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0日 7.3°C-11.4°C
澳元 : 人民币=4.64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2018-05-10 来源: 十点读书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1

文 |笋思· 主播 | 夏萌

本文转载自:十点人物志(ID:sdrenwu)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2

李宗盛说,很多人是“奇迹”,但唯有邓丽君可以成为“传奇”。

她的浅吟低唱,是一代人的流行音乐启蒙,也是一代人的心灵慰藉。

时至今日,邓丽君这个名字,已被赋予种种文化象征意义。但对于年轻人来说,邓丽君的时代,其实已经离他们很远了。

象征之外,她究竟是谁?又何以成为传奇?

昨天,邓丽君逝世二十三周年,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她。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3

电影《甜蜜蜜》的结尾,黎明和张曼玉扮演的男女主角,多年之后在纽约街头再次相遇。

那是1995年5月8日,他们偶然在一家商店橱窗外驻足,橱窗内的电视上正在播着邓丽君的死讯。当四目相对,耳畔传来他们在香港一起在自行车上哼唱着的《甜蜜蜜》。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4

十年之间,这对恋人从大陆到香港,又从香港到纽约,相逢又错过。兜兜转转,唯有邓丽君的歌声,抚慰着这一代在海外漂泊的华人。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5

如果把《甜蜜蜜》的时代往回推15年,就是冯小刚的《芳华》。

黄轩饰演的男主角刘峰突然向心上人林丁丁表白,并激动地抱住了对方。这个“流氓”举动被路过的战友发现,“活雷锋”形象轰然倒塌,人生命运从此改变。

刘峰的意外表白,源于听了首歌。他对林丁丁说:我觉得这歌都是唱给我一个人听的,净往心里钻。

这首歌叫《浓情万缕》,演唱者邓丽君。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6

无独有偶。贾樟柯的电影《站台》里,也讲了文工团年轻人的故事。在文革结束后的山西汾阳小镇上,他们身穿喇叭裤,偷偷听“敌台”,商量着南下广州。从海峡对岸发出的短波中,他们沉沦在邓丽君《美酒加咖啡》缠绵悱恻的演绎里。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7

邓丽君甜美温柔的声音,唱着男欢女爱,对于习惯了革命歌曲的文工团少男少女来说,不啻是一场人性解放。

同样是在80年代的山西小城,时年13岁的《邓丽君画传》作者师永刚,这样描述他和邓丽君的第一次邂逅:

最初听到邓丽君是在遥远的1984年某个平静的早晨。我走在山西小城尘土飞扬的街道上,呆挂在街道边电线杆上的有线广播里,忽然传出异声:“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

歌声温软,极富穿透力,在晨间的炊烟中飘浮。那天的景象与歌曲相契在一起,如同一首情景MV。在晨间的80年代气质里,永远地印刻在我的记忆中。

从《芳华》、《站台》到《甜蜜蜜》,从山西到香港、纽约,从文工团青年到海外华人……在躁动的年代里,她浅吟低唱,以万般柔情,抚慰了一代人的心灵。

没有第二个人,比邓丽君更适合成为华人世界的共同记忆了。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8

1995年5月8日,《甜蜜蜜》结尾这一刻,邓丽君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中。可惜这第一次,却是死讯。

早在1967年,邓丽君就开始发行唱片,但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她的歌曲才通过盗版磁带和无线电波,从东南沿海悄然进入大陆。随着卡式录音机逐渐进入家庭,邓丽君的歌声传播得越来越广。

好花不常开 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 泪洒相思带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在看了十年样板戏之后,人们突然发现,原来歌还可以这样唱。乐评人李皖曾说:“那是一种震撼与反感的交杂,当时大多数人都不能接受邓丽君,觉得有些‘流氓’,而接受、传唱这种音乐的人,则被认为是流氓阿飞。”

但终究抵不过这“靡靡之音”的悦耳。情感开始苏醒,人们意识到,除去集体身份外,人还可以是丈夫、妻子、儿女、情人等各种各样的角色。

Goodbye My Love 我的爱人 再见

Goodbye My Love 相见不知哪一天

在邓丽君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她和她的歌,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文化风向标。

80年代,有一种说法叫“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老邓是邓小平,小邓就是邓丽君,这足以彰显邓丽君在民间的热度。

不过在主流舆论层面,邓丽君的形象经历了一次反转的过程。1980年,中国音乐协会召开会议,专门展开对邓丽君歌曲的讨论与批判。会议认为,邓丽君歌曲内容比较灰暗、颓废,是精神文明的“大毒草”。

在《人民音乐》编辑部1982年出版的《怎样鉴别黄色歌曲》一书中,《何日君再来》成了重点研究对象。书中说道,“此类庸俗歌曲……对我国某些青年男女,实是色情引诱之声,精神麻痹之剂。”毋庸置疑,邓丽君的作品首当其冲。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9

不过好在风向很快转变。

电视上开始播邓丽君的演唱会,众多女歌手也争相模仿她的演唱,甚至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记者招待会上,还播放了邓丽君的日文歌曲《浪花节的人生》。

邓丽君本人始终对大陆热忱。1981年在洛杉矶,她从朋友那听说自己在大陆走红,随后就一直有到大陆演出的想法,而且是“在天安门广场,不收门票,就唱给大家听”。她甚至还规划了在进入歌坛20周年时,要在北京开一次演唱会。

然而终其一生,这个愿望都未能成行。

当时的文化部长刘忠德回忆说:“邓丽君一直想到大陆开演唱会,我们也准备让她来……但她却在1995年5月8日,猝死泰国。”

在海外满载盛誉,却无缘踏上大陆一次。邓丽君的妈妈说,丽君生前最大的遗憾不是没有嫁人,而是始终没有机会回到祖籍。

她的音乐曾如一阵南国的清风,唤醒了这片沉睡已久的大地,启蒙无数迷惘的年轻人。但这个拥有最多她的听众的地方,却始终没能留下她的足迹。

1995年5月8日,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里第一次出现“邓丽君”这三个字,天安门唱歌的愿望,终究落得大梦一场。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10

邓丽君浓厚的大陆情结,源于她“眷村女儿”的身份。

1953年1月29日,她出生于台湾云林县。父亲邓枢是军人,祖籍河北,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4期,母亲赵素桂则是山东人。

邓丽君出生时,家中已有3个哥哥。还未满周岁,她就随父亲的部队迁往台湾南部的台东县。不久后,父亲退伍,一家又搬到屏东市空军机场旁的眷村。五年后,又搬到台北县芦洲市的眷村。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11

眷村里住着从大陆来台湾的军人和家属。在这里,可以听到不同省份的方言,乃至于中国各地民歌小调,几乎是整个大陆的缩影。

邓丽君在眷村度过了童年,从小对各种方言和地域习惯都不陌生。

她很快展现出唱歌天赋。从6岁开始,她跟着台湾空军的乐队四处演出。13岁时,参加唱歌比赛,以一首《采红菱》荣获冠军,她也因此正式出道,开启了自己长达30年的歌唱事业。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12

动荡,似乎是邓丽君的宿命。如同幼年时四处迁徙、居无定所,在歌唱事业中,她也多次遭遇波折。

第一次波折发生在她成为歌手的第二年。

此时的邓丽君,已经在台湾各大歌厅小有名气,被奉为“娃娃歌后”。台北的夜巴黎歌厅,她创下了连唱70天的惊人纪录。

如此高强度的演出,必然与学业不能兼顾,她不得不面临二选一的选择。此时的邓丽君已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并不富裕的邓家需要她唱歌补贴家用。当时邓家一个月能赚2000元,而邓丽君每月的收入则是6000元或8000元。

因此,她做出了休学的决定。没有完整接受学校的教育,也成为了她人生一大遗憾。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13

▲ 娃娃歌后

全身心投入事业,让本来就天赋惊人的邓丽君迅速走红。在出了3张民歌唱片之后,她终有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首歌《晶晶》。唱片大受欢迎,要排队才能买到。

卓越的唱功,温婉的容貌,和蔼可亲的个性,这是人们总结少女邓丽君走红的原因。随后几年里,她又把影响力扩展到了香港和东南亚,巡回演出场场爆满,备受歌迷爱戴。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14

1973年,年仅20岁的邓丽君已扬名整个华人圈,也迎来了第二次转折——她决定进军日本歌坛。

当时的日本是全球第二大唱片市场,也拥有亚洲最好的演艺培训制度。这两点正是邓丽君看中的,她不仅仅满足于在华语乐坛中已取得的成绩。

这个决定最初遭到了父亲的反对。身为军人,他不愿意女儿去一个曾经和自己打过仗的国家。最终经纪人两次登门拜访邓父,才勉强说服。

也或许因为这个原因,在排外性相当强的日本歌坛,邓丽君坚持不取日本艺名,在演出中也经常穿象征中国女性的旗袍,始终以华人形象为荣。

远渡重洋,意味着全新的开始。她暂时放下了之前的荣光,到了日本,她不再是巨星,而是彻底的新人。而日本歌坛每年都有一两千个新人争相出头,竞争惨烈。邓丽君每星期只有一天是自由的,其余六天全部交给公司。

努力却没有换来好结果,第一张日文唱片《无论今宵或明宵》惨败。在这张专辑里,不再有熟悉的“君式唱法”,取而代之的是短短的迷你裙,一边唱歌一边摆出偶像歌手惯用的手势。

这一点也不适合邓丽君。唱片根本卖不动,在排行榜上只位列第75名。

一次挫折显然不足以打倒她。痛定思痛,她和唱片公司决定回到自己擅长的唱法,一种介于流行和传统之间、“曲调悠扬,婉转多变”的演唱方式。

不久后的第二首歌《空港》,大卖70多万张,彻底打响了邓丽君在日本的知名度。她也因此拿下了1974年日本唱片大赏的新人奖。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15

但邓丽君的人生,似乎注定多遭意外。1979年,在台湾、香港、东南亚、日本都如日中天,《何日君再来》、《千言万语》、《再见我的爱人》、《又见炊烟》等歌曲红遍亚洲之际,她突然陷入一场假护照风波,致其事业全部停滞。

邓丽君不得不离开日本,也无法返回台湾。于是她干脆直接飞到了美国,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书。

这是她人生中又一次巨大的波折,但也因祸得福。在美国期间,她修读英语、日语、生物和数学,自中学休学后难得重返校园的时光,也为她后来成为享誉全球的国际巨星埋下伏笔。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16

▲ 邓丽君在美国上学期间观看橄榄球比赛

传奇女性的故事,总少不了爱情的因素,而邓丽君最后一次人生起落,也与此有关。

经历过包括成龙在内的几次无疾而终的爱情,1981年的时候,她似乎遇到了那个对的人。她与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少爷郭孔丞的相恋,并举办了订婚仪式,约定1982年结婚。

邓丽君的朋友曾回忆说:“那是邓丽君最甜蜜幸福的一段日子,她对这段感情非常认真。”为了这段恋情,她甚至不再跟日本公司续约。

两人订婚后,邓丽君登门拜访郭家,却没想到当头遭受屈辱。郭家祖母开出了让她难以接受的三个条件:一,要拿出身世历史清白的证明;二,立即退出娱乐圈;三,不得跟任何男性朋友来往。

其实在此之前,邓丽君已经有了退隐的打算,但郭家长辈的态度,反而激起了她的叛逆。纵然对郭孔丞不舍,但在爱情和唱歌之间,她选择继续唱歌。

1982年底,邓丽君与郭孔丞退婚。随后在1983年,她发布古风古韵的《淡淡幽情》专辑,被誉为其演唱事业最高成就。同一年,她还发行了粤语大碟《漫步人生路》。

在你身边路虽远未疲倦

伴你漫行一段接一段

越过高峰另一峰却又见

目标推远让理想永远在前面

1984年初,她在香港举办15周年演唱会,一连6场,门票销售一空,全部观众约10万人。继香港之后,又在台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巡演。

整个80年代后期,邓丽君在日本拿奖拿到手软,动辄百万张级别的销量。

难以撼动的巨星。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17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18

曾经在一次台北的演出中,邓丽君唱完60分钟,临时起意要再唱一首《何日君再来》。前奏音乐响起,她娓娓道来:“我14岁出道,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这中间所经历的酸甜苦辣,真是一言难尽……”

站在同样的舞台上,当年那个四处跑场演出、看尽众人脸色的小女孩,如今有了自己的乐团,想唱多久就能唱多久。

她脸上挂着泪,声音哽咽,却笑着唱出: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80年代末,邓丽君逐渐淡出公众视线。她说,“经过二十多年的演唱,此时希望稍微停下来,过宁静、平淡的生活,把以前的日子留作美好的回忆。”

人生最后那几年,她在香港、巴黎、清迈来回定居,并结识了最后一任恋人,比她小15岁的法国摄影师保罗。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19

1995年5月8日,泰国清迈梅坪酒店1502总统套房内,邓丽君突发哮喘,与世长辞。

5月11日,遗体返回台湾。20万人在殡仪馆外彻夜排队,向邓丽君作最后的告别。

一代歌姬香消玉殒。短暂的一生中,邓丽君留下了三百余张唱片,唱过两千多首歌。

1995,邓丽君逝世的这一年:

梅艳芳开启了首次内地巡演,张国荣以《宠爱》复出歌坛,离那个令人悲伤的2003年,还有尚有7年时间。

唱着《千千阙歌》的陈慧娴正式复出,“四大天王”风头正劲。

张信哲推出巅峰之作《宽容》,王菲的《天空》全亚洲卖了200万张,林忆莲的《伤痕》则是400万张。

王力宏初出茅庐,张惠妹即将出道。

而被邓丽君唤醒的内地流行乐,“魔岩三杰”刚刚在红磡开了演唱会,杨钰莹和毛宁这对“金童玉女”,让内地也有了自己的初代偶像。

那是一个华语乐坛的巅峰时代。

对邓丽君的怀念,也是对华语音乐曾经辉煌的追忆。

十点君说

“用什么听音乐,最能暴露你的生活品质”

这款山进莫扎特蓝牙音箱

让你在快节奏的生活中

享受一段与音乐独处的时光

褪去疲惫,重拾梦想的诗意生活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进店领取优惠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20

邓丽君逝世23周年祭 | 一别廿三年,何日君再来 - 21

-背景音乐-

《爱的箴言》

-作者-

笋思。本文为十点人物志(ID:sdrenwu)原创,转载请在十点人物志后台回复“转载”。

-主播-

夏萌,十点读书签约主播,在北方小城努力生活、小心追梦的姑娘。微信公众账号:夏萌叨叨叨,微博@夏萌萌不萌。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喜欢就点个赞呗~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