪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