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28日 12.8°C-15.9°C
澳元 : 人民币=4.69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2018-05-20 来源: 北洋君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转载自 微信号 北洋之家

微信ID:bypm2016

原作者:北洋君

在北京翠花胡同、中国美术馆正对面,

有这么一家饭馆,

没有华丽的门面,

门口布置甚至有些寒酸,

红彤彤的招牌上

写着“悦宾饭馆”四个大字。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1

别看饭馆不大,门脸破旧,

所售菜品都是便宜的家常菜。

可这来头儿却相当大:

当年,开业没多久,

近百国家驻华外交官跑来门口排队,

77家外国媒体争先来报道,

几个月后,当时中国两位副总理

姚依林、陈慕华一起来给店主拜年!

一家小饭馆,

为何有这样大的来头,

答案就在招牌上:

中国个体第一家!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2

这绝不是吹牛,

这家深藏胡同38年的小饭馆,

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

全国第一家个体饭店!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

这全国第一家个体饭店,

竟是河北的一位老太太创办的!

而追本溯源,

最先建议开办的,

还是叶剑英元帅的夫人。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3

▲悦宾饭馆创办者郭培基和刘桂仙的合照

改革开放40年了,

今天,我们早已能在家门口、

能在手机外卖上吃遍全中国的美食,

可在38年前,

敢在中国开第一家个体餐厅,

却是需要胆魄和勇气的!

今天,资深吃货北洋君就要讲一讲

河北老太太刘桂仙和

中国第一家个体饭店的故事!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4

NO.1

做饭手艺好,

叶帅夫人帮支招!

1934年,刘桂仙生于河北肃宁。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

她没少吃旧社会的苦,

却也学了一身做饭的好本事。

1952年刘桂仙跟丈夫郭培基到北京谋生。

郭培基给内燃机厂当厨子,

刘桂仙在首长家当保姆做饭。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5

年轻的刘桂仙与丈夫郭培基

1979年,这一年40万下乡的知识青年

一下子回到了北京,

让整个城市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刘桂仙的两个知青儿子

也赋闲在家。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6

这让刘桂仙和丈夫郭培基犯了难,

算上两个找不到工作的儿子,

家中四男一女五个孩子,

七口人每月指望着几十块钱工资过活。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7

邓小平与胡耀邦

1979年,邓小平指出,

要多搞赚钱的东西,

可以开饭店、小卖部、酒吧间。

允许自谋职业成为

解决就业压力的方式之一。

可“文革过去的时间还不长,

没人敢去想自己经营赚钱的事,

更不要说开一家个体的饭店了!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8

当时的国营饭店东来顺

一次叶帅夫人

从英国访问回国后跟刘桂仙说:

国外挂着中国餐馆招牌的馆子

味道都不如你做的好!

就建议她在北京开一家饭店!

当时刘桂仙夫妇都没敢往这方面想,

直到后来叶帅夫人又催了一次,

他们才终于下定决心写申请!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4

NO.2

在中国的心脏

“悦宾”震惊了全世界!

申请写好了,

两个人不知道要找哪里,

就去街道盖了个“同意开店”的章。

之后,刘桂仙到北京东城区工商局,

要求办一张个体餐饮营业执照,

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

却让工商局犯了难。

当时修理业、手工业的

个体经营有所放开,

但其他行业还未有明确政策,

因此工商局没有给刘桂仙明确答复。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10

当时的个体洗衣店

没说开,也没说不开执照,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

早就知难而退了。

刘桂仙却凭着一股子韧劲儿,

天天到工商局问营业执照的事,

不间断地跑了一个月。

工商局的人都被刘桂仙打动了,

他们派人到刘桂仙家里走访调查,

一看这家人是真想做,

人也是本分、老实人,

领导班子一合计,干脆给他们特批。

当时全国都没有给个体户

开办餐饮营业执照的先例,

东城区工商局就拿来公用纸,

手写了一张营业执照,

大致意思是允许悦宾饭店营业,

盖上公章,签上字,

这张编号为001号的个体餐饮营业执照

终于办下来了!

不仅如此,工商局还帮刘桂仙担保

办理了一笔500多元的贷款!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11

刘桂仙拿着这500元,

买了电冰箱、4张旧桌子和十几把椅子。

郭培基找来砖头和木材,

把他们的一间平房改成饭店,

又找了一个烤白薯的旧桶,

把它改装成了灶炉。

几番折腾下来,

悦宾饭店已经有模有样。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12

刘桂仙夫妇

饭店的架子有了,

但是刘郭二人又碰上新问题——缺粮油。

当时都是凭票购买商品,

不管你有多少钱,

没有相应的票,什么都买不到。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13

在刘桂仙和郭培基发愁的时候,

要开饭馆的事,

不知怎么就传出去了。

一次郭培基下班回家,

刚进胡同口就被一个胖子拦住了。

这位胖子说他也想弄个饭馆,

想向郭培基“取取经”。

郭培基一看对方蛮像个厨子的,

就一股脑儿全给他说了,

还告诉他,

现在的困境是没粮没油。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14

结果第二天郭培基还没睡醒,

就听见广播里在说他要开饭店的事,

用的还都是自己说过的原话。

这时候郭培基才明白,

那胖子不是厨子,是个记者。

广播一连播了几天之后,

郭培基家里来了个50多岁的男人,

说自己是北京市粮食部门的,

一进门就把粮票油票本往他手里塞,

还急忙说着:

“老郭,别让他们播我了,

粮和油都给你送来了!”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15

本来夫妻俩想在10月1号这天开张,

怕自己做的东西大家不爱吃,

就想在9月30号这天试营业一下,

为此刘桂仙还逛遍了菜市场,

买了4只不用凭票的鸭子。

这一天郭培基还正常去上班,

刚出门就被一个记者逮到问:

“您是快开张了吗?”

郭培基说:“今天就试试。”

记者一听,“试试”就是开张了呀!

这个时候已经快12点了,

记者说我得赶紧写报道,

抢了这个头条。

已经准备下厂印刷的报纸,

特地为这则新闻空出版面,

给这历史时刻做报道。

于是,9月30号这一天,

全北京都听说刘桂仙家的饭馆开张了。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16

就这样,

中国第一家个体餐馆开业了!

晚上,郭培基下班回来,

远远看见胡同口密密麻麻全是人。

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呢,

就有一个记者跑过来打趣道:

“老郭,你们家开张了,你还上班呢?

我都来给你们家当服务员了!”

郭培基进了屋才发现

31平米的饭店满满当当都是人,

刘桂仙已经把所有能吃的东西

都卖出去了还不够客人们吃!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17

刘桂仙与外国记者在一起

这时,还有三个饿着肚子的日本人!

他们不吃就不走,还不会说中国话!

于是郭培基向街坊借了两碗白面,

和面,擀了面条做给他们吃,

后来老郭才知道,

这三人是《每日新闻社》的记者。

还有个来自美国的记者

激动地告诉郭培基:

要在三天之内,

让整个地球都知道他在这里开了饭馆!

后来在发往西方世界的消息里,

他真的这样写到:

在中国的心脏,

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

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4

NO.3

老外排号来吃饭!

开张的第一天,

刘桂仙赚了38块钱,

这可比他们一个月的工资还要高!

但是他们的饭菜,单价并不贵。

刘桂仙没什么文化,

也算不清成本和利润,

定价高了自己心里又十分不落忍,

干脆就稍微比单位食堂高点,

一个素豆腐就卖一毛几!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19

悦宾饭馆就像是一块大磁石,

吸引着在北京的“老外”们。

北京的一百多家大使馆的外交官

听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

有私人做买卖的了,都跑来看。

可店里只有4张桌子,

一天接待量有限。

来吃饭得排号,最长的,

要排到60多天以后才能吃上。

在开业之初,

普通老百姓下馆子的频率不高。

往往一顿饭能花掉工薪家庭一周的伙食费。

来店里的多是高干子弟和使馆区外国人,

还有采访的记者。

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来二三十个记者。

刘桂仙就叫记者站在院子里,

她在小厨房里炒菜,

把窗户打开,记者在外头问,

她一边炒菜一边回答。

美国大使馆曾提出要在悦宾饭馆包桌,

每人10块钱的标准。

那时砂锅白菜豆腐只卖一毛九,

炒肉丝五毛六,

油焖大虾两块四。

外国人吃饭安安静静,

不怎么说话,

刘桂仙心里摸不准,

想着是不是饭菜不好吃。

直到看到空盘了,才放下心。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20

80年代悦宾饭馆的第三代

后来慕名来吃饭的人实在太多,

即使有工商局、粮食局等部门的协调,

悦宾也常常陷入“断粮”状态。

为了照顾好各国的客人们,

刘桂仙每天早晨5点多就坐火车,

跑到河北高碑店、保定一带的市集,

集上什么都有卖的,

米、面、油都是私人高价卖。

她一个人买4大提包菜肉,

提不动,就背着回来。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21

80年代的悦宾饭馆

当时,在国营饭店吃到的,

在悦宾饭店基本都能吃到,

而且价格还要便宜一大截,

这让悦宾饭馆的名气越来越大!

可让郭培基和刘桂仙万万没想到的是,

出名之后一系列麻烦接踵而至……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4

NO.4

私藏军火?

悦宾竟成中国开放急先锋!

上世纪80年代初,

摆脱“文革”还没几年的中国人民

“左”的思想仍然十分严重。

北京胡同里的老百姓思想也转变不过来,

看见刘桂仙和郭培基开了一家饭馆,

都以为他们开始搞资本主义了。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23

80年代的悦宾饭馆食客

一些人开始对悦宾里的外国人议论纷纷,

怀疑郭培基打着餐馆的名义,

暗地里“私通外国人”!

郭培基的单位开始调查他,

把他的祖籍背景查了个底儿掉,

后来实在查不出什么才作罢!

他们的女儿出嫁,

也差点儿告吹,

甚至,街坊邻居都不愿和“个体户”的

孩子一起写作业,

有的邻居更是当着刘桂仙的面,

说她是外国的“特务”!

更有好事者,

把他们家的院墙挖了1米多深,

说他们“串通国外,私藏军火”……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24

在各方巨大的舆论压力下,

刘桂仙一家人好几次差点儿就

把倾注了心血的悦宾饭馆关掉……

就在他内心矛盾的时候,

1981年大年初一上午,

悦宾迎来了贵客:

两位中国国家副总理,

姚依林和陈慕华一起

到悦宾给刘桂仙一家人拜年!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25

“首长告诉我们不用怕!”

刘桂仙和郭培基吃了定心丸,

从这以后,

那些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观望着的,考虑着的,想开不敢开的,

想走不敢走的人就都放心了。

同年10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门路,

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

给像刘桂仙和郭培基一样的人定了性质:

社会主义个体劳动者!

截止到1981年底,

全北京一共有4家个体饭馆,

到了1982年底,

这个数字激增到上千家!

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在千家万户涌现!

因为开饭店,

刘桂仙家很快就成了万元户。

早期还不允许个体经营雇工,

家里五个孩子全都扑到了饭馆里。

刘桂仙和郭培基从没想过,

悦宾竟然成了改革开放的先锋!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4

NO.5

只要我活着

绝不做丢人现眼的事!

在上世纪在90年代,

各种个体小买卖已经遍布大街小巷,

用那时候的话说,

一块牌匾掉下来,砸到仨“暴发户”!

一些商户不安分,

用假货以次充好,哄抬物价,

每次刘桂仙在饭馆遇见了这样的人,

总要对他们语重心长地教育两句。

别人告诉刘桂仙现在做生意,就要靠吹,

她却不以为然地说:

“这么干,长远不了!”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27

1990年代,悦宾饭店的外观

不久还真应了她那句话,

那些不正干的商人,

丢了口碑,更丢了生意!

而刘桂仙的生意却越来越好,

她还开了分店“悦仙”。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28

刘桂仙和悦仙饭馆的服务员

这多亏了刘桂仙对饭菜

近乎偏执的执着。

别人买鸭子,都是去菜市场挑处理好的,

刘桂仙则直接去鸭厂里,

找那些身强力壮,不老不小的活鸭买。

买牛肉的时候,

为了让牛肉新鲜不惜多一倍成本。

有一次刘桂仙的儿子用死鱼做鱼丸,

刘桂仙一尝就觉出不对,

不仅一点儿面子不留,

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呵斥,

还将一大盆鱼丸直接全部扣在地上!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29

刘桂仙与她的大女儿

后来凡是入嘴的东西,都“比天大”!

这是刘桂仙自创建悦宾之初,

便一直秉承的理念。

她做饭全靠油盐酱醋这些最基本的调味料,

绝不添加可能有害的东西。

“只要我掌勺,绝不做丢人现眼的事”。

后来刘桂仙年纪大了心脏不好,

不能再在悦宾掌勺了,

这句话就变成了

“只要我活着,绝不做丢人现眼的事”!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30

从1992年开始,

刘桂仙每天上午10点便坐在悦宾,

一直盯到下午3点才会离开。

大到选材用料,

小到切葱切蒜,

只要一样不入刘桂仙的“法眼”,

她都会让厨师立刻改正。

也正是因为饭馆的掌舵人是刘桂仙,

悦宾悦仙这么多年,

还从没有吃坏过一人!

刘桂仙也因此被大家称为“仁义老太太”。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31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4

NO.6

无论何时

都把菜当命看

2007年,

刘桂仙因心脏病

回河北肃宁老家静养月余。

回京时,悦宾处处不入她的眼。

于是75岁的刘桂仙重出江湖、

别人说,买卖做到这份儿上,

也该想享清福,休息一下了。

刘桂仙却说“人心隔肚皮,不盯着不行”。

谈到经营的秘诀时,

刘桂仙总是那句话:

无论何时,我都把菜当命看。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33

如今,

“仁义老太太”、悦仙饭馆创始人

刘桂仙已经去世三年有余。

可她的老伴儿郭培基还在,

悦宾饭馆依然还在,

她的子孙们秉承着她的理念,

还在尽心尽力给人们做着饭菜。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34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35

宾饭馆第三代传人郭诚

有很多人也在质疑悦宾的“不合时宜”,

可实际上,每一项的变革与否,

都被郭家上上下下讨论过。

“我们考虑过做外卖,能提高销量。

但菜一凉了,

那口味就完全不一样,

这是砸自己的招牌!”

曾有人想要入股品牌扩张,

郭家人想了想还是拒绝了。

“离了胡同,那还是悦宾么?”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36

悦宾饭店食客络绎不绝,一位外国友人和朋友是特意来用餐。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这不禁让北洋君想起《老炮》中的那句话,

“六爷,没宣武区了,合西城了。”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小小一家悦宾饭馆,

已经在改革开放中走了38年,

它身边的一切都在飞速变化,

可它仍旧是踏踏实实地

做好每一道菜。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37

直到今天,悦宾的特色菜,

味道也不曾改变。

虽然张艺谋、那英、王菲也是这里的常客,

但悦宾从不去迎合“高大上”,

悦宾就是悦宾,

本分、朴素、实惠,

地地道道北京味!

光看故事当然不过瘾,

最后,北洋君就请各位

到悦宾吃一顿吧!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38

这条路就是翠花胡同!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39

菜单很简单,

只有菜名和价格,

老主顾来直接点菜,

很少有看菜单!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40

餐位不多,

来晚了就没地儿了!

下面,上硬菜啦!

进店必吃、肥而不腻的

蒜泥肘子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41

这筋连着肉的地方最好吃啦!

蘸点儿酱汁,糯软弹。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42

第二道硬菜:蘸酱就着烙饼吃的

五丝桶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43

第三道:肥瘦刚好、外焦肉嫩的

锅烧鸭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44

第四道:生鲜油亮、老北京最爱的

火爆腰花!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45

第五道:挑哪块塞嘴里都回味悠长的

糖醋排骨!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46

第六道:软炸麻辣回锅牛肉

裹着薄薄的一层面浆炸完,

完全不辣,但是异常香。

河北老太太在北京做啥了?引来百位驻华外交官和77家外媒记者! - 47

如今,很多慕名而来的食客,

都会在离开前,

拍下这面珍贵的招牌!

很多悦宾的老顾客说:

悦宾能有今天“真是神仙保佑”。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

哪有什么神仙,

靠的就是两个字——

良心!

38年前,他们迈出了

中国经营个体餐馆的第一步,

38年来,他们只为做好每一盘菜!

这才是中国匠人精神,

这才是百年老店该有的气质!

祝福悦宾,

越走越长远!

来源:北洋之家(ID:bypm2016),中国最有人文情怀的文化微刊!有温度,更有态度!欢迎订阅~

不是一般的铁!这个国家领导人带头高呼:“中国是我们的救世主”!

说起中国的铁哥们儿,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巴铁,然而有这样一个国家,比巴铁还要铁,为了维护中国的利益在国际上敢与反华势力拍桌叫板!就在刚刚,惨遭帝国主义打压的此国彻底翻身,国家领导人带头高呼:“中国才是‘救世主’!”

这个比巴铁还铁的国家到底是谁?中国究竟对这国做了些什么?

点閱讀原文,邀您加入军迷交流群,查看详情!!!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