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0日 15.5°C-18.1°C
澳元 : 人民币=4.65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这场发生在美国的战争,是对特朗普时代的警告

2018-04-19 来源: 宗城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撰文:宗城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1

美国又一次耀武扬威。

继2018年3月的中美贸易战后。四月,美国对叙利亚发起“精确打击”,由头是政府军使用了化学武器,违背人道主义。但明眼人清楚,人道只是幌子,叙利亚的战争,是美国与俄罗斯的代理人之战,特朗普不能坐视亲俄政府统一叙利亚,短期内却又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于是使用“精确打击”这种伎俩。

从伊拉克到叙利亚,从阿富汗到越南,美国常常扮演一个将他国推向战争深渊的角色,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富饶的自然资源,再加上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农牧业和尖端科技,美国可以不用看其他国家的眼色,长期内更如同“世界灯塔”。但如果有一天,美国自家着火,和平乐园沦为人间地狱,会是一幅怎样的图景?美国这个国家的政治自信与社会基础是否会动摇?在如今,这如同天方夜谭,但在我们一无所知的未来,这的确有可能发生,当下,有一本长篇小说就在想象这一种可能。

小说名《无人幸免》(原作名《American War》),作者奥马尔·阿卡德。他曾长期担任记者,发布关于战乱地区的一手报道,现在,他写小说。《无人幸免》将笔触伸向2074-2095年,制造出一场第二次南北战争。在阿卡德的笔下,小说如同非虚构报道一般真实,和平繁荣的美国成为战火纷飞的熔炉。在交战区,大地遍布尸骨,天空充满尘埃,美国面对两百年来最大的浩劫。

这场发生在美国的战争,是对特朗普时代的警告 - 1

2

《无人幸免》最初引起我的注意,是源于一篇关于此书的采访。当记者问阿卡德:“读者是否应该在见证了萨拉特的可怕行径之后,依然对她寄予同情?”他回答道:“不。我认为你不必去同情她。我只希望你能理解她为什么这样做。在我看来,我们这个极端分化的世界已经丧失了一个理念,那就是人可以去理解与自己立场不同的人。因此,当你读到最后,我并不希望你站在她那一边,或者支持她,或者有意替她道歉——我只希望你能理解她是如何走到今天。”正是这个回答,让我产生阅读兴趣,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萨拉特这个人物,也意在探索美国社会撕裂的原因。

这场发生在美国的战争,是对特朗普时代的警告 - 2

阿卡德

《无人幸免》的主线源于南北分歧,这是贯穿美国历史的一个主要矛盾。一般来说,美国的南北分界线是以梅森一迪克森线为基准,位于宾夕法尼亚和马里兰州之间,此线以北为北方,此线以南为南方。早在十八世纪末,美国南北方就有明显的政治差异,一般来说,南方偏保守,右派分子居多;北方偏开放,左派分子居多。

中国读者比较了解的,是南方双方因蓄奴问题产生的分歧,以及南北战争的爆发。其实,即便内战以北方联邦胜利而告终,双方的巨大分歧仍无法抹平。比如:宗教教派上,南北战争将美国新教教派一分为二,基督教长老会根植于北方,卫理公会则主要在南方活动。又如:如何看待内战问题上,不少南方民众认为南方军不是被北方打败,而是被各国的联军压制,直到今天,美国南方仍有不少纪念南方军将领的雕像。

总而言之,南北民众对各自都有深深的偏见,小说开头,“康纳说叛徒才会去北方,说他们都该被吊死。”就是偏见的冰山一角。又如这一段,马丁娜说:“说不定他们会故技重演,把我们遣送回来。他们就爱这么干,对‘密亚佐’(指密西西比、亚拉巴马、佐治亚三州。书中,这三个州组成了“南方自由邦”的核心。)线以南的人根本不屑一顾。就跟我们不是人似的,连动物都不是,简直把我们当成异形了。”

这场发生在美国的战争,是对特朗普时代的警告 - 3

3

读《无人幸免》,一个有趣的点就是和美国现实政治的对照。我们知道,特朗普的上台标志着美国孤立主义、种族主义幽灵的回归,特朗普在竞选讲话中不加掩饰的种族偏见、白人至上主义心态,一度让他陷入众矢之的。但正如齐泽克所说:“特朗普的缺陷越被嘲笑,普通民众就越认同他,并认为媒体精英对他的攻击,就是对他们自己的、居高临下的攻击。因为,特朗普的粗俗对普通民众发出了这样的信号:‘我是你们中的一员!’”特朗普的当选,不完全只是因为数据泄密和美国选举制度的漏洞,的确是因为他的看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美国人的内心写照,现在,伴随着特朗普的胜选,他们浮出水面,昭示美国社会的巨大分歧。

《无人幸免》展现了这样一个美国:利己主义氛围浓厚,种族和地区矛盾尖锐。尤其是处境优渥的人群,急切地想要将自己与贫困区隔离开来,堂而皇之地宣扬“事不关己”的姿态。因为宗教、种族生活习惯等差异,不同自治州的裂痕愈发明显,马丁娜说:“如果索性就让这几个州脱离合众国,让它们按地域、信仰、种族或意识形态去建立自己的小国家,说不定大家都会好过得多。”这种看法,正好代表了一批美国人的心声。这种念头暗流汹涌,和平时期,不同州县尚且可以相互协调,但一旦遇到导火索,局面就棘手许多。正是基于这种心理状态,作者认为第二次南北战争并非天方夜谭。

这场发生在美国的战争,是对特朗普时代的警告 - 4

于是,小说模拟了一场第二次南北战争。它的导火索是一项在美国境内全面禁用化石燃料的法案,即《可持续未来法案》,这项法案被南方各州抵制。祸不单行,2073年12月,分离主义人弹茱莉亚·坦普尔斯行刺时任美国。2074年3月,南方示威者在南卡罗来纳州杰克逊堡军事基地外死于枪击案。战争急速升温,蔓延全国。这场内战于2074年爆发、2095年结束,在这二十年出生的美国人,被称作“不可思议的一代”。

《无人幸免》细致地勾勒出“不可思议的一代”的生活面貌。透过小说,我们不像在阅读未来,而像在直面现实一角。为了强化小说的真实感,作者特地运用他的职业本领,杜撰出第二次内战的新闻报道,使读者对事件有一个总体把握。另一方面,小说以小博大,在宏大历史中书写小家庭的命运,通过亲情、友情这些跨越国家与民族的情感纽带,记录一家人面临时代转折的不同选择及创伤,使读者对人物有更深的共情。

不过,这本在美国反响热烈的小说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描述第二次内战这个核心事件上,尽管作者编造大量新闻、个人讲话、回忆来营造故事真实性,但在内战爆发的设计上,小说的想法仍显得粗糙了些,而不时出现的新闻稿和回忆,对小说的节奏也是个影响。另一方面,作者看到了美国社会存在的巨大分歧,并利用南北双方的裂痕做文章,但在其中牵涉的政治、宗教、文化等原因的挖掘上,仍有隔靴搔痒之感,在思想性上还有开拓空间。

相比起来,《无人幸免》中的一些黑色幽默倒是有趣许多。在小说漫长的战争中,货币大幅贬值、难民被屠杀、公路上铁丝网重重、军队动用了生化武器。在墙根,一排被捆绑的尸体靠墙跪着,排成一行,“留下一团团殷红的血迹”。甚至,美国这片土地还被其他国家的军队进驻,美国的一些领土,已经“改旗易帜”,例如美国西南角的一些自治州,就已经归入墨西哥名下。这实在是作者给“世界警察”开的黑色玩笑,在现实世界里,美国是最乐于干预他国政务、行使自己所谓的大国意志的国家之一,而毗邻美国的国家,如墨西哥等,往往生活于美国的阴影之下。但在作者虚构的未来世界里,美国自身反而被人干预、分崩离析,美国人品尝到了墨西哥、伊拉克乃至一大批中东世界难民的苦楚,这是对“美国中心主义者”的嘲弄。

与此同时,作者通过人物之口,批判了人们日益抱有的明哲保身思想。当巨变来临,有人深陷苦难,却仍有大批人抱持一种侥幸心理,只要灾难没有降临到自己头上,对世事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倘若自己还能从他人的不幸中窃取利益,自己反而成为暴行的默许者。当明哲保身、互相仇视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这个社会是危险且脆弱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一股危险而具有煽动力的力量集结,由于明哲保身,个体沦为“原子”,躲进小确幸之中,公民社会将很难形成制约前者的良性力量。直到人们意识到暴虐蔓延,意识到法西斯式的幽灵统治整个国家时,公民已没有抵抗之力。这种可怕局面的形成,就与最初的不作为有关。

作者阿卡德担心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所以他不惜在小说结尾写道:“本土主义是一场金字塔骗局,在这个已然拥挤不堪的城市,我发现自己对难民充满鄙夷。我们在码头底下冲他们嚷嚷,让他们滚回家去,尽管我们心知肚明,他们的家乡已是瘟疫横行。我们举着标语,将他们斥为恐怖分子和罪犯,拆毁为他们准备的住所。这样做时,我感觉很好,感觉自己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根。”

作者通过萨拉特一家揭示了战争对一个家庭的撕裂。因为政治观点不同,同一个家庭的亲人,却走向了相互仇恨的阵营。马丁娜的儿子西蒙加入到反抗军,后者被马丁娜视作“害死西蒙爸爸的凶手”,西蒙却认为:害死父亲的,恰恰是马丁娜,“就是因为你整天念叨着去北方、去北方,他才会死。”于是,母子之间产生争吵,而目睹一切的萨拉特,也因此对自己唯一的哥哥西蒙产生不满。令人唏嘘的是,西蒙与母亲的隔阂,一生都无法和解,因为就在战争中,母亲不幸离开了,而西蒙也身负重伤。战争摧毁了人们的生活,也逼出了人们的内心之恶。因为战争,因为自己信奉的集体,萨拉特参与了形形色色的暴力反抗活动,制造了汽车爆炸案,享受着嗜血的喜悦。可是,当南方反抗军失败,她被政府军的人囚禁并严刑逼供,她却弱小得如同囚鸟,“为了不再受水刑折磨,她承认了他们加在她头上的一切罪名”,小说写道:“那个粗脖子的看守已经谋杀了她的灵魂,从前的那个女孩早已不复存在。”

故事的最后,当哥哥与妹妹重复,萨拉特向西蒙坦白自己做过的恶行,暴露自己内心的恶意,而哥哥所做的,是原谅萨拉特。当西蒙说“我原谅你”时,“她倒进哥哥怀里。自从沾上自己第一个刀下鬼的鲜血那天起,她就再也没有哭过,当时,她还是佩兴斯的一个小女孩,而今天,她终于再次掉下了眼泪。”那一刻,我想哥哥说的话,也正是作者向传达给读者的信念——永远在心中留住宽恕,留住善意,仇恨的滋长不会让世界更好,但爱与理解可以照亮前路。这是多么朴素的道理,但直到今天仍不过时。

只是,不知道作者的呼吁在给予读者片刻感动后,效力又能持续多久。近几年来,美国的社会裂痕已经愈来愈深,不仅仅是党派与党派之间,不同阶层、不同族群的人也互不信任,可以说,以特朗普当选为标志,冰山下的暗流彻底喷涌,美利坚合众国注定翻开新的一页,既有的秩序都将被重新审视,无论是福是祸,从东海岸到加利福尼亚的亿万公民都将面对。显然,美国社会的现实虽然繁荣,却十分凶险。在这一背景下,小说,《无人幸免》是一则盛世危言。

相关阅读

特朗普素描:与人斗其乐无穷

特朗普、法拉奇与英美秩序的终结

特朗普的崛起意味着自由主义的终结?

这场发生在美国的战争,是对特朗普时代的警告 - 5

点击下方蓝色文字查看往期精选内容

人物|李鸿章|鲁迅|胡适|汪精卫|俾斯麦|列宁|胡志明|昂山素季|裕仁天皇|维特根斯坦|希拉里|特朗普|性学大师|时间|1215|1894|1915|1968|1979|1991|4338|地点|北京曾是水乡|滇缅公路|莫高窟|香港|缅甸|苏联|土耳其|熊本城|事件|走出帝制|革命|一战|北伐战争|南京大屠杀|整风|朝鲜战争|反右|纳粹反腐|影像|朝鲜|古巴|苏联航天海报|首钢消失|新疆足球少年|你不认识的汉字|学人|余英时|高华|秦晖|黄仁宇|王汎森|严耕望|罗志田|赵鼎新|高全喜|史景迁|安德森|拉纳・米特|福山|哈耶克|尼尔・弗格森|巴巴拉・塔奇曼|榜单|2015年度历史图书|2016年度历史图书|2015最受欢迎文章|2016最受欢迎文章|2017最受欢迎文章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