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19日 15.1°C-17.3°C
澳元 : 人民币=4.61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精明的斯大林为何在1941年固执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

2018-07-13 来源: 杰弗里·罗伯茨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精明的斯大林为何在1941年固执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 - 1

摘自《斯大林的战争》 原著作者杰弗里·罗伯茨已获得社科文献·甲骨文授权发布。

苏联特色的绥靖主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斯大林经常批评英法的绥靖政策,理由是,对希特勒的让步只会吊起他的胃口,要求得到更多的领土。然而,在1941年6月22日前的三个月中,这样的考虑却被弃之不顾了。当时斯大林做出了一连串的夸张的友好姿态,想要证明他对德国的和平诚意,从而打消希特勒的战争念头。

精明的斯大林为何在1941年固执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 - 2

斯大林

在这些姿态中,首先是1941年4月13日与日本签订中立条约。由于日本是德国三国条约中的伙伴之一,苏联与日本签订条约显然是要向希特勒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斯大林对于与轴心国谈判并达成协议仍然是感兴趣的。实际上,在苏联的报刊当中,中立条约被说成以前提议苏联加入三国条约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当然,如果万一与德国发生战争,与日本的条约对于苏联的远东侧翼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不过,那种情况下,对于日本是不是还会保持中立,斯大林是没有多少信心的。该条约在政治上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它的战略意义。在4月13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乘火车离开莫斯科的时候,斯大林公开表明他对德国的喜爱,从而亲自进一步证实了给柏林传递的信息。在车站送别松冈洋右之后,斯大林找到舒伦堡(二战纳粹情报头目),并当众拥抱了他。斯大林对舒伦堡说,“我们必须继续做朋友,你要尽一切可能做到这一点”。后来他又转向德国武官克瑞伯斯上校,并告诉他说,“不管怎样,我们都会与你们继续做朋友”。

精明的斯大林为何在1941年固执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 - 3

松冈洋右

5月7日,苏联报刊宣布,斯大林已被任命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也就是说,他在保留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职务的同时成了政府首脑。从1930年起一直担任苏联总理并在1939年5月被任命为外交人民委员以后身兼两职的莫洛托夫,成了斯大林的副手。根据做出这一决定的5月4日的政治局决议,斯大林之所以被任命为人民委员会主席,是因为在国际形势紧张、要求大力加强国防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提高党与国家机构的协调性。

长期以来,莫斯科一直在把斯大林塑造成和平的制造者和调解人。舒伦堡给柏林的电报十分肯定地说,他“确信,斯大林会利用他的新职务亲自参与维护和发展苏德之间的良好关系”。斯大林在被任命为总理之后,接着就发出了一连串的进一步采取绥靖政策的信号。5月8日,苏联的塔斯社否认了军队沿苏联边界集结的传言。第二天,苏联人取消了对被德国占领的比利时、挪威、南斯拉夫流亡政府的外交承认。5月12日,苏联承认了伊拉克的反英政权。5月24日,舒伦堡向国内报告说,斯大林的政策“首先是旨在避免与德国发生冲突”,“苏联政府过去几个星期的态度、苏联报纸的调子……以及对与德国达成的贸易协议的遵守”,都说明了这一点。在6月初克里特岛落入德国人之手以后,苏联迅速取消了对希腊主权的承认。

斯大林的绥靖主义活动在1941年6月13日达到了顶点:塔斯社公开发表声明,否认苏德之间存在冲突和战争即将来临的传闻。塔斯社说,苏联在遵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也如此,相反的说法完全是谎言和挑拨。声明否认德国向苏联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是暗示说,如果有这样的事,可以进行谈判。在所剩无几的和平的日子里,苏联人又继续给德国人发出了许多暗示,说他们愿意进行谈判。

精明的斯大林为何在1941年固执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 - 4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让人误解的信号

像斯大林这样一个极为现实的人,真的会相信这样的姿态能够对希特勒的行动进程产生什么影响吗?在德国人进攻苏联之前,斯大林内心的想法和算计如何,现在仍不得而知,但他似乎是真的以为希特勒不会在1941年夏开战,真的相信通过外交手段就可以维持和平,至少是维持得再长一点点。

首先,从斯大林的角度来看,《苏日中立条约》发出的信号是互谅互让。为了解决有关边界、捕鱼权以及日本在北萨哈林的石油和采矿特许权等种种争端,莫斯科与东京谈判了18个月,签订了苏日版的苏德条约。最终的谈判是在松冈洋右1941年3~4月的欧洲之行中进行的。松冈洋右在3月访问了莫斯科。4月,他在刚刚到柏林去跟希特勒会谈之后又一次访问了莫斯科。松冈洋右并不知道希特勒打算对苏联发动战争,在他4月12日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也丝毫没有暗示,他认为苏德关系即将出现什么麻烦。斯大林一定是这样想的:如果希特勒铁了心要开战,他肯定就让他的日本盟友不要与苏联签订条约。日本愿意签订中立条约,不仅是东京也是柏林发出的积极信号。在南斯拉夫事件之后的紧张气氛中,斯大林感觉到向希特勒传递他的和平诚意的机会来了。他收回了苏联长期以来一直都在坚持的要日本人放弃其在北萨哈林经济权利的要求,并同意签订一份简单明了的中立条约。

精明的斯大林为何在1941年固执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 - 5

签订《苏日中立条约》

再来看舒伦堡的作用。他是个坚决认为苏德之间应该建立拉帕罗式关系的人,而且是真的相信德国的外交政策应该侧重于东方,认为应该与苏联结盟。在他给柏林的报告中,也常常对苏德关系做出正面的描述。1941年4月中旬,他回国进行协商。4月28日,在他会见希特勒时,这位元首严厉指责了苏联在南斯拉夫危机期间的举动。舒伦堡为苏联的行为进行了辩解,并试图让希特勒相信,“斯大林甚至准备做出进一步的让步”。但这次见面结果并不明朗,舒伦堡只好于5月初返回莫斯科,内心充满了对苏德关系的未来的不祥预感。在与从柏林回来度假的苏联驻德国大使杰卡诺佐夫的连续几次会谈中,舒伦堡想让苏联人在外交上主动做出重大的让步,以缓解苏德之间的紧张关系。在5月5日的首次会谈中,舒伦堡向杰卡诺佐夫相当准确地通报了他与希特勒讨论的情况,并特别强调了元首对苏联与南斯拉夫签订条约这件事的关切。

不过,舒伦堡更关心的是有关苏联与德国之间即将发生战争的传闻,并且说必须做点什么来消除这些谣言。杰卡诺佐夫问能做什么,但舒伦堡只是说,他们双方都应该考虑一下这件事,以便再次会谈,做进一步的讨论。在5月9日的第二次会谈中,舒伦堡提议由斯大林给希特勒和其他轴心国领导人写信,表达苏联的和平意愿。在杰卡诺佐夫方面,他建议苏德发表联合公报,而舒伦堡也认为这是个好主意,但行动必须得快点。在5月12日他们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会谈中,杰卡诺佐夫说,斯大林已经同意发表联合公报和与希特勒通信讨论有关战争的传闻,但内容要由舒伦堡与莫洛托夫协商。舒伦堡在这个问题上退缩了,他说自己没有得到授权进行这样的协商。当天晚上,杰卡诺佐夫与斯大林谈了将近一个小时,可能是汇报他与舒伦堡交谈的内容。

精明的斯大林为何在1941年固执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 - 6

舒伦堡

舒伦堡主动与苏联人会谈完全是他个人自作主张,但他是德国大使,而且是刚刚到柏林见了希特勒后返回莫斯科的。斯大林如果把他主动与杰卡诺佐夫的会谈解读为一种非正式的却是官方的试探行为,那也是合情合理的。而且这种解读也符合在莫斯科愈来愈流行的这样一种说法:在德国统治集团中存在分裂,一些人鼓吹与苏联开战,还有一些人赞成与苏联进一步加强合作。按照这种看法,舒伦堡的试探可以被解读为柏林的“和平”派所采取的行动。自从希特勒上台以来,“分裂理论”——这是加布里埃尔·格罗迪特斯基命名的——就一直以这样那样的形式在莫斯科流行。这种看法是德国拥护拉帕罗式关系的强大传统的现实的反映,但也得到了马克思主义信条的支持,即德国资本主义可以分为赞成向东方扩张领土的经济集团与主张跟苏联发展贸易的经济集团。莫斯科相信柏林存在“鹰派”和“鸽派”,而苏联得到的许多情报,包括一名渗透到德国在莫斯科的间谍网的盖世太保双面特工送来的情报,都证实了这种先入为主的看法。

另一个戏剧性的事件似乎也加强了这种分裂理论,那就是希特勒的副手鲁道夫·赫斯(Rudolf Hess)在1941年5月10日驾机飞往英国。赫斯飞往英国是负有一项私人的使命:为英国与德国之间的和平协定牵线搭桥。关于这一事件,在莫斯科有传闻说,赫斯的目的是缔结和约,为英德建立反布尔什维克苏联的同盟铺平道路。一种较为乐观的解读是,赫斯的叛逃进一步证明,在那些想要对苏联发动战争的人与那些仍然把英国视为首要敌人的人之间存在分裂。赫斯的叛逃影响了斯大林对当时送给他的许多关于德国人即将发起进攻的情报的看法。这些情报是真的呢,还是由那些想要挑起苏德战争的人散布的谣言呢?斯大林在这方面的怀疑并不是太错。英国人的确利用了赫斯事件在苏德关系中制造不和:他们散布谣言说,他是在执行建立英德反俄同盟的官方任务。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当英国人确信德国人真的将要入侵苏联并试图向斯大林警告这一危险的时候,苏联人却不相信他们了。在与麦斯基6月2日、10日、13日和16日的会谈中,英国官员向他出示了关于德国军队沿苏联边境调动的确切证据。麦斯基及时地向莫斯科报告了这一情报,但它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精明的斯大林为何在1941年固执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 - 7

鲁道夫·赫斯(右一)

在这种扑朔迷离的形势下,斯大林只能依靠自己的推理来评估希特勒可能具有的各种意图:在英国被彻底打垮之前德国就掉头进攻苏联,这样做不合情理。在苏联对德国显然并不构成直接危险的时候,为什么要两线作战呢?斯大林在1941年5月告诉即将毕业的红军军校学员们说,德国在1870年之所以能够打败法国,是因为它只是在一条战线上作战,而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之所以输了,是因为它不得不两线作战。某些送给他的那些情报报告中的评估,也强化了这种对合理性的理解。例如,1941年3月20日,苏联负责军事情报的菲利普·戈里科夫将军提交了一份有关德国人对苏联展开军事行动的时间选择的情报概要。不过,戈里科夫认为,“对苏联开始采取军事行动的时间,最有可能是在英国被打败或者与德国缔结了体面的和约之后。有关德国人在今年春季肯定会对苏联发动战争的传闻和文件证据,一定是英国,甚至也许是德国情报机构散布的假情报”。但是,戈里科夫后来给斯大林的报告却不偏不倚地提供了有关德国(和罗马尼亚)军队沿苏联边界集结的消息。例如,戈里科夫在5月5日的报告中说,沿苏联边界集结的德国师的数量在过去两个月里已经从70个增加到107个,坦克师的数量也从6个增加到12个。戈里科夫还指出,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在它们之间也有大约130个师,而且在南斯拉夫战争结束之后,沿苏联边界的德军数量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另一个一直警告说德国人准备对苏联发动战争的情报来源是在德国的两个苏联高级间谍:在德国空军大本营工作的“斯塔辛娜”和在德国经济部工作的“柯西卡奈兹”。他们给莫斯科发送了大量情报,包括德国人即将发动进攻的证据。在一份基于这两人提供的日期为1941年6月17日的情报的报告中,斯大林给他的情报主管米尔库洛夫写道:“也许你可以让你的‘线人’从德国空军参谋部滚蛋了。他不是‘线人’,而是‘送假情报的人’。”但对于来自柯西卡奈兹的那份同样是说德国人即将入侵的情报,斯大林却没说什么。加布里埃尔·格罗迪特斯基认为,斯大林发火表明他被德国即将发动进攻的报告弄得惊慌失措,开始担心这些报告可能是真的了。

精明的斯大林为何在1941年固执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 - 8

德国空军

远东也传来了一连串的警报。理查德·佐尔格是一名苏联间谍,他以德国记者的身份在东京工作。他的主要情报来源是东京的德国大使和德国使馆武官。佐尔格的报告是以这两人的口头意见为基础的,事实证明,它们并不全都是准确的。佐尔格早期的报告建议说,德国只会在彻底打垮英国之后才会入侵苏联。至于德国发动进攻的日期,他最初的估计是在1941年5月。迟至1941年6月17日,佐尔格还报告,使馆武官不能肯定会不会开战。但是在6月20日,佐尔格报告说,大使认为,现在战争不可避免了。

杰卡诺佐夫跟国内的关系更紧密,但他从柏林送来的情报也有些模棱两可。6月4日,他报告到处都在谣传苏德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但他又报告有传闻说,在苏联对德国做出让步、签订划分势力范围的新协议、莫斯科承诺不干预欧洲事务的基础上,这两个国家将重修旧好。6月15日,杰卡诺佐夫打电报给莫斯科说,丹麦与瑞典的使馆武官都相信,德国在苏联边界集结军队不再是为了迫使莫斯科让步而进行的示威,而是“马上就与苏联开战的准备工作”的一部分。但他没有明确表示他同意这些看法。

为了打消苏联人的疑虑并解释自己的军队为何在苏联边界进行大规模的集结,德国人散布了大量的假情报,这也使得事态变得更加的迷雾重重。德国人起初一口咬定他们的军队集结是一种防御措施,后来又说他们在东线集结是一种计策,以诱使英国人产生虚假的安全感。另外一种说法是,德军在那里并不是为了入侵,而是为了威逼苏联人在经济和领土方面做出让步。最流行的传闻之一是,即使希特勒真的要发动进攻,他也会首先给斯大林下最后通牒——这是为了掩盖德国人实际上正在策划的出其不意的进攻而故意这样说的。

在事后要看出这些报告的真假以及斯大林的许多情报来源的模糊性是很容易的,但这在当时不容易确定,尤其是在德国人会在何时发动进攻这个问题上。斯大林估计希特勒当时还不会发动进攻,而相反的证据也可以用分裂理论或英国情报机构的诡计来解释。但如果斯大林不相信短期内有可能发生战争,而事实上又发生了,那后果他也担当不起。斯大林从来不是个有勇无谋的人,所以,尽管他会轻视国外的情报,说它们是愚蠢的间谍或者挑拨离间的特务送来的假情报,但苏联边界侦察人员提供的德军集结的证据事关重大,他不能对此坐视不管。正如在战争中担任帝国总参谋长的陆军元帅阿伦·布鲁克后来提到斯大林的那样:

斯大林是个讲究实际的人……只考虑事实……计划、假设、将来有可能发生的事,这些对他来说都毫无意义,但他总是准备好面对现实,即使是在不愉快的时候。

虽然斯大林可能希望,甚至是相信希特勒不会发动进攻,但证据很明显,这位德国独裁者有可能正在策划很快发动进攻。对于这种可能性,斯大林做出的反应是,继续——实际上是加速——他的备战工作,包括大量增加苏联的前线兵力:

——5~6月,征召了80万预备队。

——5月中旬,28个师接到命令开赴苏联的西部各军区。

——5月27日,这些军区接到命令成立野战指挥所。

——6月,38500人被派往边境地区的筑垒地带。

——6月12~15日,这些军区接到命令把军队向边界移动。

——6月19日,这些军区的大本营接到命令移往新的指挥所。另外,各军区还接到命令把目标伪装起来并疏散飞机。

到1941年6月为止,红军有300多个师,大约550万人,其中有270万人驻扎在西部边境地区。在6月21~22日这天夜里,这支大军处于戒备状态,并得到警报说,要提防德国人的突然进攻。

精明的斯大林为何在1941年固执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 - 9

1941苏联红场阅兵

但是仍然有一个问题:哪怕只是作为一种预防措施,斯大林为什么不在德国人有可能发动进攻之前早一点下令对苏联军队实行全面动员呢?部分原因在于,斯大林不想刺激希特勒提前发动进攻。“动员意味着战争”,这是苏联战略思想中老生常谈的一句话。它是俄国从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危机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1914年7月,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对俄国军队进行动员,以防万一。有人认为,正是他的这一决定刺激了德国人采取反动员,并因此把“7月危机”升级为一场欧洲战争。斯大林决心不重复那样的错误。

此外,他认为即使希特勒有能力发动突然进攻,也没有多大关系,因为根据苏联的军事理论,在与德国进入战争状态之后,双方会有2~4个星期的时间动员并集结它们的主力部队投入战斗。与此同时,沿边境还会有一些战术性的作战以及由机动部队实施的有限的突破和袭击,以寻找敌人的弱点并为重大的侧翼包抄扫清障碍。无论如何,决定性的战斗要在战争爆发几个星期后才会打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这样的。但斯大林的将军们并不愚蠢,他们不会只是准备按照老一套把上一次战争重打一遍。他们已经注意到德国人的闪电战在波兰和法国取得的胜利,注意到由德国国防军高度机动的部队实施的集中的坦克攻击战和大规模包围战的效率。但他们并不认为像法国和波兰军队那样的命运也会落到红军头上。他们认为波兰的军事实力薄弱,而法国人则由于其“马其诺心态”而毫无战斗的欲望。他们自信苏联的防御工事能够经受住打击,并在红军动员其主力部队准备作战的过程中提供掩护。埃文·莫兹利认为,“斯大林和苏联统帅部相信,他们在对付希特勒时是处于强势而非弱势的地位”。

由于对未来战争持有这样的看法,所以斯大林并不害怕希特勒的突然进攻。这种突然进攻最多使苏军在边境地区输掉一些战术性的战斗。基于这样的考虑,斯大林把赌注压在维持和平上就显得比较合理了。这样做有可能把战争的爆发延迟到1942年,到那时,苏联的防御力量就会强大许多,而国家的备战工作也会准备就绪。所以,看起来不合常理的是,谁也没有,甚至斯大林也没有觉得德国人1941年6月22日的突然进攻出乎意料。出乎意料并让人感到棘手的只是进攻的性质——它是一场战略性的进攻,德国国防军在战争一开始就投入了它的主力部队,突破并摧毁了红军的防御,用强大的装甲纵队突入苏联的纵深地带,包围了溃不成军、坐以待毙的苏联军队。

精明的斯大林为何在1941年固执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 - 10

《斯大林的战争》

[英]杰弗里·罗伯茨  [译] 李晓江

社科文献·甲骨文2018年6月出版

未经原版权方允许,严禁抓取、转载。

精明的斯大林为何在1941年固执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 - 11

长按图片,支持国历君

精明的斯大林为何在1941年固执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 - 12

精明的斯大林为何在1941年固执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 - 13

精明的斯大林为何在1941年固执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 - 14

精明的斯大林为何在1941年固执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 - 15

点击进入 “果粒时刻”小程序界面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