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0日 15.4°C-18.4°C
澳元 : 人民币=4.65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走出国门00后,独立个性90后,疲于奔命80后……谁来撑起高消费?| 见客

2018-11-08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1条

读者史丹利·石先生因工作原因经常来往于中国和澳洲两地。小到日常咖啡外卖,大到留学买房,他要来分享中澳两地的消费差异。

石先生感觉,中国本地的00后热衷于留学走出国门,初入职场90后又有自己独立不羁的个性,80后挣扎在高房价和高成本的生活中。中国的消费崛起迅速,每次回国都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人民对提高消费和生活品质的追求比国外强烈的多,但薪酬水平似乎跟不上这一进步。

走出国门00后,独立个性90后,疲于奔命80后……谁来撑起高消费?| 见客 - 1

以下为读者投稿,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华尔街见闻立场:

离开上海有十多年,当中在英,美,新加坡,香港都漂泊过,没想到最终在澳洲这孤悬的大陆落了脚,所以说人的一生真是很难计划的。

其实自今年初,就频繁收到国内亲友关于移民,小孩海外求学的询问,而社交媒体上各种耸人听闻的文章经常迅速传播后又消失了。

这次十一期间回沪探亲,我希望通过接触各阶层的人士,深入了解现状下的深层次原因,不追求奇闻异事,只求展示给大家一份时代的记录。

01

消失的本地00后

这还要从年初说起,打开年起,本人接到两起赴澳念大学预科,一起念美国高中,一起赴澳念小学的询问。

这次回沪,银行中层领导的小孩,外企部门经理的小孩,私营企业主的小孩,十有七八在探讨是初中出去留学,还是到美国念高中。

我的回应是有能考上上海财经大学或同济的能力,其实就在国内准备高考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出来就业也有保障。

但家长无一例外都向我吐苦水,说小孩子多苦,现在你不进顶尖重点中学的话,哪怕上海户籍想考进复旦,交大很难的。

我回答,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北清复交毕业的,美国大部分人也不是藤校毕业的,我们首先要承认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自己的小孩也不是天才,你觉的小孩到了国外就一飞冲天了?

小孩到了国外大概率也就是有份普通工作的中产,而且还有概率留不下来,需要回国,到时候会不会产生落差?

不过,我也知道我的话是没人听的进,我能做的只有把各种可能性解释给他们听,要知道他们心目中最差也是要进伯克利和纽约大学的。1

0年后我们再看这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吧。

02

自由放飞的90后

因为在沪合作伙伴的关系,参与招聘,面试了不少人,对国内就业双方有了不少的新认识。

一句话,很难招到合适的人。其实这是句废话,任何时候企业都很难招到合适的人,要能力强,会从企业角度考虑问题,就事论事,有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员工哪儿那么容易找。

但是90后有其明显和70,80后的差别。这不仅是中国的现象,记得在美国,有个年轻人在拿到一份工作后,还发信给拒了他的公司,嘲讽道:“你看,你们错过宝了吧”。

总的来说,现在年轻人没有一定要找份工作的紧迫感,这方面我国简直和发达国家一样,由于互联网娱乐的普及,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可以只需要花电费、上网费和外卖食物就可以在父母提供的房间里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

所以我在面试中会遇到不打招呼就不来的,打电话询问后对方回复:觉得这个岗位自己能力不够,所以就不来了。

有在英国念了三年大学回来,英文水平连六级都不到的。还有在工作中交待了任务,并告知完成日期,结果到期一半都没完成,而且说现在对工作失去兴趣的。

为此,我和合作伙伴,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了探讨,并和员工一对一了解意见。

90后职场人的特点是:

需要认同公司的愿景,这样他们才会有动力,否则他们不会为了这点工资投入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精力去做事的

很少能换位思考,从公司角度出发考虑如何在各方面推动公司业务。

(不过这样完美的员工在任何时候都少,没有一套完整的培训,公司文化建设,奖惩制度,大部分员工不会有使命感的)

而最让我感触深的是90后的沟通能力。

在公司里,我和合作伙伴反复强调,我们是扁平化组织,团队精神,要求即时反馈,老板在睡觉,员工如果觉得紧急,需要老板处理的事,也可以打电话找到他。

然而实践中,员工遇到问题还是拖着,需要管理层主动询问,才勉强告知这个不懂,那个推进不下去。建立了周报跟进制度,不能按时完成。

我思考这是为什么,公司鼓励员工及时沟通,为什么员工仍拖延,难道还是公司文化建设的问题?为什么交待必须完成的事情不能做到,是岗位安排不合理,配套支持没有提供?自己开始工作都是千方百计要完成任务,不懂就想办法找人问,自己学,是不是现在的员工都要求公司从培训,业务技能到情绪管理都要一应具全,全方位支持,为员工搭好施展才能的舞台?

我并不反对以上措施,但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很难实施。所以中小企业的老板自己也要转变适应,

另一个让我感叹的是90后的文字写作能力,我在想是不是大家现在只发微信,很少人会写超过一百字的文章。

我看到员工的报告文字不通畅,逻辑不合理,格式杂乱,着实头疼。这让我想起当年高盛原油分析师Arjun Murti 率先喊出油价100美元的分析报告,不管预测对与错,其洋洋洒洒的数据,图表,分析让人叹为观止。

也许我举的这个例子太极端,但我不知道是教育的问题,还是我中了彩票,在我看到的员工样本中,逻辑性,文字能力强的90后极少(可能人才都去大企业了)。

在此缅怀一下周期天王 尼古拉斯.金涛,也算70后里最强写手之一,其康波分析报告让人印象深刻。在此殷切期望90后的翘楚赶快接班,毕竟70后已经挣扎在颈椎病,保肝护肝的阶段了。

另外我想提一下一大部分很少被谈及的非本科毕业的90后。

我聊天的一位来自崇明的出租车司机,他的女儿就在崇明本地医院当护士,5,6千的工资,因为本地有自己的房子,不会因为市医院一万元的护士工资来市区上班。

另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女儿从事空乘工作,这位父亲也没什么不满意,或者抱怨阶级固化的。有40,50下岗职工的小孩大学毕业,国有企业招聘要求他去西南做工程,小孩和家里也没觉得苦,赚钱重要。

他们也是90后,但是你在网上听不到他们和他们的父母的抱怨,其实中国也有沉默的大多数。

所以我对中国一直是乐观的,因为这片土地上人民的韧性支持了自己上千年的兴衰,生生不息。

03

巨大和富有潜力的消费市场

这次回沪,我看到最大的亮点是魔都巨大的,细分的,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

高端市场不断有品牌进入,BVLG酒店,Bellagio 酒店在上海落户,Maison Lameloise 餐厅的开业,星巴克烘焙坊的开张,这等于国际品牌对魔都消费能力的认可。

更让人赞叹的是小众,创意品牌的全面铺开,已能全面看齐纽约,并已超过香港。韩国的General Master 眼镜,大悦城的整体银座氛围,艮上之类的买手店的涌现,衬托出魔都消费者的国际视野,和细分的需求。

还有庞大的大众便利巿场,丰俭随意,你总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在员工招聘和日常闲聊中,我对魔都的收入有较深的了解。

来应聘的非本地户籍员工要求的薪水要高过本地人,房租的压力非常明显。毕业两三年的本地员工可以接受一万的工资,但非本地员工期望一万二,三。

附上优衣库的招聘广告,大家可以看到在零售业这个平均薪水较低的行业,非本科学历的起薪是5000元左右。现在快递的月薪大约在七千到一万,当然快递是计件制。家政工人的时薪已到每小时30元,每个月收入也能达到7000左右。

走出国门00后,独立个性90后,疲于奔命80后……谁来撑起高消费?| 见客 - 2

按魔都的消费水平,员工一天交通费6-8元,午饭外面吃要30元,本地人多自带午餐,如和父母住,不需考虑晚饭成本,水电费,租金,然而这些对外地员工都是负担。

我拿墨尔本和上海的消费作对比:

1澳币约等于5元人民币

星巴克中杯拿铁:5aud vs 31rmb

普通牛肉饭 :11aud vs 30rmb

工作日交通费:大约 6aud vs 6rmb

面包店里的一份火腿三明治:9aud vs 18 rmb

墨尔本最低小时工资约19aud, 上海家政工人30rmb

非市中心一房每月租金: 1400aud vs 3200 rmb

附上上海各区房租图

走出国门00后,独立个性90后,疲于奔命80后……谁来撑起高消费?| 见客 - 3

大致测算下墨尔本最低月收入(工作22天)3344 aud,上海毕业大学生月收入6500 rmb,我们比较下两者的购买力:

租金收入比 42% vs 49%,(当然两者房屋状况墨尔本要远优于上海,不过不愧为全世界房价最高的几个城市之一)

月收入可买:墨尔本 vs 上海

星巴克 668杯 vs 216 杯

火腿三明治 371 份 vs 361 份

牛肉饭 304 份 vs 216 份

交通 557 次 vs 1083 次

当然如果你买Nike鞋,apple手机,它们折换汇率两地相差不多,也就是对中国消费者要昂贵很多,但你不是天天要买的。

综上所述,其实对于全球大城市的年轻人,纽约,莫斯科,新德里,租金都是昂贵的,因为人们都涌入这些大城市寻找机会。

在日常餐饮上,在外就餐费用占工资比,上海并不便宜。

政府补贴的公共设施建设使得上海的公共交通费用低廉。

然后要省钱,尽量别喝星巴克,所以我注意到全家模式的兴起,10元的咖啡,十几元的便利午餐迅速获得市场。其实在墨尔本7-11 的一元咖啡也是大受欢迎的。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日本模式的普通化。

如果整个趋势是日本化,那么依日本的经验,国家现有走出去投资的策略部分来讲是对的,但地区选择,执行能力我在此就不好说了,日本那套从官到商的情报协作体系是很难复制的。

另外进入低增长年代,日本就涌现了优衣库这样的企业,年轻人更多从事兼职,自由职业,这在中国也逐步显现。年轻人不再以当上企业高管为目标,当个店长,开个小铺变成自我实现的目标。

走出国门00后,独立个性90后,疲于奔命80后……谁来撑起高消费?| 见客 - 4

所以中国的企业要尽快适应这新的社会转型,不要象图片里的这个饮料,过了那么多年,还在抽奖!真是不忘初心……

关键词: 00后90后消费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
Jeny8
Jeny8 2018-11-10 回复
90后,个性十足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