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28日 14.4°C-17.0°C
澳元 : 人民币=4.7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是什么决定着中国未来航母编队规模(组图)

2019-05-22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中美博弈趋于“热战”的背景下,预计排水量超过8万吨的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002型在江南造船厂的最新进展引起人们对中国航母建造速度和预期数量的热议。航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和综合国力的象征。在二战的刺激下,美国曾经创造了工业奇迹,而当时奠定的根基仍然足以让世界侧目。它展示了在战时极限条件下,一个国家不可估量的现代工业潜力。那么,在非极限条件下,中国又能挖掘出怎样的潜力呢?

是什么决定着中国未来航母编队规模(组图) - 1
造价昂贵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未来将达到至少10艘的规模(图源:新华社)

尼米兹号

排水量:100,020吨

开工:1968年6月22日

下水:1972年5月13日

建造周期:1,421 天

服役年龄:44年

造价:约合当下52.3亿美元(10.65亿美元,1968年)

艾森豪威尔号

排水量:10,1600吨

开工:1970年8月15日

下水:1975年10月11日

建造周期:1,887天

服役年龄:42年

造价:约合43.3亿美元(6.79亿美元,1970年)

福特号

排水量:10,1600吨

开工:2009年11月14日

下水:2013年11月9日

建造周期:1,456天

服役年龄:2年

造价:128亿(建造)+ 47亿美元(研发)

001A型(中国)

排水量:65,000吨

开工:2013年11月

下水:2017年4月26日

建造周期:1,258天左右

服役年龄:暂未服役

造价:不详,估算约30亿美元

其一、航母建造的自然周期“限制”了中国航母的建造速度。

从分段建造,到整体组装,再到舾装下水,美国航母建造提供了一份样本。事实上,以目前美军现役航母尼米兹级为例,尼米兹号和艾森豪威尔号的建造周期都在1,400天以上,这一自然周期基本框定了一艘航空母舰从正式开工到正式下水的时限,如果考虑从下水海试到正式服役,多数仍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

目前美军现役航母共计10艘,建造的时间跨度从1968年6月尼米兹号开工,到最后一艘尼米兹级航母布什号2006年10月9日下水,长达38年,平均建造时长更是长达3.8年。

这10艘航母均出自同一家美国私人造船厂之手——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 and Drydock Company,NNS&DD)。这家百年老店曾经几经转手,从1965年开始成为美军核动力航母的唯一生产商,也是军方其他定订单的主要承担着之一,包括核潜艇。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临近美国海军诺福克海军基地,其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一直维系着一条航母“生产线”。2008年其所属的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Northrop Grumman)(世界最大雷达制造商和最大的海军船只制造商)调整业务,分别成立独立的4个业务部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与位于密西西比州的英戈尔斯造船厂(Ingalls Shipbuilding)形成其舰艇建造部门的两大支柱。

及至今天,美国预计在2058年前以 10艘次世代福特级核动力航母取代目前仍然现役的10艘尼米兹级,除首舰福特号已在2013年下水,2017年服役外,第二艘肯尼迪号(CVN-79)也将诞生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2015年8月22日动工,预计2019年下水),第三艘企业号(预计2020年动工,2025年下水)则由英戈尔斯造船厂建造。据此进度,美国航母建造周期如保守地设定为4年,在2058年完成10艘航母迭代的计划不成问题。这还是在美国并未只是启动一条“生产线”的背景下,如果启动中小舰艇建造见长的英戈尔斯造船厂同时(而非交替),那么从工业能力上提前完成任务,甚至维系特朗普所追求的12艘同时服役状态,应该也无问题。

中国在改造辽宁舰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经验,改造过程从2005年4月26日进大连造船厂的干船坞到2011年下水,历时6年,但它属于改造,对中国航母建造周期并不具有参考价值。同样由大连造船厂负责的001A型从2011年11月开工,到2017年4月下水,实际上建设周期与美国相当接近,大约为3.4年。不过,考虑中美国产航母的技术差距和装备水平差距,单纯从建造周期上,二者极为接近。这一“标准”大约可以视为航母建造周期的“硬标准”。

从目前看来,另一家军工舰艇生产商江南造船厂也参与了中国国产航母建造计划,其最近被关注的卫星画面进一步证实中国并不局限于启动单一“生产线”。这样可以保证双方拥有一定的竞争。考虑到航母建造产业的连续性,大连造船厂很可能在001A型服役后启动新的航母建造计划。如此,在2049年建设世界军事强国的时限来临之前,即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中国也能完成10艘航母的建造计划。事实上,目前最需要确认的是,中国不可能“浪费掉”数艘常规动力航母的积累,而一旦新型装配电磁弹射装置和使用核动力的航母定型,两条“生产线”同时启动可以提前迎接与美军并驾齐驱时代的到来。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非极限条件下的理想状态下,而在战争等非常规状态下,商业船坞等战时统筹能力和调用将令一切大大改观。

是什么决定着中国未来航母编队规模(组图) - 2
早前CSIS公布的江南造船厂在建002型航母建造进度(图源:Reuters)

在考察了中国航母建造的建设周期问题后,那么接下来,最后起决定作用的则是需求-供应,以及国家综合国力或者工业水平以及决策层的意愿。

其一,从战略需求层面看,尽管中国深蓝战略从胡锦涛时期(甚至更早)开始付诸多年,但其实际战略纵深仍然主要被“压制”在中国四大近海范围内,缺乏远洋空间。

二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利益无处不在,美军必须要担负起支撑其全球霸权的重任。美军凭借强大综合国力实现了全球布局和快速兵力投射,其按地域划分的七大战区联合作战司令部能够在遏制潜在的地区强权和应对突发的危机时发挥强大作用,依靠其航母战斗群以海上封锁、立体打击的形式控制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所以说,它一直需要为此维持如今的10个航母战斗群。

而对于中国来说,尽管其利益的全球拓展是事实,但是从战略空间来看并不构成连贯的“区域”。

2015年中国官方发布《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这份白皮书再次“修订”了中国海军战略,称“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

这意味着中国海军战略纵深的再一次延伸。在此之前,1949年中共建政初期,解放军将其战略定位仅限定在内河流域,全国实现统一后(除港澳台及其他岛屿)后战线前突至近岸地带。

1980年代以后,中国海军开始推进改革,尤其是1990年代美国在台海危机所给予中国的现实军事压力迫使中国筹划“近海防御”体系,同时秘密论证策划大型水面舰艇和攻击型潜艇,以寻求将战略纵深前沿推至“四大近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尽管进入21世纪,尤其是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后,中国改变“守”势,积极拓展战略纵深,通过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立、钓鱼岛和台湾岛绕行常态化、“突围”西太平洋岛链和大规模的南海岛礁建设,将美军势力压制在主权范围外围,验证了自己的军事实力成长。同时,以亚丁湾护航、海外紧急撤侨、跨海域远程军演、南北极科学考察等行为,按照米尔斯海默的理论,中国直接“挑衅”了美军维护冷战后世界安全秩序的能力。

但是,从整体而言,其“纵深”不但不够,而且整体仍然频繁收到美军干扰。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5月份美军军舰已三番两次以“执行航行自由任务”而突入中国南海岛礁附近水域发起挑衅。

目前,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仅青岛综合保障基地和2014年基本建成的三亚综合保障基地(拥有全球最长的700米航母码头),均可作为母港同时容纳两艘航母停泊。除此之外,中国在2017年投入使用的唯一海外军事基地吉布提保障基地,目前仅有为中国海外护航编队提供补给的“经验”,从理论上似乎可以扩大补给能力,但孤悬海外风险很大。

是什么决定着中国未来航母编队规模(组图) - 3
辽宁舰的改造让中国掌握了航母建造成本核算(图源:新华社) 

其二,中国综合国力等“硬件”指标可能限制中国航母建造计划的规模。 

正如上文所言,航母建造是一个系统性综合工程,是现代工业的“整体”结晶,包括钢铁产业、电子技术、动力系统等等,舰载机、弹射系统、防御系统、指挥系统的整合也是关键。所以说,航母建设绝对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工业水平的体现。 

我们不妨从两个基本指标来分析: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指标,事实上根据既往经验,美国现役尼米兹核动力航母的建造成本基本切近于一个与GDP固定的比值。这一事实表明,在非极限条件下,一个国家在维系航母力量的承受力是有限的。 

根据二战后的某些统计,美国航母(包括基本作战平台和舰载机两大部分)占当年美国GDP比重普遍在万分之五左右,而且越到后期,这一比例越高。目前最昂贵的福特号航母最为昂贵,为128亿美元(建造)+47亿美元(研发),而按照下水当年美国GDP总量16.69万亿美元测算,单纯建造成本占比超过万分之七。当然,这一比例上升与美国本身的人工成本增长、通胀等因素可能有关,扣除这些因素,万分之五以上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同时,另一种比较方式是,目前美国总共维系着11艘核动力航母的服役状态,而其2018年GDP数据为20.5万亿美元,当年年化经济增速2.9%。相较而言,目前中国经济正在遭遇严峻考验,2018年经济增速再度下滑至6.4%,GDP总量为90.0309亿元人民币,约合13.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66.3%(2017年为63.2%)。 

辽宁舰的改造成本较为复杂,在今天的参考价值较低。而外界普遍预期中国首艘国产航母001A的建造成本应该在30亿美元左右(这仅仅是一个参考值),那么其与中国GDP比值则远低于万分之五(高于万分之三)。相对应,这也可能与中国整体装备材料和人工成本较低有关,也与近几十年来中国工业增加值尤其是制造业成长,而美国却在“衰落”有关。 

2、如果说GDP总量和构成代表了综合国力的“硬核”基础的话,那么国防经费开支则表达国家发展军事的战略意图。 

单纯从军费开支看,正如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所说,中美已经成为过去拉动全球军费增长的两大引擎。事实上,这很容易理解,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维持与其地位和经济增速匹配的军费开支是很正常的,只要不是“穷兵黩武”将世界安全局势拉入到一个军备竞赛的紧张游戏中便可以接受。 

该研究所4月份公布的全球各国国防费用数据显示,2018年世界军费总额增加到1822亿美元,比2017年增加2.6%。排名前五的一次是美国、中国、沙特阿拉伯、印度和法国,它们共占全球军费开支的60%。美国的军费开支自2010年以来首次增加4.6%,达到6,490亿美元。而中国的支出连续第24年增长,增加5.0%到2,500亿美元。 

相较于中国GDP总量相当于美国的66.3%,中国的军费开支仅相当于美国军费的35.8%。从横向对比看,中国决策层发展军事的动力和意愿“远不及”美国。但是,从纵向比较,自1990年代中,中国稳步增长军费,并建立与GDP增长相一致的军费开支增长模型,基本稳定在2%左右,2018年1.9%。美国军费开支曾经令其不堪重负,这一比例已经从1960年代的9%左右持续下滑到3%以上。 

军费开支的分配直接决定了包括航母编队在内海军所能获得的份额。以2018年财年美国军费开支为例,人员费用与设备费用比例约为1:4,空军、海军(含海军及陆战队)、陆军与各军种通用设备的比例分配关系为2.8:2.8:2.6:1.7。不同于美国,中国军费开支结构分配从未被公开,但是套用比例的话,至少从预期来说,中国海军也可能大体获得这一比例的军费支持。即便在军费增长停滞的情况下,中国海军也能分到至少700亿美元,考虑五分之一的人员成本,那么装备开支可以达到560美元。 

当然,中国高层会在如何使用这笔军费时产生争论甚至分歧,海陆空等各军兵种也会施加影响。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中国海军将获得可能比今天更充足的经费倾斜。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