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毕业当游戏主播怎么了?我就是自在任性
“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就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吗?这是个人选择。但如果连自己的兴趣也没法实现,想要的人生都不能得到,又怎么去谈责任?”
石悦。图 / 杨璐
女流的原名石悦看上去更符合一个普通家庭取名时的期待。石悦,寓意端正、喜悦,听起来就是好学生、乖乖女的人设。
考进名校,也是包括她本人在内所有家人的愿望。“初一的时候,奶奶家的书桌上就刻着‘清华’两个字。”
她希望获得长辈的认可,作为那一届内蒙古地区理科高考状元,顺利进入清华建筑系,又去北大读研深造。
如果一直待在校园,毕业后成为建筑师,不久便结婚——这看上去是一条寻常之路。
但实际上,从大学时上传第一条游戏解说视频开始,这条路就生出了小径,石悦成为女流,一位游戏行业的KOL。
现在她身份多样,既是一家网络直播平台的主播,拥有百万粉丝,也成立了游戏视频工作室,要走之前同龄人没有走过的分叉小径。
争议
女流的一天从直播开始。
这是下午3点,并不是直播所谓的黄金时间,但12万粉丝已经涌入直播间就绪。
像往常一样,她从邮箱里复制网友来信,粘贴到屏幕上,开始念出声。
石悦的直播间
“稳定的人气需要固定玩某款游戏,不然换一个游戏走一批人,何况还是受众少的独立游戏,强烈建议至少一半直播时间玩超级马里奥……请务必恢复游戏前的吃饭聊天环节。”
念着念着,有点不对劲,才发现自己正直播的是篇上千字针对她的声讨檄文。
女流沉默了一分钟,然后突然开始啜泣。“作为一个非主流的主播,有这样一个人每天出来打击我,我很感动。”她吸了吸鼻子,“我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路。谢谢你对我说的每一句话。我虚心接受,坚决不听!”
主播女流常被人评头论足,从踏入直播平台,外界的质疑就没断过。
除了抨击她直播玩的游戏太小众,一直持续的话题还有“省状元读完清华北大却成了游戏主播”。
网友毫不客气地向她“开炮”,比如“读了北清还去当主播?”、“浪费国家资源”。
也不是常有啜泣这么情绪化的时刻。大多数时候她会自我解嘲。一次直播里有人调侃她“明明可以靠才华,偏要靠脸蛋”,她怼了回去:“你说反了吧?”
但最近质疑来得太密集,她决定不忍耐了。
“什么叫浪费?所谓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是不是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个人选择。可如果连自己的兴趣也没法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都没有得到,又怎么去谈责任?”女流语速变快,吐出一长串。
4月的时候,她甚至特意跑去知乎回答了“面对喷子,你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有哪些妥善的应对方式?”的提问,写了近两千字论述网络暴力带给她的思考。
“网络暴力就像重力一样普遍,但我从不觉得这种暴力是‘应该存在的’,我要跟它抗争到底。”
抗争的方式,就是做自己。比如偏不换直播的游戏,以及偏要做一个不露胸不发嗲的主播。
她只推荐各种规模不大的冷门独立游戏,入选的标准有两条,一是必须有趣,有创意;再一个,得讲一个完整又动人的故事。
直播两年,第一年播了170款游戏,第二年又播了110款游戏。
石悦直播过的游戏
这听起并不符合直播的某些规律。以至于她的粉丝打赏收入不稳定,有时一场直播会收到上万块的打赏,也有从头到尾都没有打赏的情况。和她拥有同样观看人数的主播,收到的礼物也远比她多。
人人都在谈成功学的时代,石悦称自己有一套“自我成功学”:“我觉得我的世界是我的,我来我走我死掉,选择看什么风景,遇到什么人,跟世界哪一方去沟通,这都是我的选择。”
她还想过,以后要在客厅要挂四个大字——自在任性。
“石工”
好多年前的石悦,像是女流的反面。
那时高考结束,老师问她想报什么专业,她直接傻掉。哪有什么自己的想法?连考上清华,也都是一个家庭的预案。
如今拿书呆子经历说事儿,石悦对此颇为在行。她称呼那时的自己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典范”:“老师说状元一般都选建筑系,我说好啊,就这么去了清华建筑系。”
现在进入直播间,会发现至今仍有网友在弹幕中叫她“石工”——这是对建筑工程师的一种称呼。
这段经历有次还成了高中考试的作文题——“如果你是小悦,你会选择做游戏主播,还是建筑工程师?请说出你的理由,据此写一篇文章。”
在现实场合,建筑系毕业的石悦也常被问到同样的问题,听起来像是一个人生选择的重要关口,“但实际上早已经有了大方向的决定,只是内心有小小纠结。”
令她感到幸运又不幸的,就是她学了建筑。
“它是思维方式,让你去了解人和空间的关系,怎么去满足人的需求来改造世界。这是一种综合能力,我觉得对我一辈子都有益。”这是她的理性。
但感性上,她又燃不起任何热情:“实在太枯燥了,每天要画图,熬夜。我很羡慕我的同学,他们可以常年去图书馆泡着看书,讲设计方案时眼睛里闪着光。”
常有人在小说里写独自身在异乡时的迷茫,在内蒙居住了18年的小镇姑娘石悦,对这点心有戚戚焉。
“五道口的路比我们家那宽上一倍,天南海北的舍友说着各种方言。你要说那个时候没有孤独感是不可能的,可能正因为这种迷茫,也坚定了我一定要去为自己做点事情的信心。所以我开始录游戏解说视频。”
连耳机和麦克风都是从隔壁寝室借的,石悦花通宵给视频配音、做渲染,早晨起来上传到优酷。
注册用户名时,想着玩游戏的女生少,就叫“女流之辈”吧。谁知道有重名,只好改叫“女流”。
“那时一下课,基本是飞奔回寝室打开网站查看视频的播放量,但往往只有个位数,也没人回复。虽然沮丧,但也没停止,就跟写日记一样,当作一种留存,每天下课后,我都花上两小时做视频,给自己充能。”
默默无闻的状态大概持续了小半年,突然有一天,她发觉自己上传的《十大雷人小游戏》视频,播放量比之前多了几个零,很多人评论,“哎呀这个女生玩的游戏好有意思”。
《十大雷人小游戏》截图
当时玩家们中意的都是大型游戏,第一次见到这种偏门小众的独立游戏解说,觉得新鲜,女流也因此“火”了。
一种巧合是,当石悦准备抛弃最接近的成功——如果以钱来衡量成功的话,建筑行业的起步薪酬比她第一个月拿到的数目至少要多上一倍——第一个鼓舞她的人,恰恰是建筑系的导师。
那会儿临近毕业,她一份简历也没投出去,导师急了,问她准备去哪。
她内心特别清楚,导师希望自己留在建筑行业,但还是狠狠心说:“我要去游戏行业,做游戏解说。”
60多岁的导师对这两个名词陌生得很,听得直发楞。石悦给他看自己做的游戏解说视频,犹豫地问:“你觉得靠谱吗?”
导师想了想,没直接给答案,倒是说了一个自己的故事:20岁时学建筑,博士读的是艺术史,后来去了房地产行业工作,从没想过有一天会来北大当教授。
“他说,人生就不是规划出来的,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凭着自己的判断走出来。石悦你也一样啊,既然已经想好了,就去做吧,不要扑灭你心里的小火苗。”
就这样,石悦成了女流,从“中国应试教育的典范”,闯入游戏行业,直接跌到“最不务正业”的那一个。
石悦在香港动漫电玩节上。图 / 受访者提供
星辰大海
“分享最新最特别的小游戏,大家好,我是女流。”这是直播时石悦使用的开场白。
她在这家直播平台拥有136.5万的订阅量,在新浪微博拥有111万粉丝,除了直播游戏,偶尔也会直播吃饭、唱歌——在竞争白热化的女主播序列里,她自知颜值和声音均不占优势,即使直播游戏,“也免不了要迎合新进入的观众。”
但为什么是女流成了游戏行业的KOL?
“有的人关注的是学历,有的人是外表,还有人是声音,每个人的点不一样,直播人气高和前边几个都有关系。”她分析说,“但不会仅仅因为我清华北大毕业,就会有人一直来看我的直播。留下的,都是对独立游戏有兴趣的人。”
女流收入不算稳定,花钱又随性,但对游戏的投入一直持续。有段时间早上起来洗漱完,闭着眼睛先买20个游戏体验后再直播。最夸张的一个月买游戏花了一万多。她还喜欢收集游戏手办,家里堆得满满的,而这些都是用花呗买的。“我的生活还挺互联网原生态,除了外出工作、健身和旅行,大部分时间就是宅,一个手机定天下。”
当主播除了“宅”,还意味着要经常奔波赶场。她每个月都往返京沪各个站点,机场、火车站成了她除了家以外最熟悉的地方,“常在路上,也不习惯带太多现金和信用卡,直接手机购票,一查花呗账单,全是车票购买信息….有点儿像倒票的”。
有时她也想,如果做建筑师的话,人生会是什么样子?三十、四十、五十,一步一个台阶,未来可以设想。
石悦觉得,她需要一点不确定性,就是那种在大海中冒险航行的感觉。在游戏行业就是这样,一点也看不到未来,不知道明年是什么样,也不知道十年后是什么状态。这让她觉得特别刺激。
“人生很短,平凡生活也很枯燥。尽管生活有生活的美,但是以人的经历,能不能走千里路,能不能结识一千个朋友,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的。游戏就可以提供这样一个渠道,可以用最直观的方式去认识世界。”
图 / 受访者提供
现在回想起来,她玩游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幼儿园,最早是《超级玛丽》,后来《梦游先生》击中了她,《红色警戒》让她去思考策略,《仙剑奇侠传》带她感受李逍遥和赵灵儿的故事。
《去月球》是她现在回想起心头还能为之一震的一款游戏。它的主题是爱,有点科幻的意味。游戏里她的身份是个医生,通过更改病人的记忆让他实现生前未实现的愿望。
记得玩通关的时候,朋友拍了一把她的肩膀,她一回头,对方吓一跳——她当时满脸都是泪。
“游戏的魅力就是这样,让人彻底忘掉自己,沉浸在虚拟世界里,以另外一个人的身份,走完了一段人生。等再从这个世界中抽离出来时,整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因此发生变化,更多元,更完整。”
在石悦的认知里,游戏这种爱好,跟喜欢科幻小说、天文地理没什么区别。
“其实宇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人类还要去探索?这就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一定会对五谷杂粮以外的星辰大海感兴趣。”
对她来说,游戏就是这样的星辰大海,也是她要继续走的分叉小径。
石悦在游戏展上。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